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種糧食種花生,都要靠天吃飯、看市場臉色賣糧,現在有了農業保險這顆‘定心丸’,每畝地只需要交5塊5毛錢,就可以享受到最高1000元的保險補償,種糧風險小了很多?!痹谄蕉仁心洗彐偟柠溙锢铮晃环N植大戶感慨道。
農業保險,作為“三農”工作的重要一環,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生產安全、推動“三農”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
近日,青島市政策性農業保險迎來了新的改革。這次改革打破了原有的聯合體承保模式,引入了競爭機制,優化了承保機構的布局。經過遴選,確定了6家保險公司獨立承擔青島市級及以上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承保理賠服務,同時,還有10家保險公司獲得了區(市)地方特色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承保資格。
支持春耕 多地監管出臺政策
正是一年春光好,春回大地春耕忙。眼下正是春耕的重要時節,多地監管出臺相關政策,對春耕工作進行支持。2月2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河北監管局發布了《關于做好2024年金融服務春耕備耕工作的通知》,旨在引導當地銀行業和保險業積極發揮金融力量,整合金融資源,確保糧食生產開局穩定。特別強調保險機構應根據氣象變化和病蟲災害風險,積極開發創新特色農產品保險、價格指數保險、氣象指數保險及“保險+期貨”等多樣化保險產品,為農業生產提供更為全面和有效的風險保障。
無獨有偶,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也針對三大糧食作物的完全成本保險提出了擴面提質的要求,呼吁保險機構盡早準備,全力做好大春作物的農業保險承保工作,并確保產糧大縣的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實現全覆蓋。這一舉措旨在進一步提升三大糧食作物的保險投保面積覆蓋率,并穩步擴大對國計民生和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的大宗農產品的保險覆蓋面。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農業保險的精準投保理賠,確保應賠盡賠。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安徽監管局在此方面也有所行動,他們提出為經營主體提供“完全成本保險+一攬子保險產品”的綜合服務。這種服務模式不僅涵蓋農作物生長、農機具使用、用人用工等農業生產全流程的基礎保險,還進一步拓展了雇主責任險、農業機具險等,將保障范圍從傳統的“保生產”逐步擴展至“保全產業鏈”。
此外,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青島監管局也在推動農業保險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他們積極引導青島保險業創新、服務農民、促進發展,大力推動農業保險的“擴面、增品、提標”工作。2023年,青島農業保險在保費收入、保障額度以及受益農戶戶次等方面均位居全國計劃單列市之首,落地險種數量首次突破百種大關,達到106個,同比增長25個。這些險種涵蓋了農產品成本保險、價格保險、收入保險、指數保險以及“保險+期貨”等多種類型,形成了多元化的保險體系。消費者從中獲得了顯著的保障,全年為超過100萬戶次的農戶提供了總計131億元的風險保障,賠付支出也實現了大幅增長。
防范風險 農業保險提供保障
農民們內心深處最熱切的期盼,無疑是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景象。然而,我們也必須正視一個現實——農業生產中充滿了諸多不確定性和風險?!巴蝗缙鋪淼膬鲇辍⑺僚暗暮樗?、猛烈的冰雹,這些難以預測的自然災害都可能給農民帶來沉重的損失。”青島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師長海說。
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業保險的重要性便凸顯出來。它如同一道堅實的屏障,幫助農民們分散農業生產中的風險,減輕他們因自然災害而遭受的經濟壓力。中國人保財險青島市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農業保險能夠平滑農業生產者的收入波動,增加預期收益的穩定性。這不僅增強了農民們抵御風險的能力,也為他們的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21-2023年,農業保險為脫貧地區累計提供風險保障4.3萬億元,年均增長7%。2023年全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為1430億元,增速達到17.31%。
“農業保險,作為億萬農戶的堅強后盾,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堅實的風險保障,還在穩定農業生產、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敝腥A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這一顯著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政策的鼎力支持、市場的熱烈響應以及科技的深度融合。在政策層面,國家高度重視農業保險的發展,通過財政補貼等手段,積極鼓勵農戶參與保險,進而促進了農險市場的蓬勃發展;在市場層面,隨著農戶風險意識的日益增強,他們對農業保險的需求也持續攀升,這進一步推動了農險保費規模的不斷壯大;在科技層面,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農業保險將能夠更加精確地評估風險,為農民提供更加精細化的保障方案。
補齊短板 助推農保縱深發展
農業保險,作為市場化風險應對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分散農業風險、補償農業損失以及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我們也不得不面對現實,我國農業保險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幾年,關于賠付標準模糊、賠付金額偏低等問題頻頻見諸報端。“農業保險的定價應更加合理,以確保保費能夠更加精準地反映農業風險水平,避免保費過高給農戶帶來的負擔;風險評估技術也需進一步完善,確保保險的合理性和可持續性。” 有業內專家曾指出,“同時,農業保險的服務質量和理賠效率也有待提升,以增強農戶對農業保險的信任度和滿意度?!?/p>
師長海介紹,2023年,我國自然災害頻發,如蘇北地區的洪澇災害和河南的“爛場雨”,都給種糧農民帶來了重大損失。這進一步凸顯了農業保險在應對農業自然災害風險方面的不足。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了完善巨災保險制度的緊迫性。那么,未來農業保險應如何加快補齊短板呢?
中國人保財險青島市分公司相關負責人的觀點代表了一種趨勢,他認為農業保險產品應提升創新力度,滿足農戶日益多元化的風險保障需求。此外,定價機制的科學性也需加強,部分地區和部分險種存在保費過高或保障不足的問題。理賠服務的便捷性也有待提高,以激發農戶的參保積極性。同時,應加強行業間的協作和信息共享,推動農業保險行業的協同發展,提升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和服務水平。
“展望未來,我們期待農業保險能夠繼續深化改革,不斷完善機制,提高服務質量,更好地為農民朋友提供風險保障,助力鄉村振興。”師長海教授說。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于倢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