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理工大學邀請多位行業模范與青年學子深度對話,將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與五四精神融合,讓青年學子在與模范們的對話中,感悟時代精神,汲取奮斗力量。
“上班第4年,我就被安排去‘球罐’焊接。一條赤道帶焊縫近十米長,一天焊接下來非常辛苦……后來才發現,碰上磨難,會跨出人生最大的進步……”4月28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山東省勞動模范唐元生用自己的成長之路為線索,向青島理工大學管理工程學院師生作了一場“做一根有思想的焊條”主題報告,他將焊接工藝升華為勞動精神的美學隱喻,用生動的焊接工藝作比喻,向師生闡釋了新時代勞動者的精神內核?!凹饶荞{馭數字焊槍的精準,又葆有精神火種的熱度,是智能化浪潮下高技能人才的核心競爭力。”他以“無數個想不到”為引,分享自己一路走來艱苦奮斗、不斷“逆襲”的故事,鼓勵青年學子保持熱愛,勇于堅守,時代不會辜負任何一個奮斗的人。
面對畢業生的職業發展疑惑,唐元生以“怎樣找到高技能人才成長的正確道路”為主線,從樹立正確的理念、養成良好的習慣、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練就過硬的操作技能等方向角度,引導畢業生們要致廣大而盡精微,在職業規劃中建立個人成長與國家戰略的同頻共振。
“燈塔就像是我的家,我要像愛護孩子一樣愛護燈塔?!痹谕聊竟こ虒W院“勞模精神進校園,五一薪火代代傳夢”活動現場,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炳交以燈塔守護者的四十余年堅守為脈絡,用寒夜搶修設備的星夜奔波、臺風中護航船舶的驚心動魄等鮮活故事,將“勞動精神”具象為照亮時代的“精神火種”,深刻詮釋勞動精神與時代擔當的內在共鳴。當聽到王炳交經過兩個多月的摸索,查清了霧號設備紊亂的線路,更換了老化的管線,讓性能已降到最低限度的霧號設備煥然一新的時候,智能建筑專業林鳴軒同學產生了深深的觸動:“作為新工科專業學子,王炳交老師這種敢于迎難而上、勇于拼搏奮斗的精神尤為重要,我們既要對標智能化轉型浪潮、夯實BIM建模等數字化基礎,更要在數字建造、智慧運維等前沿領域主動求索,為新時代智能化實踐貢獻青春力量?!?/p>
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則帶著師生走進了團島百年燈塔,在跨越時空的對話中,既觸摸到百年燈塔的金屬肌理,更讀懂了“耐住性子,守好燈塔”的精神內核。結合學院“濱海山地建筑”的專業特色,王炳交帶領學生實地考察燈塔構造。在燈塔頂部的360度觀景平臺,他解讀了燈塔作為“城市海上玄關”的空間意義:“從德國總督府到八大關建筑群,青島的每座地標都是凝固的海洋文明。你們未來設計的建筑,也要像燈塔般經得起百年風雨?!痹跓羲缘那鄭u航標展館,王炳交講述重走長征路、探訪冰雕連的見聞時說道:“五四精神不僅是歷史回響,更是新時代青年攻堅克難的密碼?!眳⒂^后,建筑學專業的李榮相同學在交流中說道:“工匠精神的極致,就是與時代對話的永恒匠心?!?/p>
在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一場以“傳承·引領·擔當”為主題的特別對話正在進行,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團委書記、“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標兵”、青島理工大學2007級校友張常江與師生們展開深度對話?!皩W?!僬鄄粨?、剛毅厚重、勇承重載’的理工精神賦予了我積極進取、勇攀高峰的力量?!睆埑=孕S焉矸菹蚯嗄陮W子講述了自己的成長故事,結合自動化碼頭建設階段的十項全球首創技術,剖析五四精神的新內涵:“破解‘卡脖子’難題,需要青年既敢‘仰望星空’又能‘腳踩泥土’?!彼膭钋嗄陮W子:“實驗室里的每一次數據驗證、社會實踐中的每一次調研,都是對五四精神的生動詮釋。”
未來,學校將繼續通過多元形式引導青年學子與歷史對話、與榜樣同行,鼓勵同學們用實際行動詮釋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勇擔使命、砥礪前行,讓青春在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董承芳 通訊員 楊霈宣 王俊富 孫海英 王艷龍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