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知識產權等領域多發易發糾紛,2020年以來,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完善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形成內部和解、協商先行,行業性專業性調解、仲裁等非訴方式挺前,訴訟托底的分級化解模式,從加強溝通、擴大隊伍、強化對接、注重培訓等方面,進一步深化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推動知識產權糾紛源頭化解。
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溝通
青島中院與知識產權局等行業主管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建立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訴非銜接機制,統一類型化糾紛賠償標準、證據規則等,預防和減少糾紛發生。
擴大專業性調解隊伍
知識產權案件專業性強,青島中院加強與專業調解機構銜接,截至目前,已有青島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中國(煙臺)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八家調解機構參與青島中院知識產權糾紛訴前化解工作。律師、知識產權專家、大學或科研機構老師、政協委員、專利代理人等進入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員名單,充分發揮社會各方力量協同作用,充實專業調解力量。
強化法院分流對接功能
青島中院以“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作為參與訴源治理、開展分流對接工作的總樞紐,將調解組織、調解員引入調解平臺,安排法官專門負責知識產權糾紛分流工作,認真把好案件入口關,精準分流。2020年,青島中院通過平臺委派知識產權糾紛訴前調解214件;今年,截至11月24日共委派600件。
注重加強調解人員培訓
青島中院積極組織知識產權調解專題輔導講座,為簽約知識產權調解組織開展培訓,今年,青島中院為中國(濰坊)知識產權保護中心150余名調解員授課,為青島市律師協會律師調解中心200余名調解員授課。
附:訴前化解知識產權典型案例
案例一:
訴前化解技術服務合同糾紛
今年3月,陜西某電力科技有限公司以技術服務合同糾紛為由,將某工程有限公司訴至青島中院。經雙方當事人同意,青島中院立案一庭法官審查后將案件指派給青島市版權保護協會進行訴前調解。調解員立即梳理、核實訴狀副本和證據等材料,向當事人發送《調解通知書》、訴狀副本和證據復印件。在調解過程中,調解員制作調查筆錄和調解筆錄,固定當事人訴求、事實證據,整理爭議焦點,在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基礎上提出糾紛解決方案,當事人自愿達成調解協議。在青島市版權保護協會的主持下,原告該電力科技公司、被告該工程公司在訴前調解期限30日內簽署調解協議書,并及時履行調解協議約定的權利義務。
案例二:
訴前化解跨國商標侵權糾紛
今年8月,韓國某輕奢品牌持有方以商標權受到侵犯為由,將青島市即墨區一家服裝電商企業訴至青島中院。經雙方當事人同意,青島中院立案一庭法官審查后將案件指派給青島市網絡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訴前調解。
調解員向被告講解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及類似案例,并與原告律師多次溝通,原告考慮被告小微企業經營不易、侵權行為影響較小和實際困難后,大幅降低索賠要求,促成雙方和解。然后,調解員還為糾紛雙方開啟品牌網絡銷售權的合作牽線搭橋。這起跨國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訴前化解,不僅高效解決糾紛,還為企業帶來新商機,取得良好效果。
案例三:
訴前化解專利糾紛
今年8月,中國(濰坊)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依托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一次性完成3起訴前調解、1起訴中調解。
專利權人魏某以其所擁有的兩項“刮絲器”外觀設計專利向青島中院提起多個民事訴訟,調解員在與其中4被告的同一供貨商面談時,敏銳發現調解機會,結合專利侵權糾紛案情,調解員向各方當事人曉以利害,告知訴訟風險。最終4起案件均簽署和解協議,達成訴前和解。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何文婕 呂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