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今天(18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有力支持經濟回升向好。
一是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中長期流動性超過1萬億元,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二是適時降息,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引導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降低0.25個百分點,降幅超出市場預期。
三是5000億元抵押補充貸款(PSL)額度發放完畢,支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
四是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全力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決策部署。
五是促進外匯市場平穩運行。綜合施策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加強跨境貿易投資外匯便利化政策供給,穩步推進外匯領域高水平開放,有序推動銀行外匯展業改革。
朱鶴新表示,截至目前,政策實施已取得較好成效。
一是金融總量穩定增長
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為8.7%,一季度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2.9萬億元;M2增速為8.3%,一季度新增12.5萬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速為9.6%,一季度新增9.5萬億元。這些數據表明,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保持穩固。
二是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一季度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為3.75%,同比降0.22個百分點;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3.71%,同比降0.46個百分點。
三是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3月末,金融機構高技術制造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涉農貸款和民營貸款同比增速分別為27.3%、20.3%、13.5%和10.7%,均明顯高于全部貸款增速。
四是信貸節奏平穩
2023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放較快,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加強引導信貸均衡投放,緩解金融機構“沖時點”現象。今年一季度貸款投放比例向歷史平均水平回歸,為未來三個季度的信貸增長留足空間。
五是外匯市場展現出較強韌性
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穩中有升,在全球貨幣中表現穩健。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均衡,外匯儲備總體穩定。
總的看,前期出臺的一系列貨幣政策措施正在逐步發揮作用,國民經濟持續回升、開局良好。未來貨幣政策還有空間,中國人民銀行將密切觀察政策效果及經濟恢復、目標實現情況,擇機用好儲備工具。
(記者 王雷 董彬)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