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下午,青島市市南區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近年來市南區東西部協作工作情況。記者在會上獲悉,近年來,青島立足實際,探索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青島實踐路徑。市南區作為青島市的中心城區,堅決擔起打造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樣板區的使命,將區域的發展融入到服務全市、全省、全國的大局中,在如何更大限度地發揮區域優勢,服務青島發展、服務山東發展、服務鄉村振興大局中,主動探索、積極作為。
據了解,市南區在對安順市平壩區、隴南市宕昌縣、定西市安定區、菏澤市牡丹區等地的對口幫扶協作工作中,取得了明顯成效,協作幫扶地區全部如期脫貧摘帽。2019年、2020年市南區連續兩年代表青島市順利通過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年度考核。2021年西北地區最大的安定區生豬保險期貨項目代表青島市順利通過了國家考核組項目訪談;2022年市南區幫扶的安定區在甘肅省東西部協作考核評價中榮獲全省第一名。
立足資源優勢 展現市南擔當
市南區承接了青島市優越的資源稟賦、發展環境和場景空間,是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示范窗口。特別是市南區產業體系特色鮮明,服務業優勢明顯,現代金融、時尚消費、文化旅游、人才資源、對外開放等方面優勢突出,服務業近年來占比保持在90%以上。立足發展優勢,結合鄉村“五個振興”的工作部署,在金融、消費、文旅、人才、對外開放等方面強化協作,市南區努力探索形成一批服務鄉村振興、推進東西協作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經驗做法,以點帶面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金融要素聚集” 量身定做項目
發揮“金融要素集聚”優勢,創新金融賦能協作模式。作為財富管理核心區,市南區集聚了全市一半的分行級以上金融機構,以及青島市37家外資機構中的27家,2022年金融業增速6.3%,占全市總量的33%,是山東省金融機構最集聚、業態最豐富的城區之一。
發揮金融要素集聚優勢,市南區積極推進“東西協作+金融創新”幫扶模式,聯合期貨公司等為宕昌縣量身定做了“保險+期貨”專項幫扶項目,將雞蛋價格作為保險標的,保證雞蛋價格下跌時農戶及時得到差價賠付,該案例入選國務院扶貧辦公布的“2020年企業精準扶貧專項案例50佳”名單,為山東省唯一入選案例。聯合期貨公司和保險機構,共同實施的安定生豬“保險+期貨”項目理賠保險單順利出單,保障生豬11.25萬頭,實現農戶保費111.6%的賠付,為養殖戶帶來現貨端增收約1720萬元,期現收益合計近2000萬元。該案例于2022年11月在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
“時尚消費牽引” 升級消費模式
發揮“時尚消費牽引”優勢,推進消費助力產業幫扶。市南區作為時尚消費中心區,消費場景豐富、消費模式多元。不僅擁有以浮山灣為代表的萬象城、海信等高端消費場景,也擁有以青島灣為代表的中山路、里院等特色消費場景,是山東半島時尚消費最集中區域。
市南區積極探索“線上+線下、多領域推介、重大節會展銷結合”促消費模式,暢通協作農特產品銷售渠道,推進甘味農產品入青,與青島大型終端市場建立穩定營銷關系的同時,引進定西市供銷社在市南區設立青島·定西消費幫扶中心館及市南區·安定區體驗館,聯合宕昌縣在市南區設立市南·宕昌農特產品體驗展銷館;組織發動社會各界積極購買協作地農產品,先后舉辦區機關扶貧大集、萬象城東西協作扶貧特色農副產品展銷會、佳世客“東西協作,三地情深”浮山灣消費月等系列活動,通過島城明星代言、“線上+線下”雙渠道直播帶貨等方式助力農特產品銷售。累計實現消費協作額超4.4億元,帶動協作地8000余名脫貧人口受益。
“文化旅游融合” 探索文旅新路徑
發揮“文化旅游融合”優勢,助力文旅協作走深走實。市南區因海而生,依海而興,無時無刻不展現著青島“面朝大海,心向未來”的開放、包容的文化氣質、城市形象。特別是今年全省旅發大會在青島召開,市南區作為主會場,依托山、海、城自然稟賦和歷史文化資源,展示了“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形象。依托文化旅游融合優勢,以及文化旅游的巨大流量,市南區積極開展“產業幫扶、旅游富民”合作模式。
聚焦旅游服務業務培訓、紅色旅游文化宣傳、康養旅游產業發展等領域開展文化旅游合作,深化兩地文化、資源、業務雙向交流、推動青隴文旅協作走深走實邁上新臺階;通過自媒體、網絡媒體對協作地旅游資源進行專題宣傳報道,聯合駐區旅行社加大特色旅游產品推廣,累計輸送客源超過2萬余人次。另外,創新開展“旅游+產業”模式,積極協調青島旅游集團與宕昌縣開展旅游協作,合作開發、運營官鵝溝景區,累計投入資金1億元,實現本地化用工330人,利益聯結原建檔立卡貧困戶485戶1697人。
“人才資源集聚” 提供強力支撐
發揮“人才資源集聚”優勢,強化人才振興智力支撐。作為青島人才集聚高地,市南區擁有教育、醫療、科技、法律、發展規劃、商貿服務等各類人才30萬名,擁有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省級、市級人才平臺載體178個,能夠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產業建鏈、補鏈、強鏈提供強力支撐。市南積極推進“多要素組團式幫扶”模式,為當地發展提供教育、醫療、勞務、組織、平臺等要素支撐和發展賦能。實施全鏈條式教育幫扶。與協作地80余所中小學校建立了“手拉手”結對幫扶關系,先后選派了100余名骨干教師開展支教和教研培訓活動,累計培訓協作地教師7400余人,開展“空中課堂”活動20余次,全面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實施組團式醫療幫扶。與協作地20余家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結成幫扶對子,選派了70余名醫療技術人員赴協作地開展支醫幫扶,組織醫療和管理援建團隊赴協作地開展業務培訓3900余人,有效提高協作地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實施勞務協作幫扶。率先設立全市首個區級東西協作勞務工作站,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采取定企定崗方式,加大點對點組織輸轉,先后組織海爾、海信等50余家企業赴協作地舉辦勞務招聘會20余場。
加強對脫貧地區勞動力職業指導力度,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職業指導,提高勞動力就業成功率,組織開展勞務培訓3000余人次,幫助脫貧人員來青就業510余人,省內就近就地就業6500余人,到其他地區就業2700余人。援派教育、醫療、科技、法律等各類人才200余人,組織專技人培訓協作地人員5000余人次,為協作地注入先進技能理念,做好西部地區人才委培,接收、選派醫療、教育等干部人才80余人,通過跟崗學習、培訓交流,及時將先進理念、先進模式、先進的方法帶回,助力當地人才隊伍建設。實施平臺支撐幫扶。聯合相關企業發揮城鄉互聯互通、資源互惠共享、產業項目引進等平臺資源、經驗,對協作地現有生產要素優化重組提供建議,創新商業模式,為當地龍頭企業開拓國內、海外市場和增量利潤空間;開展共同招商活動,探索將協作地招商項目納入全區招商引資體系一并對外推介,支持協作地組織企業來青辦會參展,擴大經貿交流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合作共贏。
“對外開放”優勢大 緊緊握住市場
發揮“對外開放”優勢,拓寬產業協作市場空間。市南區是青島市的航運貿易集聚地,擁有全市40%的航運服務類企業,A級以上航運物流企業數量居全市之首。市南區正依托海洋資源、文化資源、港口資源,聚力打造山東省對外開放的國際客廳,集聚更多的對外開放要素,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強化與全省縣域之間的區域協同和產業聯動,深入貫徹國內國際雙循環工作部署要求,進而提升區域之間的循環動能和循環活力,更好地服務和融入到國內國際雙循環大局中,促進山東各區市實現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聚焦對外開放賦能區域協作,市南區積極探索“特色農產品借船出?!蹦J剑劳猩虾霞夹g轉移中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平臺等對外開放合作平臺,鏈接國外市場,推進安定區馬鈴薯和宕昌縣中藥材業務開展對外合作,相關農產品遠銷沙特阿拉伯、埃及、土耳其等國家。同時,圍繞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部署要求,主動推介協作地加強與沿黃省市的合作,并通過黃河流域“出??凇鼻鄭u港將產品遠銷國內外市場,進一步擴大協作地農產品銷售,實現穩定增收。2022年,助力安定區馬鈴薯種薯出口3000萬粒、價值4000萬元,宕昌縣中藥材出口22噸、價值360余萬元,創出了一條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子。
定點幫扶 攜手“奔小康”
市南堅持“輸血”“造血”并行,強化資金保障,為協作地鄉村振興提供直接、精準的幫扶,不斷提升協作地發展內生動力。自2018年以來,市南區累計向協作地投入財政幫扶資金3.38億元,先后援建了平壩區城關第一小學、宕昌縣哈達鋪中藥材商貿物流園、安定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等一批教育衛生事業和富民產業項目,帶動8000余名脫貧人口就業和增收。先后組織11個街道與協作地30余個鄉鎮建立結對關系開展“攜手奔小康”行動,發動150余家企業、社會組織、社區與協作地100余個村莊結對幫扶,累計向結對鎮村捐款捐物7200余萬元,并開展致富帶頭人培訓3000余人次。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黃元暉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