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布《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分兩步走提出2025年和2027年發展目標,計劃打造人形機器人、量子計算機、新型顯示、腦機接口、6G網絡設備、超大規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聯網、高端文旅裝備、先進高效航空裝備、深部資源勘探開發裝備等創新標志性產品。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相關負責人指出,工信部將加強部際協同、央地協作,以實施意見為指南,圍繞腦機接口、量子信息等專業領域制定專項政策文件,形成完備的未來產業政策體系。
建立未來產業政策體系
《意見》提出,到2025年,未來產業技術創新、產業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發展,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業規模穩步提升。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孵化器和先導區,突破百項前沿關鍵核心技術,形成百項標志性產品,打造百家領軍企業,開拓百項典型應用場景,制定百項關鍵標準,培育百家專業服務機構,初步形成符合我國實際的未來產業發展模式。
到2027年,未來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部分領域實現全球引領。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得到普遍應用,重點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培育一批生態主導型領軍企業,構建未來產業和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成為世界未來產業重要策源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截至2023年底,北京、江蘇、浙江、江西已經發布了未來產業文件,其他省份圍繞量子信息、元宇宙、通用人工智能等重點細分未來產業出臺了多個專項方案。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相關負責人指出,我國具備工業體系完整、產業規模龐大、應用場景豐富等綜合優勢,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各?。▍^、市)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出臺了培育未來產業的政策文件。但我國未來產業發展也面臨系統謀劃不足、技術底座不牢等問題。出臺《實施意見》的目的在于,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強對未來產業的前瞻謀劃、政策引導,圍繞制造業主戰場加快發展未來產業,支撐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賽迪研究院未來產業形勢分析課題組負責人韓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未來應當強化部省聯動,加強國家層面政策文件與地方政策文件的聯動,構建適合未來產業發展的新型政策支撐體系,指導地方前瞻性開展未來產業規劃布局。圍繞量子信息、腦機接口等發展勢頭好、市場前景大、產業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前沿科技領域,適時出臺專項產業發展規劃、專項政策和技術路線圖,明確重點發展細分領域的關鍵環節、關鍵技術和標志性產品,更好推動未來產業重點領域發展。
重點推進六大方向產業發展
具體來看,《意見》提出要重點推進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
未來制造包括發展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納米制造、激光制造、循環制造,突破智能控制、智能傳感、模擬仿真等關鍵核心技術,推廣柔性制造、共享制造等模式,推動工業互聯網、工業元宇宙等發展。
未來信息包括推動下一代移動通信、衛星互聯網、量子信息等技術產業化應用,加快量子、光子等計算技術創新突破,加速類腦智能、群體智能、大模型等深度賦能,加速培育智能產業。
未來材料包括推動有色金屬、化工、無機非金屬等先進基礎材料升級,發展高性能碳纖維、先進半導體等關鍵戰略材料,加快超導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創新應用。
未來能源包括聚焦核能、核聚變、氫能、生物質能等重點領域,打造“采集-存儲-運輸-應用”全鏈條的未來能源裝備體系。研發新型晶硅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等高效太陽能電池及相關電子專用設備,加快發展新型儲能,推動能源電子產業融合升級。
未來空間包括聚焦空天、深海、深地等領域,研制載人航天、探月探火、衛星導航、臨空無人系統、先進高效航空器等高端裝備,加快深海潛水器、深海作業裝備、深海搜救探測設備、深海智能無人平臺等研制及創新應用,推動深地資源探采、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極地探測與作業等領域裝備研制。
未來健康包括加快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生物育種等前沿技術產業化,推動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新型醫療服務,研發融合數字孿生、腦機交互等先進技術的高端醫療裝備和健康用品。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是前沿技術的創新突破,《實施意見》按照“技術創新—前瞻識別—成果轉化”的思路,提出推動前沿技術產業化的具體舉措。其中,面向六大重點方向,將實施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和重大科技攻關,發揮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作用,鼓勵龍頭企業牽頭成立創新聯合體,體系化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此外,在打造標志性產品方面,《意見》提出,打造人形機器人、量子計算機、新型顯示、腦機接口、6G網絡設備、超大規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聯網、高端文旅裝備、先進高效航空裝備、深部資源勘探開發裝備等創新標志性產品。
上述負責人表示,工信部將定期發布前沿技術推廣目錄,高水平建設未來產業成果“線上發布大廳”,打造產品交易平臺,舉辦成果對接展會,提供精準對接。高水平建設技術市場和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效整合創新優勢資源,推動先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韓健建議,可以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加快構建未來產業應用場景常態化發布機制,適時發布未來產業重點場景建設清單,以“揭榜掛帥”方式評選未來產業典型應用場景或優秀案例,支持底層技術的跨界示范應用,實現不同場景協同聯動發展,推動一批未來產業標志性產品加速落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