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是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打通區域連接、提升城市能級、促進融合發展的城市“主動脈”和活力“生長軸”。
4月26日,青島地鐵6號線一期開通,青島地鐵線網換乘站增加至16座,運營車站增加至169座,運營線路增加至8條,運營里程增加至348公里。6號線一期從開工到開通僅用了4年4個月時間,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地鐵建設者的默默奉獻。他們扎根在西海岸地下深處,用精益求精的職業操守和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詮釋著青島人的責任與擔當,黃成就是建設者中的一員。
目標導向,高效推進工程建設進程
作為青島地鐵集團西海岸建設分公司副總經理,黃成分管青島地鐵6號線土建、機電、裝修、軌道、地面建筑、綠化等專業工程建設以及公司招標、投資、計劃等方面工作。
協調解決工程堵點問題
黃成在工程建設管理中始終堅持以創新和新質生產力推動國家示范工程建設,以管理創新、技術創新解決現場難題,成功推動6號線一期于2023年3月3日高質量洞通、5月22日軌通,僅歷時不到四年啟動空載試運行,實現“零房損”“零重大信訪”“零坍塌”目標,2024年4月高質量通過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
迎難而上,敢于攻關急難險重任務
在工作中,黃成堅持黨建統領,針對工程建設急難險重問題,先后成立9支攻堅先鋒隊,集中攻堅克難,順利完成裝配式車站、洞通、軌通、線路開通等重大節點攻堅任務。他組織裝配式車站駐廠攻堅,夜以繼日往返公司和萊西預制廠,歷時10個月克服構件生產、翻轉、運輸難題。
裝配式車站駐廠攻堅
黃成堅持群眾路線,圍繞部室建設和班組建設,組織一線談心談話9場,解決一線訴求45件。帶頭發揚“老黃?!薄八那А本?,將現場調研、包保跟崗作為常態化工作,一線調研40余次,干部跟崗32次。面對集團設備管理模式變革,主動挑起軌道、機電工程管理重任,在軌通攻堅行動中,夙興夜寐,創下單月鋪軌25公里的青島地鐵最快紀錄,較原計劃提前18天實現軌通。
高點站位,創新與班組建設并重
黃成堅持創新驅動,推動國內地鐵首次大規模主動支護技術運用落地,沉降變形量減少約50%,節省鋼材56%,節約工期3-5個月,達國際領先水平,榮獲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推動研發不銹鋼槽道、支吊架系列產品,提高使用壽命量級,減少后期運營維護成本;在橫云山路站和抓馬山車輛基地設置兩處光伏發電設備,裝機容量0.9兆瓦,每年可節電85萬度。優化6號線一期大電引入方案,全面梳理既有管廊、排管及各變電站預留“間隔”情況,無償利用原有隧道、排管長度約16千米,節約投資約1.36億元。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獲獎證書
鼓勵“五小”創新,激發班組活力,累計形成“五小”創新140余項。推廣應用電動叉車、新能源軌道車等綠色設備;廣泛采用充電式手持電動工具,降低配電箱用量25%;機電砌筑一道圈梁以上小磚改大磚,提升效率1.5倍,節約工期一個月;全線所有消防泵房采用模塊化安裝,效率提升40%;優化擋鼠板為鋁板材質,同規格重量減少80%。
開展一線班組座談交流
6號線一期工程先后7次迎接省部級領導和主管部門現場調研,3次承辦國內行業級大型活動,9座城市地鐵公司到訪觀摩交流,得到了各級領導和業內同行的高度評價。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雯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