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青島市召開“鄉村振興在行動——看區市”第四場嶗山區專場新聞發布會。據介紹,作為青島市新興高端產業的核心集聚區、極具活力的科技創新區、優質旅游資源的聚集區和旅游業發展的主陣地,嶗山區是一個小城大鄉、三元要素疊加的新城,挑戰與機遇并存,農業農村現代化與和美鄉村建設前景廣泛。
近年,嶗山區錨定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和全市共同富裕先行區的目標,聚焦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不斷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榮獲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國家級榮譽20余個、省市級榮譽30余個。
發布會現場
定目標、建機制 強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嶗山區委、區政府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強勢推進。堅定“一個目標”。緊緊圍繞“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為目標,牢牢把握富民強居這個核心,抓點帶面、成方連片,高質量推進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和鄉村發展,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總體工作思路。在全省率先啟動2023—2027年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工作,擘畫“茶果飄香、山海仙居、紅瓦綠樹、民富村美”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藍圖。
健全“一套體制”。2018年,在全省率先成立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區鄉村振興暨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一辦六委”工作架構;2019年,結合機構改革將領導小組改為區委農業農村委員會,調整“一辦五專班”工作體制。成立了全省首家鄉村振興專門工作機構——鄉村振興工作推進中心,開展實體化工作推動。
完善“一套政策”。全省率先制定區縣級扶持辦法——《嶗山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扶持辦法》,2022年以來配套出臺了《關于推動嶗山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嶗山茶產業發展扶持辦法(試行)》《嶗山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獎補實施細則》等一系列強村惠農政策,形成一套完備的政策支撐體系。近年來共統籌各類資金約60億元,優先用于農業農村,支持鄉村振興。
強基礎、抓治理 著力建強基層“戰斗堡壘”
堅持“抓兩頭帶中間”,持續用力抓基層、打基礎、創標桿,集中力量讓基層基礎硬起來、發展后勁強起來。一是夯實基層基礎,扎實推進“六基工程”。把加強基層基礎建設作為鄉村組織振興的關鍵之舉,確定100項重點任務,嶗山區級領導同志掛帥,專班推進、清單落實。集中開展村級黨組織分類推進整體提升三年行動,提標育強了一批“創優”“示范”型黨組織,東麥窯村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曉望村獲評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強化“頭雁”帶動,全面建強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以區管干部標準大抓村級班子建設,對139個村級班子全覆蓋考察調研,創新組建以192名農村優秀人才為主體的后備力量“成長訓練營”,儲備村干部隊伍“源頭活水”。強化村黨組織書記典型培育,13名村黨組織書記納入專業化管理范圍,5人被授予“嶗山區基層基礎建設貢獻獎章”。
整合治理資源,著力增強黨建統領鄉村治理效能。建立“7+X”標準化體系,打造12處“示范引領型”、24處“標準提升型”黨群服務陣地,推動更多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延伸。創新開展“185”城鄉治理體系、黨建統領鄉村信用體系建設,實施鄉村治理“八小工程”,實現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的有機融合,培育10余個基層治理示范社區。
美生態、優環境 全面提升鄉村生活品質
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探索了一條“三四三”的新路子,典型經驗被農業農村部推廣。聚焦“三個關鍵”,著力解決“怎么干”的問題?!皺C制”上,成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指揮部,統籌抓好各項工作;“標準”上,細化20項具體要求,建立量化打分體系,確保分區域、分類型、分重點推進;“制度”上,相繼出臺農村改廁、污水處理設施建管等文件,制度體系逐步完善。
緊盯“四大難題”,著力解決“干什么”的問題。緊盯生活污水治理難題,敷設污水管網1500余公里,全省率先實現生活污水應治盡治、黑臭水體“整縣制全域治理”;緊盯生活垃圾治理難題,創新施行“3+4+3”垃圾分類處置模式,垃圾分類農村社區覆蓋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均達100%;緊盯農村改廁管護難題,建立智能化管護系統平臺,實現報抽、報修、評價、反饋的閉環管理;緊盯村容村貌治理難題,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創建?。ㄊ校┘壝利愢l村示范村19個,“美麗庭院”創建率連續三年領跑全市。
創建“三項機制”,著力解決“保長效”的問題。抓實城鄉一體化管護,垃圾收運市場化、區域管理網格化、作業主體多元化、質量監管經?;?,實現山、海、林、田、河、村全域管理;抓實居民自治常態化,通過資金獎勵、強化宣傳等舉措,提升居民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抓實督查考核激勵,堅持“日巡查、周考核、月通報、年考核”,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始終位列青島市第一。
顯特色、揚優勢 大力拓寬鄉村致富渠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要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嶗山區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要求,把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實。堅持示范引領。圍繞“村村出精品、點線面提升”的目標,2022年以來聚力打造總投資10億余元的3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安排2億余元推動23個村莊產業配套、微整治精提升和綜合服務中心建設。2個示范片區分別列入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和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打造。
打造特色品牌。實施農產品品牌發展戰略,培育國家馳名商標企業3家、省著名商標企業5家,省級鄉土產業名品村5個。推動產業規?;?、規范化發展,培育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1處,8家茶企入圍全國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試點生產經營主體名錄。組織成立嶗山茶產業集群黨建聯盟,啟動嶗山茶區域公用品牌戰略,成功申報“嶗茶一號”國家品種登記,推出嶗山茶“龍須”“鳳羽”等高端品系,嶗山茶文化系統入選山東省首批農業文化遺產資源名錄,嶗山茶區域品牌價值達15.98億元,作為整個江北地區茶葉類唯一代表進入“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聲譽評價報告”前50名。
推進農文旅特色產業融合發展。今年是全省的“消費提振年”,嶗山區以全省鄉村好時節·LET’S購主題年的總體安排為主線,借助2023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東風,結合嶗山區傳統文化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旅資源,錯峰謀劃了櫻桃花節、鲅魚節、茶節、櫻桃節、饅頭節等特色的鄉村振興節會,全面展示了嶗山全域皆景、四季可游的獨特魅力,持續打造輸出嶗山區“特色產業+文化體驗+節慶旅游”鄉村振興農文旅融合的IP品牌,實現生態資源向生態價值轉變、美麗風景向美麗經濟轉變。堅持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發展思路,組織開展鄉村旅游品質提升行動,形成“一社區一品牌一特色”的工作局面,涌現出仙居嶗山、樂活美宿等一批融地域特征、人文風情與民俗文化為一體的精品民宿。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2個、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4個、全國鄉旅精品路線1條,省級以上鄉村旅游稱號120余個。
統要素、促創新 全面激活鄉村發展潛力
優化資源配置、強化要素支撐、推動改革創新,構建多元參與、協同配合的發展格局,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強化人才支撐。出臺《關于推動嶗山區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意見》,完善鄉村人才“1+4”工作體系,將鄉村人才振興納入新時代“匯智嶗山”人才系列工程,全方位引育鄉村人才。成立鄉村振興研究院,發揮9家智庫聯盟單位和17名智庫專家智力優勢,推動鄉村振興理論和實踐深度融合。培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1名、齊魯鄉村之星11名,省級創業孵化基地3家、省級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2處。累計完成高素質農民、“金藍領”、 新型學徒等各類鄉村技能人才培育5萬余人次。
強化文化引領。持續抓好文明創建工作,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成率100%,區級以上文明社區占比92.67%。抓好傳統文化保護,打造全市首家山東手造·非遺體驗中心,3項非遺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加大農村公共文化陣地建設,培育省級文化先進社區2個,省級示范農家書屋、書香之村、書香農家等15個,創建第二屆文化強省建設示范區,北宅街道獲評山東省第六屆“全民閱讀書香之鄉”。
強化改革創新。開展“百企進百村、促振興共富?!毙袆?,22個村企建立合作關系,總投資1.4億元的14個聯建項目穩步推進。創新“12432”工作法,在全市率先推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自治組織賬務分離。堅持“組織力+市場力”相結合,制定《強化黨建統領推動鄉村公共資源共享促村集體增收的實施意見》,推動鄉村公共資源共享促村集體增收,累計成立鄉村共富公司105家,帶動村集體增收5177萬元,2022年,75.5%的村集體經濟收入百萬元以上;今年上半年,36%的村集體經濟收入百萬元以上,71%的村集體經濟收入五十萬元以上。
聚合力、強幫扶 對口協作取得顯著成效
嶗山區對口幫扶貴州省普定縣、甘肅省禮縣,2020年來,我們聚焦各方力量,協助幫扶地區取得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多次被甘肅省、貴州省評為東西部扶貧協作先進單位。建機制,形成幫扶合力。出臺實施意見、制定工作方案,匯聚全區各界力量、各方智慧參與到協作工作中。380余人次主動赴當地對接,問題導向、精準扶貧。
育產業,創新消費扶貧。搭建橋梁,引導企業在協作地投資達4.1億元,受益貧困人口7680人?!熬€上”“線下”結合,對協作地農特產品進行推廣、促銷,協助幫扶地區農特產品銷售達6.93億元。
聚資源,深化幫扶領域。累計向協作地提供財政幫扶資金3.5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教學醫療條件改善等項目;捐款捐物8000余萬元,80多家企業和社會組織與協作地村莊建立結對關系;在協作地召開招聘會50余場,提供就業崗位1.1萬個。
強支援,補齊醫教短板。組織嶗山區15家醫療機構幫助協作地提高醫療服務水平,舉辦專題培訓30余次,培育4000余人;邀請醫學專家赴協作地為留守兒童發起“光明行動”,其中,胸椎結核和唇腭裂手術填補當地該項手術史上的空白。援建馬關鎮中心小學教學樓、張魯集鄉軒樓小學教學樓等,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組織嶗山區學校與協作地80余所學校建立結對關系;選派優秀校長及教學能手赴協作地交流。
同時,嶗山區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省內菏澤市鄆城縣的對口幫扶工作,累計援助資金4000余萬元,硬化道路約6.3萬平米、修建橋梁12座,惠及群眾5.2萬多人。協助引進的鄆城修文外國語學校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5億元,項目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已建成。
下一步,嶗山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青島市委、市政府關于嶗山打造青島市共同富裕先行區的決策部署,按照市委主要領導提出的“構建農業現代化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走生態振興、生態致富的路子”“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推動農民精神生活更加豐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指示精神,聚焦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和鄉村發展,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全力在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打造中創嶗山標桿、作示范實踐。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黃元暉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