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漸行漸遠,這一年的青島金融業數據亮眼,取得新突破:截至今年11月末,青島本外幣存款余額22281億元,同比增長9.33%。本外幣貸款余額23964億元,同比增長14.19%,存貸比高達107.6%,排名全省第一位。山東港信期貨、聯儲證券、新沃基金、恒豐理財四家法人機構落地,填補多項業態空白,青島成為全國為數不多擁有3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城市……在即將跨年之際,記者盤點了2021年青島金融業的“高光時刻”,梳理總結青島金融發展的關鍵節點。
重點指標創出新高
據中國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青島市貸款保持快速增長,前11個月增量超去年全年。11月末,全市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3964億元,同比增長14.19%;比年初增加2900億元,同比多增123億元,比去年全年多增45億元。11月末,全市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2281億元,同比增長9.33%,比年初增加1773億元,同比少增72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到今年11月末,青島存貸比高達107.6%,排名全省第一位,分別高于全省、全國22和24個百分點。
在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管理基金數量以及管理基金規模這三大衡量城市私募基金行業發展的關鍵指標方面,青島也交出了靚麗答卷。來自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末,青島市在中基協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439家,居全國(包括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第10位,增長21.27%,增速居全國第2位。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為1643只,居全國第9位,增長85.23%,增速居全國第2位。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規模1605.57億元,居全國第15位,較去年末增加566.27億元、提升6個位次,增長54.49%,增速居全國第5位。青島的三大指標持續飄紅,顯現出青島的發展活力和示范帶動效應。
金融機構量質齊升
6月,恒豐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至此青島集中了三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光大理財、青銀理財、恒豐理財,也成為全國第三個擁有三家理財子公司的城市。此外,山東港信期貨開業運營,法人期貨公司實現零的突破,聯儲證券、新沃基金總部遷入青島市,廣發銀行、亞太財險、交銀人壽相繼落戶,青島聚齊七大類金融牌照,金融機構總數達到284家,金融組織體系實現量質齊升。
2021年,青島金融業態得到了豐富,原有金融機構也紛紛增資。陸家嘴信托、意才基金銷售、中路財險三家法人機構累計增資15.6億元,發展實力進一步增強。
銀行系理財公司的先后落戶,金融機構持續發力,地方法人機構的做大做強,不僅體現了青島金融業生態的進一步優化,更體現了青島聚集優質金融資源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持續增強。
重點項目實現落地
在重點項目方面,青島不斷加快探索金融創新,發揮積極的創新引領作用。光大理財子公司成為全國首批養老理財試點機構,青島也成為全國首批試點城市。全國首單濕地碳匯貸,全省首單碳中和債券、首單飛機和船舶融資租賃業務,全市首筆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業務成功落地,數字人民幣試點正式上線場景達35萬余個。
總募集規模百億元的國新中銀股權投資基金、青島航空產業融合基金和山東陸海聯動投資基金等一批優質基金項目落戶,三家基金機構獲得QDLP對外投資試點資格。QDLP試點資格的獲批,標志著青島金融業開放水平特別是創投風投國際化水平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對于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跨境財富管理資產配置、上合示范區和自貿區青島片區等重點功能區項目落地和國際化發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回望2021年,青島金融行業蓬勃發展,在支持實體經濟,助推城市發展等方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力量”。展望2022年,青島將聚集更多優質金融資源,不斷發揮金融支撐保障作用,持續彰顯金融發展活力,全面優化金融創新環境。青島金融,未來值得期待!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栗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