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菁
銀行理財業務在今年以來發生的變化,體現在受市場流動性和凈值化轉型等因素影響,面對“量價齊跌”的窘境。數據顯示,按銷售起始日期計算,今年1-8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累計發行數量40488只,相較于去年同期的76887只,同比降幅高達47.3%;其中,8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1845只,創近10年單月發行量新低。
產品凈值波動將成為新常態
“今年理財市場可以用一片慘淡來形容。尤其是8月份,單月發行量創下近十年來歷史新低?!币晃还煞葜沏y行市場人士預測,“在流動性整體寬松、理財產品持續轉型的背景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預計會持續走低趨勢?!?/p>
導致理財產品收益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市場聚集在幾方面:從資產端來看,隨著銀行凈值化轉型的持續推進,新發理財產品將以配置固收類產品為主,較難配置高收益的非標資產;銀行存在一定攬儲壓力,短期內理財收益率下行速度或將放慢,大概率維持現有水平或呈小幅下行。業內專家認為,隨著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的深入推進,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后,銀行理財大概率會全面凈值化,未來理財產品凈值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波動將成為新常態。
凈值型產品發行量激增
據記者發現,雖然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整體發行速度放緩,且收益率呈現下行趨勢;與此相對應的是,資管新規下,各家銀行在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上告別“試水”期,紛紛加快了發行速度,符合監管導向的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大增。數據統計,募集起始時間在今年二季度的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共計4907只,而2019年同期,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僅有485只。
資管新規的出臺,從根源上規范了銀行理財,降低因期限錯配、非標投資帶來的投資風險,對金融市場是一種規范和保護,對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也將降低投資理財產品的風險,保證利益最大化。“銀行理財產品由預期收益型轉向凈值型產品時,銀行只收取管理費或者有固定的分成,投資者享受的是浮動收益率。凈值型產品信息更加透明、定價更為公允、投資者利益保障更為到位;雖然不再明確預期收益率,但投資人可以根據產品運作情況享受浮動收益,通過產品凈值增長或產品份額增加的方式實現收益累加,在風險自擔的前提下做到收益盡享?!蹦彻煞葜粕虡I銀行一位理財經理這樣表示。
銀行“角力”理財新興領域
記者查詢了多家銀行理財產品后發現,目前市場上已經沒有新發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取而代之的是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等產品,這些產品也是“對浮動收益率有顧慮”的投資者最鐘意的類型。
大額存單最近兩年時間非?;鸨W詮?018年央行資管新規出臺之后,大額存單憑著較高的收益率和良好的流動性成為“保守派”理財最關注的產品。特別是今年,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一直處于下行趨勢,大額存單又迎來了一波銷售熱潮。最近記者走訪島城各家銀行網點發現,大額存單銷售場面火爆,前來購買的市民較多,部分產品靠“搶”才能買到。
在一家銀行網點,當記者表示想購買大額存單時,會被理財經理提醒:“如果您要購買大額存單,建議您發售上午8點多來銀行,不然很快就賣完了,有時還不一定能搶上?!鄙鲜隼碡斀浝磉€表示,“目前大額存單都不好買,由于額度少,大家都在搶著買。特別是起購金額為20萬元和30萬元的,只要一開放很快就售罄,甚至有時候3分鐘-5分鐘就售完?!?/p>
“養老理財”也是今年以來銀行紛紛發力的新興市場,普益標準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今年市場上共發行了149款養老理財產品,而去年全年一共發行了152款同類型產品。這些產品相對普通理財產品,投資風險較低、期限較長、收益較高。今年發行的凈值型養老理財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達到 4.70%,在當前平均收益水平只有3.7%左右的銀行理財市場中,顯得極為出眾。但需要投資者注意的是,養老理財也屬于理財產品,不同于儲蓄存款,因此也具有一定投資風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