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五花八門圈套、拋出低息低門檻誘餌、簽訂虛假合同、單方面制造違約、惡意追債……近年來,不良“校園貸”打著善意的幌子行敲詐誘騙之實,嚴重擾亂校園環境和市場環境,嚴重危害學生人身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日前,監管層的一紙公文再次引發了社會的關注。
3月17日,中國銀保監會、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并進一步加強了消費金融公司、商業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業務風險管理要求。
據了解,這并非監管部門第一次將目光聚焦在“校園貸”問題上。早在2016年和2017年,監管層曾先后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暫停網貸機構開展校園網貸業務。
此次新規實施將“滿月”,不良“校園貸”業務生存空間如何?
記者近日在青島多家高校隨機采訪多名在校大學生了解到,隨著對校園金融知識宣傳的日益深入,目前不良“校園貸”業務在校園內已難覓蹤跡。
青島高校內難覓“校園貸”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高校在校大學生超過4000萬,這個數量可觀的群體,也成了各類金融服務提供商的目標客戶。而一些不良小貸公司、互聯網平臺更是瞄準這一群體,以大學生為潛在客戶開展定向營銷,采用“可分期”“零門檻”“無抵押”“高額度”等不正當方式誘導大學生超前消費、過度借貸,導致許多大學生陷入高額貸款陷阱。
據了解,“誘導性”銷售是校園貨慣用的手段。
“這些專門面向大學生設計的信貸產品,往往是按照某種‘套路’設計開發,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借款人一旦‘入套’,往往很難擺脫?!敝袊嗣翊髮W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日前表示。
針對不良”校園貸”淪為“校園害”的亂象,早在2016年和2017年,監管層曾先后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暫停網貸機構開展校園網貸業務。
隨著監管趨嚴,不良“校園貸”現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記者近日通過走訪青島多家高校發現,已不見此類業務蹤影。
“之前聽說過‘校園貸’業務,但從沒接觸過,我身邊的同學也沒有辦理過?!鼻鄭u某高校大三學生表示,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老師也經??破战鹑谥R,告誡大學生遠離不良“校園貸”,所以同學們對此都很警醒。
以精準監管遏制不良機構對大學生的精準“收割”。此次下發的《通知》還明確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再開展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業務。銀行業金融機構從事相關業務,要審慎開展,要加強貸前貸后管理,確保風險可控。
對此,多家小額貸款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青島轄區的正規小額貸款公司業務主要是圍繞“三農”、中小微企業開展的普惠金融服務,主動擁抱監管、堅守合規經營底線業已成為青島小貸行業的共識。與此同時,針對在校大學生的個人消費類信貸業務,記者采訪的多家銀行均表示沒有相關產品。
開“正門”有效引導校園金融服務
強監管如期而至。
銀保監會在下發《通知》的同時,表態將著手組織各地部署開展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業務監督檢查和排查整改工作。
記者了解到,《通知》下發后,多地監管部門迅速行動,日前天津市金融監管局表示,該局正在采取點面結合的方式,在轄區內開展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的排查與治理工作,進一步規范轄內小貸公司(包括網絡小貸公司)的經營行為。該局要求相關機構不得將大學生設定為目標客戶群體”“不得針對大學生群體精準營銷”。
無獨有偶,在天津對轄內小貸明確“兩不得”的三天前,北京市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嚴禁小貸公司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和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
而據媒體報道,就在《通知》發布后,多家平臺表示不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有大學生測試發現“花唄暫時無法開通”。度小滿金融信貸服務有錢花方面表示,嚴格禁止在校大學生使用有錢花借貸服務,在產品申請頁面和協議簽署前均設置了明確提示。
針對大學生消費貸款市場亂象進行治理,并不意味著大學生的消費需求和借貸需求就此被忽視。
“年輕一代大學生的金融服務需求客觀存在,且增長較快,需要以科學態度對待、以合適的方式滿足大學生金融服務需求?!闭新摻鹑谑紫芯繂T董希淼說。
中國銀行總行消費金融部副總經理趙勇認為,商業銀行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研發規范的大學生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在額度期限、利率定價等方面體現小額、短期、普惠特征,引導學生使用貸款進行合理、有益的支出,嚴格防范過度授信。
“著力培育大學生的財商素養和守信意識、幫助其識別金融陷阱、做好自我保護也十分重要?!睄u城某銀行網點負責人補充道。
要想青春不負債,遠離不良“校園貸”。監管部門相關人士提醒,大學生應及時準確識別不法分子典型套路,不要超前消費、過度消費或從眾消費。如果不幸遭遇不良“校園貸”,一定要及時尋求正確的救濟渠道,不要“以貸養貸”,不要采取極端解決方式,積極保留證據,主動向公安、司法機關尋求幫助,借助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張吉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