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地鐵4號線全線貫通 施工過程中創造了多個“第一次”

    3月10日,隨著“浮山號”TBM刀盤從張村站的封端破巖而出,地鐵4號線順利完成全線貫通,工程建設取得關鍵性進展。全線貫通標志著4號線向著通車運營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地鐵4號線是貫穿市區中部的東西向骨干線路,全長30.9公里,設車站25座,其中12座換乘站,是我市軌道交通線網中的“金腰帶”,起到“穿線成網”的重要作用,是一條真正意義上的“東西大動脈”。4號線沿線經過11所學校、8家大型醫院,建成后將極大緩解主城區交通擁堵,顯著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自2016年正式開工建設,4號線的地鐵建設者克服了地質條件復雜等困難,采用多種新技術、新工法,拿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創造了多個“第一次”:投入5臺盾構和6臺TBM大型掘進設備,機械法施工占62%,是青島地鐵在建線路中機械化水平最高的一條;在人民會堂站—沂水路站區段下穿已投入運營的3號線,開創了國內首次超小徑距下穿運營地鐵線路的先例,下穿最大沉降值小于1毫米;與橋樁的水平垂直距離均不足3米的情況下,內海區間豎井—福州路站位置陸續側穿杭鞍高架及福遼高架橋橋樁;首次在地質條件差、埋深淺的主城區車站附屬引入頂管法施工工藝,極大減輕路面壓力,提高安全系數,縮短工期6個月,勁松七路站出入口由明挖法變更為矩形頂管法施工,是全省首次在硬質地層采用矩形頂管施工的項目;將盾構渣土分離成碎石、砂、干化泥餅和濾液水,水、沙石等材質再利用率達40%-50%;03工區TBM掘進月進尺突破900米大關,達到923.95米,刷新青島地鐵TBM單月進尺新紀錄;4號線圍護結構首次應用地下連續墻,開挖后基本無滲漏水,大幅降低富水砂層深基坑施工風險。

    4號線是青島主城區東西向的骨干線,沿線經過市南區、市北區、嶗山區三個人口密集的主城區,穿越市南海濱風景區、天后宮、青島基督教堂、嶗山風景名勝區等多處風景名勝區,途經包含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本部)、青島市立醫院、青島海慈醫院、青島婦女兒童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東院區)、青島市初級實驗中學等在內的11所學校和8家醫院,是一條名符其實的中心線、旅游線、教育線、醫療線。線路自2016年正式開工建設,在近6年的時間里,地鐵建設者克服了地質條件復雜等困難,采用多種新技術、新工法,全情投入,精心施工,終于實現了全線貫通。全線貫通為4號線后續的軌通、電通等施工的創造了條件。

    相關鏈接

    亮點一 國內首次超小徑距下穿運營地鐵線路

    根據4號線的線路設置,在人民會堂站—沂水路站區段要下穿已投入運營的3號線。施工過程中,建設者根據自動化監測數據指導進行施工掘進,通過視頻監控等信息化手段實現了風險全過程監管,最終順利完成4號線下穿運營中3號線主體結構施工,下穿最大沉降值小于1毫米,開創了國內首次超小徑距下穿運營地鐵線路的先例。

    亮點二 不足3米側穿已建高架橋橋樁

    4號線在內海區間豎井—福州路站位置陸續側穿杭鞍高架及福遼高架橋橋樁,施工現場與橋樁的水平垂直距離均不足3米,橋樁沉降、變形風險較大。施工單位采用“爆破微差控制技術”降低爆破振速,通過增設中空孔,設置多段雷管,分層引爆,通過臨空面和減少同時起爆藥量來減少振動效應,最終順利側穿通過高架橋橋樁。

    亮點三 機械施工超六成、穿越百個風險點

    整個地鐵4號線土建施工中,機械法施工占62%,共投入5臺盾構和6臺TBM大型掘進設備,是目前在建線路中機械化水平最高的一條。借助盾構/TBM等大型掘進機械,在下穿富水砂層、村莊建構筑物時,采用盾尾同步注漿和二次補漿等措施;嚴控掘進參數,在下穿房屋河流段,采用輔盾泥工法、加強同步注漿和二次補漿等多項措施;在上軟下硬段,采用帶壓開倉換刀、加強出土量控制、地表注漿和空貫探測等措施,將沉降控制在3毫米之內,盾構施工控制達到國內頂尖水平。在地質條件差、埋深淺、開挖風險大的地段,采用上導貫機械靜態開挖的方式有序推進施工,保護既有線結構安全。土建階段,全線順利下穿不良地質Ⅰ級、Ⅱ級風險源多達上百個。

    亮點四 車站附屬設施首次采用頂管法施工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青島地鐵不斷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在工程建設“新”方面積極探索,不斷取得卓越新成績。首次在地質條件差、埋深淺的主城區車站附屬引入頂管法施工工藝,極大減輕路面壓力,提高安全系數,縮短工期6個月。勁松七路站出入口由明挖法變更為矩形頂管法施工,是全省首次在硬質地層采用矩形頂管施工的項目。

    亮點五 四成渣土實現了再利用

    在施工現場引進盾構泥水分離設備,將盾構渣土分離成碎石、砂、干化泥餅和濾液水,其中,碎石可用于商混站或路基回填,砂可用于同步注漿,濾液水可用于盾構施工用水、沖洗車輛或設備循環利用。設備將盾構渣土中50-60%的水分降低到10%-15%,水、沙石等材質再利用率達40%-50%,此設備的應用可消除渣土運輸、堆置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解決了渣土外運對項目施工進度的影響,具有良好的社會、環境效益。

    同時,為了實現地鐵工地的文明施工,青島地鐵通過設置隔音措施、采用水壓爆破施工等辦法多措并舉提升文明施工管理,實現綠色和諧建設。

    亮點六 月進尺突破900米大關刷新“青島新速度”

    去年10月,4號線03工區TBM掘進月進尺突破900米大關,達到923.95米,是繼同年5月TBM單月掘進突破800米后,再一次刷新青島地鐵TBM單月進尺新紀錄,江泰區間首次實現同區間雙線同日貫通。

    在機械法區間掘進中,青島地鐵集團帶領各方參建單位,切實把握工程關鍵環節,勇于探索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攻破施工重難點,有效解決了TBM曲線始發、TBM掘進與車站施工相互干擾、小曲線條件下快速掘進、斷層破碎帶、大坡度及反坡施工等一系列施工難題,為TBM提前順利貫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亮點七 刷新質量通病防治新紀錄

    4號線圍護結構首次應用地下連續墻,開挖后基本無滲漏水,大幅降低富水砂層深基坑施工風險。同時,護盾式TBM襯砌管片新增仰拱支撐組件,可以有效減小TBM施工時管片拼裝完成脫出盾尾后產生的下沉以及管片錯臺和滲漏水情況,將管片錯臺合格率從60%提升到98%,有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4號線在建設過程中,同時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各項工作。青島地鐵積極響應中央、省市關于就地過年的號召,提前籌劃、提前動員,抓好暖心穩崗工作,今年57個工點2780余名外來務工人員留青過年,為節后迅速復工復產提供堅實保障。

    據介紹,青島地鐵4號線起于人民會堂站,止于大河東站,總體呈東西走向,線路全長30.9公里,全部為地下線。全線共設25座車站,其中12座車站與其他8條軌道交通線路實現換乘。在構筑現代化快速交通體系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全線開通后將大大改善城市路面交通狀況,顯著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竇衍鳳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