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魏然
“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農村公共服務是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補齊的短板?!苯?,山東社會科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特聘教授周其森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十四五”時期,山東要在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上下功夫,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堅實保障。
周其森認為,隨著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省大多數農村以道路、飲水、廁所、污水、垃圾等為主要內容的基本生活基礎設施明顯優化,人居環境顯著改善,但仍存在一些死角和短板,與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就必須全面鞏固我省農村基本生活基礎設施,著力提升鄉村基本生活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為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夯實‘軟’‘硬’兩個基礎?!敝芷渖f,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加強鄉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升鄉村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笆奈濉逼陂g,要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室建設,提升農村醫療設施檔次;加強鄉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鄉村醫生的服務能力,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建立健全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鄉村公共衛生體系?!耙诔浞滞诰颥F有鄉村衛生資源的基礎上,形成以城補鄉、融合發展的新型衛生體制,建立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高質量鄉村衛生運行機制,促進鄉村衛生健康事業發展?!?/p>
著力提升鄉村基礎教育質量。統籌城鄉教育資源,制定實施向農村傾斜的教育體制機制和有效措施。既要改變鄉村教育設施“步城市后塵”的局面,又要解決鄉村教育留不住“主體”的尷尬。建議在留住現有鄉村教師的同時,鼓勵吸引越來越多的城市教師奔赴鄉村,研究制定支持鼓勵農村大學生返鄉從事鄉村教育的措施,不斷增強鄉村教育的固本能力,讓越來越多的鄉村孩子回歸鄉村教育。
實現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普惠均衡。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依法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著力消除阻礙城鄉之間公共文化保障服務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障礙,創造公共文化資源向薄弱環節傾斜的社會環境,促進城鄉之間公共文化服務各種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
“目前,鄉村文化陣地建設需求和公共文化設施利用率不高的矛盾比較突出?!敝芷渖ㄗh,推動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助推、城鄉融合、因地制宜的公共文化設施供給格局,建立公共文化設施供給信息雙向互動機制和科學配比機制,鼓勵經營主體和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文化建設事業,形成全民性的公共文化建設局面,培育充滿活力的社會文化設施運營模式。
促進鄉村文化和社會服務多元化發展。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成立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社會組織,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專業化發展。創新社會性群眾文化活動,引導群眾參與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鄉村養老、體育健身等社會服務領域,探索形成新形勢下農村社會服務新路徑,形成鄉村文化和社會服務的多元發展格局。
來源:大眾日報 02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