<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微信群內辱罵群友侵犯名譽權 即墨法院:被告賠償原告1000元

    微信作為社交通訊平臺,已成為日常溝通聯絡的重要工具,不少人的微信中,都或多或少有著各式各樣的微信群,微信群可以共享信息資訊,便于溝通交流。但有些人在微信群內肆無忌憚,發表不當言論,甚至辱罵他人,這樣的行為可能會侵犯他人權益,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據了解,吳某與劉某均為青島市即墨區某社區居民,兩家曾因刑事案件產生矛盾。吳某在該社區某超市微信群中發送“人在做天在看,是非因果終報應”等文字。劉某隨即做出反應,在該微信群中發送大量某父女道德品行敗壞的辱罵性內容。微信群主提醒劉某要文明發言,吳某要求劉某刪除。劉某不予糾正,繼續以侮辱性言辭在微信群中辱罵吳某。該微信群中有成員200余人,均為該社區居民,該微信群主要用于該社區超市售貨。事發后,吳某報警,公安機關給予劉某行政拘留7日并處罰款500元的行政處罰。該微信群成員對吳某與劉某之間先前的矛盾糾紛大多知情,吳某遂以名譽權受侵犯為由,將劉某訴至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法院,要求劉某賠償其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

    即墨法院經審理認為,吳某、劉某在該社區微信群中發送大量信息,雖均未指名道姓,但結合二人發送信息的內容、順序,兩家之前的刑事訴訟糾紛以及公安機關查明的事實,可以認定二人在該微信群中發送的信息均指向對方家庭。劉某在200余人的網絡公共空間,虛構吳某父女的道德問題,方式及言語措辭明顯不當,該微信群中成員為該社區居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關于品德的圍觀和評價。劉某的行為侵犯了吳某的名譽權,吳某借微信群宣泄其情緒,方式方法亦有所不當。

    近日,即墨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劉某賠償原告吳某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元。

    【法官說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條規定:“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p>

    開放、共享的互聯網空間雖具有虛擬性,但也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不是言論自由的“法外之地”,更不能成為報復他人的“異域空間”。產生矛盾糾紛要通過合情合理合法的途徑化解,在微信群、朋友圈等網絡空間里損毀他人名譽,構成侵權,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每個公民都應當樹立健康積極的價值觀,理性發聲、合理表達,共同創建文明有序的網絡環境。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李風偉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