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龍年開局的一場頂配會議,為青島民企帶來什么?  

    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這一句官方語境中的常用金句,在青島龍年開局之際,擲地有聲,而且讓人品出了新意。

    2月22日,全市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召開。市委書記曾贊榮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主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魯明,市政協主席孟慶斌出席。

    書記市長頂格配置,任何關注經濟時事的人都知道其中的分量。這場大會具有鮮明的政策導向意義,目標直指新型工業化。

    何為新型工業化,新在基本要素的根本性變化。傳統定義的工業化以勞動力和資本為基本要素。新型工業化的基本要素是信息、數據、網絡。新型工業化與新質生產力一脈相承,內涵都是發揮創新的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的依賴,向高科技、高效能要高質量發展。以新的生產方式創造出新需求,推動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民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中的活力分子,帶有天然的創新基因。持續健康發展的青島民企,在過去一年展示出更明顯的“新”意。根據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的統計口徑,2023年,全市新公告創新型中小企業784家,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11家,培育“小巨人”企業70家(含新認定、復核、外地遷入企業)。截至目前,青島市創新型中小企業1906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83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190家,優質中小企業累計數量達到8931家,居全省第一。

    青島產業界并不缺少從小變大,由大變強的故事,“五朵金花”至今為人津津樂道。而在新型工業化和新質生產力的時代背景下,科技創新為新金花新故事注入了更多催化因素。代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四新企業”正在青島扎根生長。2023年,全市新認定雛鷹企業341家,累計達到827家。新認定瞪羚企業117家,累計達到344家。全市現有獨角獸企業達到14家。也許從車庫中走出全球巨頭的硅谷式傳奇,未來會在大洋彼岸的青島上演。

    創新,本身就是一種顛覆性再造。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是對市場、規模、體量等傳統標準的顛覆,這讓小微經濟個體也能有機會融入產業鏈的大體系大循環。最為典型的就是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以“點-面-系統”的立體化數字經濟賦能新范式為核心,卡奧斯COSMOPlat以“場景化應用,生態化發展”的賦能思路,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軟硬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工賦小微實現數字化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在既有產業基礎和新產業蓬勃發展的共同作用下,青島民營經濟正在展示出更明顯的集聚效應。2023年,青島市2家集群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3家集群新認定為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1家集群入圍全省特色產業集群綜合評價前十位。截至目前,青島市擁有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4家、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8家,總量居全省首位。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首批(2022年度)100家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中,城陽區橡塑材料產業集群榜上有名,是全省新材料產業領域唯一獲此殊榮的產業集群。在新型工業化的全新定義下,橡塑早已不是高污染高耗能的傳統形象,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綠色環保、數字化的新面孔。

    城市需要新方向,產業需要新力量。產業集群之基+民企創新之勢,這堪稱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黃金組合,并被深圳等先進城市的發展實踐一再驗證。龍年開局之際,青島對新型工業化的頂格部署,為青島民營經濟發展打開空間。龍行龘龘,青島民企再啟新程。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