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首頁觀察丨高質量發展,縣域經濟仍然在路上

    商周刊  記者 尹文麗

    上個月,2020年中國縣域經濟百強榜單發布。這個榜單自誕生之日起關注者眾多,而話題性卻越來越淡。因為就縣域經濟而言,江蘇省常年霸占榜單首位,漸次而下是浙江、山東,每年排位變化不大。但是今年,情況卻發生了變化。

    因為年初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山東省的2019年GDP數字核減了近萬億元,下調幅度達到了10%以上,不少以往上榜的縣市受此影響較大,萊西、高密、桓臺掉出百強,省內第一強龍口讓位膠州,僅排29位,下滑明顯。去年還能進入百強前十的山東省,今年最好排名卻是第24名的膠州。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百強榜單的變化史,也暗合了區域經濟的變遷史。在高質量發展愈發重要的今天,縣域經濟作為一地經濟發展模式的縮影,值得被探討。強者恒強,這個規律會被打破嗎?

    江蘇傲視群雄,山東下滑明顯

    雖然受年初經濟普查和疫情的疊加影響,榜單變化較大,但江蘇的表現一如既往。根據榜單所示,江蘇上榜數量最多,且排名靠前。江蘇的昆山、江陰、張家港包攬前三名,晉江、常熟、慈溪、宜興、長沙、義烏、太倉分列第4至10名,前10名中江蘇占6個。百強榜中,江蘇全省共有25個縣(市)上榜,占比達到了四分之一。

    緊隨其后的浙江,上榜18個,其中義烏市前進兩名,擠進競爭激烈的前10名。山東上榜15個,去年排第10名的龍口市掉出前10,且跌到29名,山東省今年排名最好的是膠州,24名。

    由此觀察,與去年相比,山東省縣域經濟排名有幾個顯著的變化:其一,首強易位。去年龍口市位居全國百強第10名,今年膠州超越龍口排位省內第一;其二,山東掉出前10名,且下滑明顯,說明其他省份增速較快而山東落后了;其三,從總數量上看,山東的入榜縣市為15個,比去年少了3個,分別是去年排78位的萊西市、排79位的桓臺縣和排86位的高密市;最后,前50名中,即競爭力較強的區間內,山東省上榜縣市僅為4個。絕大部分上榜縣市排在后30名內,榜單最后一位是山東的青州市,GDP為549.30億元,與第一名昆山的4045.06億元相比,僅為其13.5%。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榜單內的縣市差距呈現擴大趨勢。今年的百強榜中,GDP過千億元的縣(市)為34個,GDP過兩千億元的縣(市)為5個,山東省過千億元的縣(市)只有兩個。

    原因不難理解,在2020年初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中,山東省整體GDP下調了9821億元,核減數額較大,身處其中的各個縣市受到波及,也下調了較多數據,除以往的省內強縣(市)如萊西、高密等,多個之前上榜的縣(市)??鸵脖惶蕴鼍帧4送?,江浙的縣域經濟有雄厚的基礎,特色產業突出,積極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等新興產業,相比較來說,山東傳統產業占比較高,轉型壓力較大,后續發展乏力。

    從整體看,縣域經濟繼續呈現南方強于北方,東部強于西部的現象。東三省中,黑龍江、吉林兩省無一上榜,中部省份中,河南、湖北、湖南表現不錯,這一定程度上與近幾年各區域的經濟表現相契合。

    百強區硝煙彌漫,山東逐鹿中原

    那么,縣域經濟越發達,地區的經濟就越發達嗎?似乎也不盡然。

    梳理這份“全國百強縣”榜單可以發現,廣東省僅僅上榜三個縣(市),分別是排在81位的普寧、82位的惠東和94位的博羅。然而,無論是GDP總量,還是產業結構,廣東都無法與“落后”掛鉤。

    如果以去年年底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9)》暨全國百強縣(區)報告比照來看,就能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在這份榜單上,廣東省的百強縣(區)占比全國第一,達到了21個。榜單前三名分別是龍崗區、黃埔區、順德區,都在廣東。在百強縣(區)中,江蘇占16席,僅次于廣東,之后是重慶、浙江和上海,分別為10個、7個和7個,山東上榜數僅為6個,在全國排名第七,似乎與經濟大省的身份并不相配。

    廣東省縣域經濟不發達,與當地較高的城鎮化率有關。根據資料顯示,去年廣東城鎮化率已經超過了70%,在全國省份中排名第一,遠高于60.6%的全國平均水平。在城市群珠三角區域,幾個主要城市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的城鎮化率基本都在90%左右,深圳更是達到了99.74%,很多縣(市)被劃為市轄區。一般來說,市轄區經濟質量比縣和縣級市更高,才造成了廣東縣域經濟不發達的假象。

    山東也有相似的情況。最近幾年,青島即墨、威海文登、濟南章丘等地撤市改區,不再上榜縣域經濟榜單,證明山東在最近幾年中城鎮化率在逐步提高,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雖然在全國范圍內山東仍舊是縣域經濟第三強省,但是與廣東、江蘇等省相比,山東的城鎮化率只有60%左右,百強縣競爭力也在下滑,有些地方撤市改區后,表現并不盡如人意。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山東強縣少、弱縣多的現實更為凸顯,縣域經濟結構呈金字塔式分布,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十分突出,縣域經濟的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都不高。這些都說明山東省高質量發展的需求非常迫切,新舊動能轉換的任務很重。

    高質量發展,特色、創新是關鍵

    本次榜單評選有四個主要的標準,包括經濟實力、增長潛力、富裕程度和綠色發展,與以往相比,更注重縣(市)的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發展。

    縣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量在全國占比超過百分之四十。百強縣創造了全國GDP的百分之十,而土地僅占全國的2%。中國經濟的飛躍發展,靠的不僅是大城市拉動,更有縣域經濟的有力支持。在經濟發展面臨深刻變化的今天,為了加快轉型升級,就必須拓展縣域經濟發展新空間,激發潛能,令其成為高質量發展的試驗地。

    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認為,今天的中國,主要的經濟權力不在村,不在鎮,不在市,不在省,而是在縣的手上?!啊h際競爭’是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根本性制度原因,也是中國改革最成功之處?!?/p>

    縣域競爭的結果是,強者恒強,各地發展極為不均衡。過去16年來,在競爭激烈的賽道上,有34個縣(市)連續位列百強,江蘇昆山、江陰、張家港等持續霸榜,且排名一直靠前。從山東省內看,縣域經濟較為發達的地方一直在青島、煙臺、濟南,即便是近幾年某些地方增速較快,這種狀況也沒有發生根本改變。

    從產業結構上看,第二產業仍然是百強縣發展的主要動力,占比達50%以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第三產業增速明顯,高于全國水平,也高于一些發達省份和城市,這說明百強縣的產業結構在優化。

    但是,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仍為勞動、資本密集型。在中國的縣域經濟已經處在工業化后期的時期,轉型的方向應該是加強第二產業的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引導產業向技術、知識密集型轉變,提高產業附加值。

    對于山東而言,要正視與先進省份的差距,增強危機意識。與江浙相比,山東的體制機制比較僵化,導致了發展動力不足;即便位列百強縣的縣(市),特色產業也不夠強;干事創業氛圍不夠,創新創業環境的形成還需要一定時間。也正因如此,各縣(市)應該下大力氣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引進新興產業,吸引人才,支持創新創業,以更為開放、主動的姿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