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山東省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2020年度青島市人才流動便利度考核獲全省第一。據悉,2019年以來,青島圍繞打造一流人才發展環境,聚焦提升人才獲得感,加大服務供給,進一步提升人才流動便利度,著力打造人才“獲得感”營商環境。
——聚焦人才關切,著力加強優質人才服務資源供給
不斷完善人才住房保障制度。作為一個非青島本地人,小劉告訴記者:“我2018年就到青島工作了,來青島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青島擁有自己的家。2021年上半年通過人才住房政策購得人才住房,現在已經實現了安居的夢想?!?019年以來,青島著力加大人才住房建設力度,通過擴大實物配建覆蓋面,打造人才小鎮新載體,扎實搞好集中建設,盤活存量用地用房等方式多渠道籌集房源,全市共建設和籌集人才住房15.9萬套,其中租賃型住房占56%、產權型住房占44%,努力為來青人才安居青島創造良好條件。此外,城陽區的共有產權人才住房政策、嶗山區的“配額制”人才住房政策也極具創新活力,大大提高了對人才的招引力度。
著力加大優質基礎教育資源供給?!敖逃菄笥嫛Ⅻh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青島圍繞解除來青人才子女入托入學后顧之憂,先后引進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二附中等優質教育資源。為加快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積極辦好9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加快建設青島市二十一世紀學校,積極推進清華大學附中青島學校項目落地。聚焦學前兒童“入園難、入園貴”難題,積極推進幼兒園建設,全市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1%,普惠性幼兒園(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覆蓋率超過90%。加大優秀師資引進力度,累計招聘優秀骨干教師、公費師范生等629人。積極推進“名師、名校、名校長”培育工程,59人入選新一批齊魯名師名校長工程建設人選,分別占全省總數的20%和13%,位居全省之首。
積極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充分體現了醫療資源供給的重要性。青島立足提升包括人才在內的全體市民的醫療保障水平,加快推進一流醫療中心城市建設,著力打造2個綜合類別、4個??祁悇e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在建的青島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青島市公共衛生中心、齊魯醫院(青島)二期等6個省市重點項目,總建筑面積達到88.76萬平方米,總投資84.27億元。市衛健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人才隊伍建設對醫療水平提高至關重要,2019年以來,我們積極引育優秀醫療人才,自主培養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泰山學者等92名高層次人才,成功與15名院士開展合作,累計引進31個高層次人才團隊、457名高層次人才,招聘各類人才9387名,有55個學科進入《中國醫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全國學科百強榜單,位居計劃單列市首位?!?/p>
——破除制度障礙,促進人才順暢流動
全面升級人才落戶政策體系。人才引進,落戶是關鍵。青島出臺新一輪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放寬學歷人才、技能人才落戶條件,對有學歷、有職稱、有技能的人才,實現落戶有保障;對城區有穩定就業或穩定居住的人員,實現“想來可來”;對“雙招雙引”項目及有貢獻企業落戶,實現全程便捷服務。市公安局工作人員介紹稱:“我們在全國率先建立學歷信息共享平臺,實施人社、公安聯審聯批,實現人才落戶資格審核‘秒批’”。截至目前,已有53792人通過平臺秒批落戶。
創新做好機關事業單位進人用編支持。制定《青島市機關事業單位用編進人計劃管理暫行辦法》,將人才引進作為用編進人計劃的首要保障因素。出臺《青島市引進高層次人才機動編制使用管理辦法》,在全市編制存量內單列300名機動編制,作為已滿編、超編機關事業單位全職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安置高層次人才隨調家屬的編制“蓄水池”,同時對引進高層次人才申請用編進人計劃和入編備案等事項實行“綠色通道、專員接待、隨時受理、一次辦好”模式,2個工作日即可完成入編辦理業務。
暢通人才服務綠色通道。建立高層次人才服務工作協調機制,組織公安、教育、衛健等16個職能部門,編制《青島市高層次人才服務指南》,配備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員126名,自主開發高層次人才服務APP,落實落地落細出入境與居留、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37個綠色通道服務事項。
——升級服務體系,提高人才辦事順暢度
人才服務方面,著力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務模式。針對人才服務碎片化問題,圍繞“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建設,構建起“一平臺”“一網絡”“一窗口”“一張卡”“一專線”等“五個一”人才服務平臺,建立“一口受理、并聯辦理、閉環管理”運行機制,推行人才服務“網上辦”“移動辦”,其中人才職稱確認、落戶資格審核等62個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學歷認證、人才引進等30個服務事項實現移動辦理。目前正加快推進“人才服務一件事”,同時在李滄區開展“無感知、免打擾”服務試點,努力打通部門間數據壁壘,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精簡申報材料,提高辦事效率。剛到青島就業的小譚告訴記者,“這種周到的服務、熱情的態度,切實讓我們感覺到‘來了就是青島人’!”
面對政策太多、查找不便的難題,剛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小王告訴記者,登錄“青島人才網”,找到“青島人才政策電子詞典”模塊,市區兩級的人才政策都能查閱到。經了解,該模塊包含全市260項政策、1400多個政策條目、10000多個查詢項目,截至目前政策查詢超過200萬條次。此外在青島政策通平臺、青島市民營和中小企業政策一本通設置人才政策專區,匯聚全市引才聚才獎勵政策,加大宣傳推介力度。
這只是青島不斷健全人才政策落實機制的小小舉措。今年以來青島全面貫徹落實關于“項目落地年”的部署要求,認真總結“企業點單”“政策找人”等經驗方法,制定全鏈條提升人才政策效能實施辦法,從源頭上解決人才政策與項目落地“脫節”問題,形成人才政策擬定出臺、督促落實、反饋優化的閉環運行模式。
深化拓展人才評價方面,堅持“誰用人誰評價”,在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全面推行技能人才自主評價,目前已有5000余人通過自主評價考核。推進職稱評審權限下放,將中小學教師、工程中級職稱評審權下放至區市。實施“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基層職稱制度,在基層衛生、中小學教師、農業等系列累計近1000人獲評高級職稱。在全國率先開展工業互聯網職稱評審,創新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為更多專技人才暢通職業發展通道。積極推行人才分類評價,明確科技、教育、衛生等十類人才評價重點,弱化論文、獎項等評價內容,進一步建立健全以創新質量和實際貢獻為核心的人才評價體系。同時,在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積極探索市場化人才評價。
建立完善多元化創新容錯制度。對承擔探索性強、風險度高項目的科研人員及團隊,因客觀原因未達到預定目標,已盡職履責的責任主體,不追究相關人員責任。開展科研經費“包干制”試點,將科技創新戰略研究項目直接費用調劑權全部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探索制定事業單位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政策,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制度,激勵廣大人才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實施更加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知識產權違法違規行為。2019年以來,全市共查處專利、商標領域知識產權違法案件645起,罰款1000余萬元。
“尊重人才,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要更好地為人才服務,這代表著一座城市對人才的態度”,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青島將繼續堅持需求驅動,進一步完善人才服務清單制度,加快打造“人才服務一件事”,總結推廣“無感服務”試點經驗,聚力打好人才服務攻堅戰,努力為來青創新創業人才提供更加優質、更加高效、更具獲得感的人才服務。
記者 封滿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