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再聚“煙火氣” 重振老城區——青島推出歷史城區保護更新三年攻堅行動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是青島西部老城區最富詩意的寫照,并由此衍生出了中西合璧、開放現代的城市文化基調。以青島中山路為核心的歷史城區,也是青島的老城區,保有近一個世紀的繁華,曾是與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齊名的商業中心。但隨著1994年市政府的東遷,西部老城區日趨蕭條。

    “未來三年,青島將持續推進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保護利用,打造兼具歷史文化風情和活力時尚元素的特色街區和5A級景區。”在近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青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陳衛華說,2022年是青島推進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的決戰之年,重聚老城區的“煙火氣”是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題中應有之義。

    三年攻堅行動,喚醒百年老城

    “一二一,上街里,買書包,買鉛筆……”提到西部老城區,上了年紀的青島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哼起這首兒時的歌謠,歌謠里的“街里”,說的就是中山路。

    始建于1897年的中山路,曾是青島最重要的商圈。鼎盛時期,1500米的街道曾云集140多家老字號店鋪、洋行、咖啡館、酒吧、旅館等。但隨著城市發展重心東移,這條曾經引領城市商潮、承載無數青島人兒時記憶的“街里”卻步入房屋老舊、人口流失、業態單一、設施落后的“沉睡”狀態。

    “以中山路為核心、總面積28平方公里的歷史城區是一片巨大的寶藏,轄區內有省市級優秀歷史建筑304處、名人故居60處、歷史文化街區12個。”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辦公室文史檔案部部長周兆利告訴記者,歷史街區集中反映了青島各個時期人民生活和城市建設的發展演變,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展示了青島古今交融、海陸兼備、中西合璧的城市特色,其歷史文化價值不可復制。

    “除了編制城市總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之外,我們還編制了中山路及周邊區域的交通設施、基礎設施、公廁布局、業態策劃、店招導則、眺望視廊等專項規劃?!鼻鄭u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辦公室土地和規劃部部長鐘勇介紹,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按照“分層規劃、精準發力,逐一攻破”的策略,青島首先夯實了從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到建筑單體三個層級的保護規劃體系。

    根據《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2—2024年)》,其保護更新將開展總計約171萬平方米的建設工程;將配套實施55條,約25公里道路風貌改造提升;新建12個停車場;完成6個街心公園建設。

    4月28日,總投資40億元的72個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項目集中開工,重振青島老城區活力的“決戰”打響,百年老城揭開了向新時代轉場的序幕。

    堅持特色引領,實施保護性更新

    老城區是百年青島的發祥地,是城市文化的源頭。喚醒老城區,首先要讓其歷史文化“活”起來。

    “我們組織專家智庫查閱了3000余份檔案資料,對100多棟重點建筑進行深入挖掘,推進‘一房一檔’‘一路一檔’,將500多項文史挖掘成果充分運用于修繕施工、招商引資和旅游產業發展,實現‘建筑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可記憶’?!敝苷桌f。

    以“里院”為特色的大鮑島片區率先轉型破題?!袄镌骸笔乔鄭u獨具特色的民居,融合了中國傳統合院和歐洲聯排公寓的特點,常為方形,沿街圍合,中心形成一個大院,兩到三層,底層多為商業用途,二層以上為住宅。

    “密密匝匝全是人,動靜吵得慌?!痹诶锨鄭u人的記憶里,一共有18里79個院子的大鮑島街區曾“煙火氣”十足,作為青島最早的商業中心,它譜寫了“初代青島人”130年的創業歷史。大鮑島的保護性更新難點,就是如何在修舊如舊的基礎上,讓其回歸新時代的“市井生活”。

    “大鮑島歷史街區開工前,我們邀請了文史、建筑、結構等多類別專家成立了評審團,對文保建筑的每扇窗、每面墻、每塊磚的工藝都進行了圖紙校對和現場勘探,力求最大限度修舊如舊?!鼻鄭u市市北區建投集團歷史片區項目前期規劃部負責人徐坤說。

    而在濰縣路19號青島商會舊址的改造項目中,青島則創新采用了EPC+O模式(即設計、采購、施工及運營一體化的總承包模式),前期的保護修繕由市南區區屬國有企業出資,中建八局作為乙方承擔設計、修繕施工,同時亦取得項目未來的運營權,運營收益雙方按約定比例分成。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項目的運營效率,也降低了項目成本。

    不過,在徐坤看來,歷史城區的保護更新最難點不是如何修舊如舊,也不是水、電、暖、燃氣等基礎設施的提升,而是如何在堅持自身特色價值的前提下,吸引資本、技術、人才落戶,特別是如何滿足現代產業和年輕人的需求。

    集聚新業態,吸引年輕人

    “從我家出門一拐彎兒就是瑞蚨祥、謙祥益、春和樓這些百年老字號商鋪,20世紀90年代之前,這里從早到晚人聲鼎沸?,F在根本沒有人,年輕人都跑東部新城區去了。”70歲的趙青樹就出生在青島中山路北邊,說起老城區的蕭條,連連嘆氣。

    市政條件落后,人口老齡化嚴重,居民消費水平低,商業業態單一……如何攻克這些橫亙在老城復興道路上的“頑石”,把沉寂多年的“存量”轉化成“流量”,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難題。

    城市更新必須以人為本,沒有人氣,年輕人不能涌入,老城復興就無從談起。因此,將新經濟、新業態融入老城,吸引年輕人回流,成為青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三年攻堅行動的邏輯起點。

    “我們抓住歷史街區復興的主魂、主線、主題,對每個片區進行精準定位,通過‘政府+平臺公司+頭部企業+社會資本’的運營模式,吸引多元資本加入,加速新經濟、新業態落地?!鼻鄭u市北區委常委、副區長張雷說,通過打造“老建筑+新消費”“原場景+新體驗”等業態場景,來實現老城區的高質量發展。

    “這是極具包容度的超級復合體?!痹诖篚U島歷史文化休閑街區的招商計劃書上,記者看到了30多種新業態:脫口秀、相聲等文化藝術,潮流品牌、設計師品牌等文創零售,網紅古著店、二次元原創模玩店、劇本殺、夜游、特色餐飲等都被囊括其中。

    已經開門納客的寧陽路銀魚巷,是許多老青島人都未曾聽說過的“里院”集群,經過保護性更新,不僅保留了大量的城市歷史文化痕跡,運營商還從全國招引了潮玩、咖啡、主題集市等新業態,吸引很多年輕人前來“打卡”,這里很快成為青島的新地標。

    新經濟、新業態與老城區碰撞所產生的化學反應還在繼續。目前,青島歷史城區更新已經落地重點項目50余個,儲備“網紅”項目100余個。而毗鄰中山路的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作為城市更新的熱點,也有300億元項目資金注入老城。

    新經濟、新產業來了,年輕人自然也就來了。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隨著三年攻堅號角的吹響,青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走向縱深。我們有理由相信,煥然一新的青島老城,不僅會滿足千萬青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會留下更多關于這個城市的燦爛文化記憶。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