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過去40多年改革開放的一條重要經驗是,凡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時期,只要能夠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經濟的量和質都可以實現“雙改善”。
▲此時的6%,也許的確不應悲觀,特別是對于轉型關鍵期的中國經濟而言
每到歲末年初,關于新一年經濟增長的論斷,就成了經濟學界熱議的話題。處于“十三五”和“十四五”起承轉合之際的2020年,也是下一個十年的開啟之年,似乎尤為令人關注。
基于2019年各大機構和報告給出的6.1%或6.2%的GDP完成目標,對于2020年的預判,他們也給出了幾乎等值的6%。
近十年里,中國經濟增速只在2017年有些許的反彈,其余年份幾乎是一條下滑的斜線。不無意外,2019年的GDP增速會是自1991年以來的新低。也許正是因此,“保六”似乎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
當你一直行駛在高速公路,便習慣了高速和通暢帶來的快感。而當你從一段高速路駛出,勢必要通過減速來保證前行的平穩。經濟的發展也是如此,沒有一條道路筆直地通向未來,起伏在所難免。上坡需要艱難前行,下坡也要剎車、減速、調檔。
6%與9%和10%相比,自然是慢了許多,但在同行的車道上,在面對同樣崎嶇的路況和不良的天氣條件,當有的車輛只跑出了1%和2%,甚至有些已經停車或倒退時,6%就已經足夠快了。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2020年歐元區各國的經濟增速將降至1%,全球經濟增速降至2.9%。2019年德國的經濟增速預計只有0.5%,2020年是0.6%;2019年法國的經濟增速預計是1.3%,2020年是1.2%;意大利分別為零增長和0.4%;美國是2.4%和2%;日本是1%和0.6%。
全球經濟增速正進入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慢時期,市場對于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有增無減,各大國際機構也在紛紛下調對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期。此時的6%,也許的確不應悲觀,特別是對于轉型關鍵期的中國經濟而言。
“經濟的增速在放緩,這是2019年諸多不確定中的確定?!北^的論調一直都在。受制于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同步放緩,中國經濟的確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
這種壓力也表現在各個層面。由于豬肉價格的帶動,食品價格漲幅由去年年初的不足2%升至10月末的15.5%,是之前11年來的最高水平。同期CPI的整體漲幅也由1.5%升至約4%,是201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經濟運行的供需失衡在加劇。此外,近年來居民消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高于65%,而居民的名義收入增速卻始終低于10%,通脹壓力在不斷加重。CPI同比增速不斷攀升的同時,PPI同比增速卻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持續為負,CPI和PPI剪刀差不斷擴大。工業領域,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我國工業增速在2019年3-10月,由8.5%降至4.7%。
樂觀的方面。2019年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時隔6個月重回景氣區間;2019年前10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6%,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速遠高于全部規上企業。減稅降費和優化營商環境的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提振了企業發展的信心。此外,連續7年就業指標超額完成,則體現了經濟發展的活力和韌勁。
經濟是有周期的。改革開放后,我國曾在1989年至1991年、1998年至2002年、2012年至2015年,都面臨過經濟下行的壓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中國過去40多年改革開放的一條重要經驗是,凡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時期,只要能夠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經濟的量和質都可以實現“雙改善”。
2019年11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會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時說:“中國經濟發展有著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倍ツ昴甑渍匍_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強調,2020年要堅持“穩字當頭”,要“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如果2019年的經濟增速為6%,那這也是這一年里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增速最快的了。不論是我們已經過了經濟走勢的“U”型的底部,還是仍處于“L”的底端,中國經濟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既要在高速降至中高速后,維持住中高速的增長態勢,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也要借助進一步的改革和開放,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
預測未來,是最難的事。而此時,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