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2021年第一期科學儀器產業科技成果對接沙龍活動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儀器分析化學研究室原主任、高級研究員關亞風團隊技術成果對接會在青島市工業技術研究院召開。記者在現場獲悉,來自政府、科學儀器企業、行業協會、銀行、基金等數十家企事業單位參加本次對接沙龍活動。
會上,關亞風介紹了其研發項目包括“通用型可燃爆氣體臨界報警器”、“大型垃圾焚燒廠二惡英前端檢測儀”和涉及科學儀器核心部件包括“光電放大器”、“流通池熒光檢測器”等多項前沿科研成果,尤其是部分核心關鍵零部件性能可完全取代進口并已經進行了產業商業化。同時,對擬轉移轉化的技術與參會人員開展合作洽談,并對參會企業提出的技術需求和發展困境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參會銀行、基金與參會企業初步對接,將用資本助推科學儀器企業的發展成長。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關亞風團隊與青島眾瑞智能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產業化項目落地市工研院。
“穩定性差、可靠性差、技術支持弱、軟件體驗差”是國人給國產儀器冠上的“帽子”。國產科學儀器“卡脖子”的技術及關鍵零部件仍主要靠進口,安捷倫、賽默飛等國外廠商基本壟斷了電鏡、核磁共振、液質聯用儀等高端科研儀器市場。由于自身同質化低價競爭嚴重,加上進口品牌搶占市場,近幾年盡管優秀產品不斷涌現,但國產儀器在市場用戶中的認可度普遍較低。如何掙脫藩籬,打破偏見,是國產儀器當前急需解決的迫切問題。
通過“小而精、面對面、點對點”的沙龍對接活動可以讓企業的困難解決有途徑,高水平項目落地有平臺,旨在搭建一個技術、人才、企業、資本之間溝通的平臺,加快高層次人才項目在青島的落地,促進優質科技成果在青島當地的轉移轉化。同時,通過行業企業與行業大咖的直接對話,與行業前沿技術的直接對接,可進一步突破產業發展困境,助推產業創新發展。
記者了解到,關亞風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儀器分析化學研究室原主任,兼微型色譜研究組組長,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理事長,國家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被國家教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價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個獎項。已獲授權發明專利68項(其中美國專利1項),已經成功轉移轉化成果3項,自轉化科技成果有13項,轉化的技術成果廣泛應用在航天、公安部等多個領域。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宋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