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法院牢固樹立“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理念,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作用,堅持抓好司法護航知識產權“四個常態”(以全流程線上辦理為常態,以多元化解決糾紛為常態,以全方位嚴格保護為常態,以高水平隊伍建設為常態),擦亮創新發展的鮮明底色,為服務轄區新質生產力發展、打造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嶗山法院法官走訪王哥莊大饅頭協會。
知識產權案件網上立案率達100%
嶗山法院緊扣“數智賦能”核心要義,推行“自助式”證據交換、“一站式”網上辦案、“要素式”審判模式,努力實現更高水平的“數字”正義。依托山東法院電子訴訟服務平臺,當事人可以24小時在線進行立案繳費和材料提交,在庭前采用線上非同步方式進行證據交換,知識產權案件網上立案率達100%;研發并深度應用E送達平臺,優先通過批量電話、短信等方式送達法律文書,平均送達周期縮短至兩天,審判輔助事務效率進一步提升;拓增線上智審平臺,實現跨區域線上調解、審判節點全流程線上辦理。截至目前,嶗山法院在線智能辦理知識產權案件300余件,平均辦案周期縮短至30天,切實降低了群眾訴訟成本、提升了司法服務效率。
知識產權案件調撤成功率超50%
嶗山法院建立健全司法調解、人民調解、專業調解“三調聯動”工作機制,設立特邀調解工作室對知識產權案件進行聯合調處,案件調撤成功率超過50%。同時聯合多部門發布《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的指導意見(試行)》,全面強化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力度,定期與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對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提前研判、制定措施,構建“預防在前、調解優先、府院聯動、提前化解”的多元解紛格局。建立地理標志與區域品牌保護聯動機制,對“嶗山茶”地理標志和茶樹新品種保護開展專題研討,指導王哥莊大饅頭協會積極申報地理標志商標。緊扣重要時間節點,扎實推進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通過解讀司法政策、發布示范性案例等方式,引導公眾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營造崇尚創新、公平競爭的良好氛圍。
妥善審結知識產權類案件
嶗山法院堅持嚴格保護司法理念,依法懲治印刷、銷售盜版圖書等侵犯著作權行為,審結相關案件186件,保障出版行業健康發展;依法規制網絡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審結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等著作權糾紛案件1704件,凈化互聯網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堅決打擊商標攀附、仿冒搭車、惡意搶注等行為,審結商標權權屬、侵權糾紛民刑案件480余件,營造公平競爭、放心消費的市場氛圍;依法規范商業特許經營市場,審結特許經營合同案件175件,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案件審理中精準識別訴訟目的,有效規制知識產權濫用行為,促進營商環境優化,傳遞誠信訴訟價值導向;依法規范批量維權行為,及時查明訴訟規模及批量維權模式,引導權利人秉持善意、審慎維權,注重打擊侵權源頭,用有限的司法資源提供必要充分的權利保障。
實現知識產權案件集約化審理
持續優化審判資源配置,將具有專業背景的干警選入知識產權審判團隊,實現知識產權案件集約化審理,充分發揮“智囊團”和“人才庫”作用,多維度為團隊干警量身定制學習課程,定期開展“知識產權沙龍”“法官論壇”等活動,積極探索“院校”共建,通過與高校簽署合作協議、邀請學者合作科研課題等方式,促進理論研究與司法實務共同發展。用好考核制度和激勵體系,選樹典型,培養知識產權審判專家,激發團隊內生動力。全面拓展辦案思維,持續深化“一網一庫”運行應用,針對疑難法律適用問題搜索權威解答和類案參照,適時召開專業法官會議,統一裁判尺度,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
案例一:
銷售假冒知名品牌水泵
4名被告人悉數獲刑
【案情簡介】
2019年,周某承接青島市多個小區的換熱站工程,后分包給李某、邢某供應換熱設備。李某、邢某以某公司名義分別承接28臺、4臺格蘭富水泵的安裝。為攫取更大利益,周某提出將某品牌水泵貼牌假冒格蘭富牌水泵進行供貨,李某采購32臺某品牌水泵后,由陸某聯系制作標有格蘭富英文商標、圖形標識的銘牌。后李某更換28臺水泵銘牌,邢某更換4臺水泵銘牌,李某、邢某安排組裝供貨。經格蘭富注冊商標所有人廣州某公司現場認證,上述水泵均為假冒其注冊商標的商品。
【裁判結果】
嶗山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周某、李某、陸某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特別嚴重;被告人邢某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被告人周某、李某、陸某、邢某的行為均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依法應予懲處。
據此,嶗山法院以假冒注冊商標罪,一審分別判處被告人周某、李某、陸某、邢某3年至1年6個月不等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典型意義】
近年來,建設工程領域假冒注冊商標行為頻發,這些商品的供應鏈相對封閉,違法行為具有一定隱蔽性,且假冒商品的質量往往存在問題或瑕疵,如果應用于房屋主體結構,可能將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如果應用于裝修裝飾,也可能給消費者造成一定的財產損失。本案對知假售假的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罪責刑相適應,進一步發揮了司法裁判的積極導向,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規范建設工程領域市場交易秩序保駕護航。
案例二:
特許經營兩年半投資者欲終止合同
法院判決被告返還部分加盟費用
【案情簡介】
徐某在手機抖音、微信APP上刷到某商業品牌推廣信息,經與青島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系,簡單了解品牌情況后即與該公司簽訂商業特許經營合同。徐某在合同履行兩年半后發現,該公司特許的商業品牌不符合“兩店一年”、商務部備案等要求,也沒有成熟的經營模式,遂訴至法院,請求解除合同并返還全部加盟費。
【裁判結果】
嶗山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徐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并未受到任何外力強加或脅迫等情形下,對自己簽訂的合同目的疏于咨詢、論證,未能盡到審慎審查義務,且采取停止購買被告該公司商品的形式消極履行合同,其自身存在一定的過錯。
綜合考量原告徐某已實際經營該項目超過兩年半,占用被告該公司特許經營資源,且雙方均存在過錯,嶗山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該公司返還原告徐某部分加盟費用。
【典型意義】
近年來,商業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案件持續增多。法官審理發現,一些擁有注冊商標、企業標志等經營資源的企業,不符合“兩店一年”、商務部備案等要求,缺乏成熟的經營模式,所經營的品牌市場價值較低,且有時存在虛假、夸大宣傳,其通過更換企業名稱、注冊新公司、頻繁更換特許品牌等手段,開展特許經營活動并向被特許人收取費用。因此,加盟品牌要慎重,全面考察后再進行投資,以免遭受財產損失。
案例三:
擅自使用他人近似商標惹官司
被告被判停止侵權賠償10萬元
【案情簡介】
北京某公司享有某白酒系列商標的專用權,其商標為指定顏色的圖形文字組合商標。北京某公司將上述商標印刷在其商品瓶貼以起到識別商品來源的作用,經過多年運營,被認定為“馳名商標”“北京市著名商標”“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某公司認為貴州某公司生產的被訴同類侵權商品在瓶貼使用與其商標圖形、顏色近似的標識,侵犯了其注冊商標專用權,請求判令被告貴州某公司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被告貴州某公司則認為,該商品瓶貼上方正中位置已顯著標注為貴州某公司持有商標,使用顏色系通用顏色,故不構成侵權。
【裁判結果】
嶗山法院經審理認為,被訴侵權商品瓶貼使用的圖形、顏色標識與北京某公司持有的商標整體結構相同,主要識別部分以及各部分所占比例基本相同、顏色相近,構成商標近似,且被訴侵權商品與北京某公司持有的商標核定使用商品屬于同種類商品。貴州某公司在未經權利人準許情況下,在同一種商品上將與該商標近似的標識作為商品裝潢使用,足以導致相關公眾誤認為北京某公司的商品與其存在關聯關系,從而導致混淆,其行為侵犯了北京某公司的注冊商標專用權。
據此,嶗山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貴州某公司停止侵權,并賠償原告北京某公司損失10萬元。
【典型意義】
商標有文字商標、圖形商標、文字與圖形組合商標等類型,有些商標還指定顏色?!吨腥A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對于商標的保護是全面的,一些商標經過多年運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圖形、顏色等顯著特征為消費者所熟知,足以起到區分商品來源的作用,市場主體應謹慎使用,避免構成侵權。
案例四:
擅自使用他人卡通形象被起訴
一蛋糕店被判停止侵權賠償損失
【案情簡介】
青島某蛋糕店在制作蛋糕時,根據客戶需求購買了帶有卡通形象的玩具進行裝飾。擁有多個卡通形象著作權的某兒童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則認為,該蛋糕店未經其允許使用該卡通形象,侵犯了其著作權,遂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該蛋糕店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原告該公司經濟損失1萬元。
【裁判結果】
嶗山法院經審理認為,該蛋糕店雖稱其在蛋糕上使用卡通形象的玩具系網上購買,但并未提交證明其購買商品的票據以及能夠證明商品合法來源的其他證據,故應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同時,該蛋糕店購買的玩具價格與該公司銷售的同款玩具價格相差甚遠。該蛋糕店未經該公司準許,擅自在蛋糕上使用該公司享有著作權的卡通形象并出售,構成著作權侵權。
據此,嶗山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該蛋糕店停止侵權行為,賠償原告該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
【典型意義】
商戶在日常經營中,因客戶需求,可能需要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權的圖片、形象等作品,在購買他人享有著作權的商品時應注意甄別來源,最好是從線上官方旗艦店或者線下實體店購買并妥善保存好相關票據,以備日后發生糾紛時維權有據。
案例五:
注冊企業未合理避讓他人在先名稱
被告被判變更企業名稱并賠償損失
【案情簡介】
2010年1月12日,原告某公司更名為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并在全國設立多個分公司、子公司,公司名稱均含有“A”字樣。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參與制定了其所在行業的數項國家標準,在其所在行業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青島某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與某集團有限公司同屬一個行業,于某集團有限公司更名之后注冊。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認為,青島某科技有限公司企業字號容易導致相關公眾特別是其所在行業客戶誤認為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與青島某科技有限公司之間存在特定聯系,請求判令被告青島某科技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對原告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變更企業名稱并賠償損失。
【裁判結果】
嶗山法院經審理認為,企業字號具有區別性、顯著性,對于企業而言,具有一定經濟價值。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于2010年使用該名稱,明顯早于青島某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時間。自2010年以來,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該名稱多次參與國家標準制定,多次獲得榮譽并被媒體報道,同時在全國范圍內以該名稱進行了多次大額商事交易,并為該名稱投入了大量宣傳費用,足以認定其名稱具有一定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作為同業競爭者,青島某科技有限公司應當知道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在先名稱并合理避讓,故認定青島某科技有限公司存在侵權故意。
據此,嶗山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青島某科技有限公司停止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含有“A”字樣的企業名稱,變更企業名稱并賠償原告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經濟損失。
【典型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營者不得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名稱(包括簡稱、字號等)、社會組織名稱(包括簡稱等),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法院依法打擊各類通過攀附他人商譽獲得不正當利益的行為,市場主體應依法依規誠信經營、健康競爭,在注冊成立時應盡可能避免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名稱(包括簡稱、字號等),以免構成侵權。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伊科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