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來源:大眾日報
圖為浪潮第四代云計算中心,這是國內首個、亞洲最大的第四代數據中心,承載著政府部門和企業上萬個信息化系統。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回望來時路,在山東發展的每一個關鍵節點,習近平總書記都對山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2018年3月8日,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同年6月,總書記出席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后視察山東。乘著東風再出發,牢記囑托勇攻堅。兩年來,山東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總要求和“四個扎實”指示精神,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趨勢性關鍵性深刻變化。
今天起,本報推出“牢記囑托 走在前列”大型全媒體報道,聚焦省委帶領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更加扎實做好山東各項工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實踐和實際成效,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匯聚磅礴奮進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發展始終記掛在心,多次視察山東并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東“做好‘新特優’三篇文章”,要求山東“堅決打好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戰”,要求山東“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不斷取得高質量發展新成就”??倳浀闹匾甘疽?,為我們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記總書記囑托,山東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堅決淘汰落后動能,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山東仍以堅若磐石的定力和奮勇攻堅的姿態,逆勢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在高質量發展征程上矢志前行。
逆風前行不畏難——
以實招硬招答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時代考卷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之年。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山東必須答好的時代考卷。
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山東清醒地認識到,最大的風險是不發展,最大的弱項是慢發展,最大的危險是亂發展。實現全年發展目標,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而推動高質量發展,一定要有超常規、大力度、突破性的實招硬招。
疫情下,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全力推動企業盡快復工復產,關乎高質量發展大局。正月初三,濰柴發動機板塊按原計劃正式開工,很快就帶動了國內產業鏈上下游300多家合作伙伴復工。今年3月,濰柴發動機板塊產量創下歷史同期最好水平,銷量穩居行業榜首。
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超前研判,直擊疫情影響的堵點難點痛點,出臺了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52條、支持中小企業20條、外資企業復工復產19條、穩就業24條等一大批務實政策,在全省部署開展“進企業、進項目、進鄉村、進社區”攻堅行動,結合“萬名干部下基層”,山東有效打通了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一條條落實落細的政策舉措讓企業吃下安心復工復產的“定心丸”,全省企業迅速掀起復工復產高潮。至3月12日,全省26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復產率已達99.7%。續建省級重點項目3月底全部復工,一季度計劃開工項目全部開工。
堅持高質量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具有牽引性、示范性、支撐性作用。5月13日,榮昌生物新藥研發產業化項目現場,200多名工人正在緊張施工,每天晚上10點前這里都是一派繁忙景象。這個項目將實現全球首款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雙靶標抗體藥物的產業化,帶動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
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裕龍島煉化一體化、山東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等一批重大項目。與此同時,緊緊圍繞國家和省重大戰略,謀劃推出符合新舊動能轉換方向和“十強”產業領域具有示范性、引領性的233個省重大建設類項目。
5月16日,山東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全省16市的796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建設。這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以來,重大項目一次性集中開工建設最多的一場活動。
這些項目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等產業,符合高質量發展方向。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已連續舉行了7次重大項目開工或簽約儀式,釋放了雙招雙引“不斷線”、項目開工不止步的信心決心,也彰顯了山東蓬勃發展的強勁動力活力。
抗疫,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全黨全社會的一次大考。疫情好比一面放大鏡,讓優勢和長處更加凸顯,也讓我們把短板與不足看得更加清晰。這次疫情暴露出我省在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物資儲備體系等方面的一些短板,這當中實際上也蘊藏著新的經濟增長點。圍繞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山東謀劃推出了一系列重大項目,第一批274個已開工70個,上半年將再開工100個。對新謀劃的第二批495個項目,山東重點突破融資難題,開通綠色通道,推動項目盡快開工建設,爭取年內完成投資1457億元左右。
位于海陽市的山東省數據樞紐工程是首批274個補短板強弱項項目之一,今年5月開建,預計2022年12月建設完成,將促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和數據流通產業發展,推動經濟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山東建設。聯合建設單位山東乾云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牛文強介紹,項目采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相關技術,包括2000平方米左右的數據中心和1500平方米左右的展示中心,預計總投資2.5億元。
為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山東全面落實竣工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四個一批”要求,建立“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優先為大項目好項目提供土地、資金、政策等要素保障。
以實干開路、靠攻堅闖關。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山東正以統籌兼顧的科學方法,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奪回來,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咬定青山不放松——
新舊動能轉換向著“三年初見成效”全力沖刺
4月30日,山東A股上市公司全部公布2019年年報,這樣一組數字令人矚目:2019年山東新增A股上市公司16家,新增數量創近10年新高,大多分布在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領域。這得益于通過新舊動能轉換,越來越多的山東企業正做強做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對于山東來說,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就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路徑。
山東以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為依托,聚焦聚力“十強”產業,逐一制訂發展規劃、成立工作專班,設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和6000億元規模的新舊動能轉換基金,以市場化機制,堅決淘汰落后動能、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絕非一日之功,陣痛期在所難免,而經濟下行壓力大、矛盾風險交織,加之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讓困難疊加、壓力陡增。
面對諸多“兩難”“三難”甚至“多難”的境況,山東省委、省政府態度非常鮮明:動能不轉,沒有出路。按照既定規劃體系,一張藍圖干到底,用這幾年的退一步,換得未來幾年的健康大踏步向前發展。
山東經濟結構偏重,在環境、能耗、規劃空間等指標都達到或接近天花板的情況下,舊動能出清、提升需要“斷臂之勇”;新動能引入、激活,需要“接骨之能”。
這種“勇”,在于主動割舍舊動能,堅決不要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產出的GDP,努力創造綠色低碳環保、高效益高質量的GDP。兩年多來,山東累計治理“散亂污”企業11萬家,去年全年壓減煤炭產能875萬噸、生鐵465萬噸、粗鋼923萬噸、焦化777萬噸。今年一季度,高耗能行業投資下降15.8%,占全部投資的比重降到9.6%,同比降低1.3個百分點。
這種“能”,在于緊抓“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這個牛鼻子,既放眼未來超前布局,又精準施策系統推進。作為全球最大的鋁業和棉紡織生產企業,近年來,魏橋創業集團不斷加快動能轉換的步伐,勇闖高質量發展新路。他們與中國科學院大學、中信信托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設立100億元產業基金,面向科技前沿和產業需求,
共建魏橋國科研究院,力爭用5-10年時間,聚集300家左右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值達到600億元,再造一個“新魏橋”。
發展面臨的壓力越大,越要善于尋找和捕捉機遇。突如其來的疫情,在給經濟帶來較大沖擊挑戰的同時,也催生了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孕育了新技術、新服務、新動能。山東搶抓國家新一輪產業布局機遇,以5G商用、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等為重點,加快推出牽引性強的重大項目,在全國率先出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年內將建成5G基站4萬個,集中打造20個左右省級數字經濟平臺。
2019年,山東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2:39.8:53.0,服務業主引擎作用凸顯;全省“四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20.7%增長到28%,投資占比達到44.8%。今年前4月,“四新”經濟投資增長13.6%,“十強”產業投資增長38%。
“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正積厚成勢,新的經濟增長點加速培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向著“三年初見成效”全力沖刺。
創新引領不止步——
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根本路徑在于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向創新要活力。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要堅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大力培育創新優勢企業,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牢記總書記囑托,山東把加快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作為提高經濟創新力的重大平臺,堅持以創新驅動引領新舊動能轉換。2019年,省級預算安排科技創新發展資金120億元,是上年的3.7倍;高新技術企業新增2500余家,總數突破1.1萬家……千帆競發,創新潮涌,一場重塑科技創新格局的“大戲”已拉開帷幕。
巨變的“種子”正在驚人地成長。濟南城東,中科院超高速電磁驅動試驗及測試設施項目正在緊張施工,10月底前項目將完成所有10萬平方米的建設任務。這個項目,填補了山東國家大科學裝置的空白。未來,這里可進行最高運行速度1000km/h的超高速試驗與測試,占據國際超高速軌道交通產業戰略制高點。
今年1月,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宣布啟動建設深海研究中心。作為我國海洋領域首個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已成功自主研發了全海深潛標、全海深滑翔機、全海深水下相機,組建了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深遠海綜合科考船為核心的一批世界先進水平的科考平臺。
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平臺、大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規劃全面啟動;機制更加靈活的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高等技術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相繼揭牌;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加緊建設;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康復大學花落青島……全球創新要素加速向山東聚集,推動經濟變革性躍升。
創新帶來的活力,正在改變越來越多行業。在臨沂金蘭物流基地,商戶和車主通過一款新開發的手機APP就能掌握物流運輸的速度、安全以及途中周轉等信息。貨源和車源之間的轉換最快只需3秒鐘,刷新了全國物流發貨速度紀錄。從“擠滿人”到“幾乎沒人”,金蘭物流信息交易大廳的變化是臨沂物流產業發展的真實寫照。近年來,臨沂物流產業與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從傳統物流向現代化智慧物流邁進。
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瓶頸,關鍵在體制機制創新。從研究出臺“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到實施擴權強縣改革,從深化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到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山東的每一項改革,其核心無一不是解決“動力”和“活力”這兩個關鍵問題,而最終的依歸就是高質量發展。
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的成立就是最好的例證。這家“四不像”(不完全像大學、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業、不完全像事業單位)的新型研發機構成立不到7個月,就已經組織實施各類科技項目100余個,建設各類研發機構41家,注冊高技術產業化公司21家,吸引省外高端人才團隊23個,累計帶動全社會投資超過100億元,形成了優質科技資源和高端人才向山東云集的聚合效應。產研院水處理綠色技術研究所所長卞衛國說,其團隊由來自中國、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等國的16名專家組成,之所以落戶濟南,正是看中產研院需求導向、機制靈活、體系健全、國際一流的創新環境。
按照總書記要求,山東謀劃高質量發展“四梁八柱”,提出并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海洋強省、三大攻堅戰、軍民融合、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區域協調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八大發展戰略,正不斷拓寬高質量發展新航道。
2020年是山東“重點工作攻堅年”。山東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頭拱地、往前沖,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攻堅姿態,縱深推進八大發展戰略,奮力蹚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