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毛鑫鑫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取得積極進展:重要農產品保障水平穩步提升,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農民收入提前實現翻番目標,農業農村改革持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十四五’時期,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努力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希信說,我省將加快培育產業融合發展聚集帶,推進沿黃農業綠色發展,分東中西部分類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同時,探索城鄉融合發展新機制,支持承擔“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任務的縣(市、區),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城鄉產業協同發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方面,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省農業農村專家顧問團農經分團副團長劉同理說,就我省看,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連續10年超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城鄉差距明顯縮小。但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是實現現代化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他建議,要在資源配置上多向“三農”傾斜,調動全社會支持“三農”、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加快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完善鄉村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讓廣大農民共享城鄉融合發展成果。
糧穩天下安?!笆奈濉币巹潯督ㄗh》提出,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適應確保國計民生要求,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近年來,山東堅定扛起農業大省責任,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推動良種良田良機良法配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全省糧食總產連續六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今年夏糧再獲豐收,小麥單產、總產雙創歷史新高。
“去年,我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投資180萬元購置6臺大型噴灌機、鋪設‘水肥一體化’地下管網。今年積極爭取了‘強村貸’資金110萬元,隨即啟動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3處揚水站,基本實現了農業現代化、機械化,有效解決了勞動力缺乏等問題?!被概_縣起鳳鎮起南村黨支部書記魏銳祚說,接下來,將進一步完善旱廁糞便秸稈循環利用項目,建好糧食深加工、倉儲、烘干等基礎設施,為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夯實基礎。
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啊濉詠?,我們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為農業農村改革的‘先手棋’‘重頭戲’,截至目前,清查核實村級集體資產總額13.77億元、經營性固定資產總額3.73億元,集體經濟5萬元以下村全部‘清零’?!睏椙f市薛城區副區長常濤介紹,展望“十四五”,將進一步鞏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創新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全面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特別是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借力,充分挖掘現有資產資源,在鞏固原有增收模式的基礎上,探索增收新途徑,不斷為集體經濟發展“添動力”“增后勁”,全面推動集體經濟抱團發展、示范發展,實現農民增收、集體增效,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