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6月20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鄉村振興在行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振興專題發布會。

    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鄉村振興在行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現場

    發布會上,青島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宋明杰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布有關情況,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青島市鄉村振興局局長袁瑞先介紹鄉村產業振興有關情況。

    鄉村產業加快融合提升

    鄉村產業提質增效。穩產保供基礎持續夯實,全市糧食總產量穩定在300萬噸以上、蔬菜600萬噸以上、果品100萬噸以上、肉蛋奶100萬噸以上、水產品100萬噸左右,基本形成了“36111”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重要農產品保障能力位居全國36個大中城市前列。鄉村產業加快融合提升,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位列全國第六,農產品出口額穩居全國城市首位。

    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提升。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農村人居環境由“清臟”向“治亂”拓展,累計完成農村改廁91萬戶,農村污水治理率達到61%,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600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20個省市級美麗村居等串珠成鏈,21.96萬戶美麗庭院以“小美”聚“大美”。

    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態勢。493萬農民成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受分紅福利,3萬余農民群眾通過鄉村公益性崗位實現上崗就業、穩定增收,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8年的20820元增長到27701元,絕對值保持全省第一,農民收入增長率連續高于城鎮,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44∶1縮小到2.26:1。

    城鄉融合發展深入推進。城鄉路、水、電、客運、垃圾清運等一體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健全。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2萬公里,村內道路硬化基本實現“戶戶通”。

    鄉風文明顯著改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實現全覆蓋,縣級及以上文明村鎮覆蓋率達99%。全市建成131處結婚禮堂,推動形成了“喜事新辦、新事簡辦”的婚慶新風。

    鄉村治理水平持續提升。全市五星級村黨組織達50%以上,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全面建立,“五議一審兩公開”議事決策程序、一村一法律顧問機制等實現全面覆蓋,鄉村治理由“村民自治”向“融合共治”加快轉變升級。

    著力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實施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建設行動。在全國率先提出并建設7個萬畝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推動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融合”,統籌農田規?;⒓夹g標準化、裝備智能化、環境生態化、服務專業化、管理科學化“六化同步”,實現良種使用、農機作業、統防統治、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先進技術應用、農業廢棄物回收等“七個全覆蓋”,帶動全市305萬畝糧田科技增產。

    實施產業鏈和大項目建設行動。2022年以來,全市共開工建設過億元農業大項目80個、計劃總投資688億元,年度總投資156億元。目前,全市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355家,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020家,帶動形成2條千億級,8條百億級和15條十億級現代農業產業鏈。2022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925.6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突破2200億元,農產品出口額達到432.7億元,穩居全國城市首位。

    實施現代農業“雙強”行動。在全國率先創設“撥改投”種子金,在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首批國家種業陣型企業中,青島市有9家入選,居同類城市第一位。高起點打造青農大數據中心,實現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重大動物疫情防控調度中心、農村三資監管中心、鄉村振興可視化展示中心“四大中心”一體化集成。

    實施改革激發產業活力行動。開展全國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探索不同類型村莊延包路徑。在全省率先出臺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穩慎推進宅基地改革。在全省率先出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和股權管理辦法,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493萬。構建從市到村四級互聯互通、有機銜接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體系,全市累計交易額突破88億元。

    實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行動。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施美麗鄉村、美麗村居、美麗庭院“三美”示范創建,實現141個省級、600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20個省市級美麗村居、21.96萬戶美麗庭院“三美”共融、美美與共。高質量建設10個市級,帶動建設36個區市級示范片區,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探索青島路徑。

    多措并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發布會上,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青島市鄉村振興局常務副局長、青島市農業農村局新聞發言人杜紹波,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農技中心主任程興謨,青島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宋曉,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記者:高質量建設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這項工作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目前取得了哪些工作進展?

    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青島市鄉村振興局常務副局長、青島市農業農村局新聞發言人杜紹波:

    一是鄉村產業實現突破性發展。立足于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積極培育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統籌推進鄉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初步構建起了特色鮮明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二是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提升。示范片區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進一步完善,農村改廁實現應改盡改,農村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村莊道路硬化基本實現“戶戶通”,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的覆蓋率達80%以上。

    三是強村富民的效應逐步顯現。扎實推進以強村富民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集成改革,10個市級示范片區承擔9項國家級和省級的改革試點任務,促進集體和農民的雙增收。2022年,示范片區的村集體收入增長均在20%以上。

    四是鄉村治理能力明顯提升。通過示范片區建設,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帶動農民發展產業、建設村莊、治理鄉村的能力明顯提高。通過全面推行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明顯提高,幸福感和獲得感也普遍增強。

    記者:請介紹一下今年夏糧生產的特點,以及在下步夏管工作中有什么具體舉措來保障秋糧豐產增收?

    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農技中心主任程興謨:

    一是措施實、產量增。對全市種植小麥的農戶,按照每畝131元的補貼標準,共計4.87億元,受惠農戶達50.1萬戶;全面落實種植保險、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組織1000多名農技人員服務生產一線,科學應對播期偏晚、秋冬寒潮等不利影響。

    二是技術高、質量優。全市種植的濟麥22號等10個主導品種產量高、品質好,實現了節水高產。突出綠色增糧技術應用,全市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90%以上,小麥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50多萬畝,小麥機收損失率控制在1%內。全市小麥質量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小麥病蟲害發生整體較輕,小麥條銹病零發現。

    三是保障好、進度快。麥收期間,全市組織上陣小麥聯合收割機8000多臺,機收率100%。在轄區內高速路口設立農機跨區作業服務站25個,組建了覆蓋全部產糧鎮村的農機作業應急服務體系。與氣象部門會商聯動、加密服務,確保全市小麥雨前基本收獲完畢,保證了豐收到手。

    記者:青島市如何通過深化農村改革,使農民群眾分享到更多的改革成果,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青島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宋曉:

    一、扎實搞好確權,為農民群眾吃上“定心丸”。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清查核實農村集體資產1315億元,年均增速達10%以上。開展國家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探索承包關系長久穩定的青島路徑。

    二、穩步推進賦權,為集體產權提高“含金量”。在全省率先出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和股權管理辦法,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制定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和有償退出辦法,有償退出宅基地1300多宗。開展擔保抵押,激活農村資源金融屬性,破解農村融資難題,促進集體和農民雙增收。

    三、有序實現活權,為鄉村資源打造“活水池”。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全市適度規模經營率達75%。打造 “三位一體”“六統一分”的農村集體產權流轉交易體系,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激活農村資源要素潛能。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