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地方“兩會”是觀察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窗口。加快技術突破創“新”和產業升級增“質”,共同塑造新質生產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力,成為各地經濟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翻看2024年青島的《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實現全年目標,重點做好的十個方面工作中,第一個就是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奮力爭先。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
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核心驅動力。
以青島為例,2024年的重點工作中,不管是深化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500 家,新增專精特新企業300家以上;還是支持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端智能家電創新中心、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青島) 參與標志性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以及深入實施“人才強青”計劃和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行動,優化行業拔尖人才布局等諸多舉措,都是在增加青島的產業創新能力。
推動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高端化工、海洋裝備、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優勢產業鏈總規模突破1萬億元等目標,則可以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加快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和世界一流企業。
發展新質生產力,未來產業是重點。
未來產業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是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未來產業,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
不久前,工信部等7部門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文件指出,到2025年,未來產業技術創新、產業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發展,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業規模穩步提升。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孵化器和先導區,突破百項前沿關鍵核心技術,形成百項標志性產品,打造百家領軍企業,開拓百項典型應用場景,制定百項關鍵標準,培育百家專業服務機構,初步形成符合我國實際的未來產業發展模式。
青島正在加快布局未來產業。
2024年,青島將積極搶占基因與細胞、量子信息未來網絡、空天技術等產業新賽道,創建未來產業先導區。實施未來技術大科學工程,積極開展前瞻性技術研發攻關。新增20家以上場景應用實驗室。規劃建設未來產業加速園。支持國有企業投資未來產業。加快華大細胞中心、天啟衛星物聯網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
研究員、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在第二十五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提出,新質生產力是未來中國發展的新增長極。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繪制出的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路線圖”,未來,青島需要全力促進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城市更新。
2024年,注定是向“新”而行的一年。
新,是一種狀態,意味著生機勃發、活力涌動。新,更是一種追求,要求解放思想、敢于革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
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的生產力,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是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產力,也是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
展望未來,青島這座城市如何在變革中不斷前行,讓經濟發展的脈搏更加強勁?
青島需要積極擁抱變化,以新質生產力為引擎,推動高質量發展。如此,則青島之未來,必將釋放更大的發展潛力。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郭清鑒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