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
2020年是山東“重點工作攻堅年”,也是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疫情形勢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如何轉危為機,順利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任務,進而為“五年取得突破”奠定堅實基礎,這對山東來說是一個重大考驗。大眾日報理論版4月7日刊發文章《疫情倒逼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對此進行了全面深入剖析。
壹|投資、消費、外貿,都受到較大影響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疫情對短期經濟活動、對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確實產生了較大影響。
投資方面,疫情既表現為對當下投資活動的影響,更表現為對投資信心的影響。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表明,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下降24.5%,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30.3%,制造業投資下降31.5%,第一產業投資下降25.6%,第二產業投資下降28.2%,第三產業投資下降23.0%,高技術產業投資下降17.9%。當前,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正處于投資拉動的關鍵階段,特別需要充分發揮好投資的第一推動力和乘數作用。
消費方面,疫情期間居民隔離、文化旅游餐飲等行業停業,極大抑制了居民消費。山東2019年旅游總收入1.1萬億元,占當年服務業增加值近30%,餐飲收入0.41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這兩個行業遭受重創對山東消費市場帶來較大沖擊。
外貿外資方面,1-2月份全國貨物進出口總額下降9.6%,實際使用外資下降8.6%。山東1-2月進出口2780.8億元,同比下降7.9%,1月份實際使用外資9.4億美元,僅增長1.9%。特別是,山東貨物進出口五大貿易伙伴東盟、歐盟、韓國、美國、日本,外資主要來源地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均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響,個別國家和地區存在大規模蔓延風險,需要高度重視、積極應對。
貳|抓住戰略機遇、政策機遇、市場機遇“三大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對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應對疫情,山東要充分發揮重大戰略的集成疊加優勢,推動全省在進一步提升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速培育5G網絡、數據中心、產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礎設施優勢;推動“十強”產業、領軍企業加快形成智慧化、平臺化、生態化、集群化強勢發展格局;進一步整合國內外資源,加快優勢生產要素聚集轉化,延伸新舊動能轉換產業鏈條,在構建開放合作新平臺進程中不斷開辟新舊動能轉換的新航道。
同時,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及各級政府部門出臺系列政策,進一步釋放了新舊動能轉換的政策紅利。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為新舊動能轉換中的產業扶持、企業紓困、穩定就業、擴大消費等提供了強有力政策扶持。落實好穩外貿穩外資各項舉措,用好減稅減費、出口退稅、加大信貸投放、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等政策,為涉外企業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及時有效支持。政策紅利和產業活力融會聚變,必將釋放出強大的發展能量,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重要支撐。
最后,疫情催生消費擴容提質的市場機遇。山東常住人口過億、人均GDP逾1萬美元,是具有強大擴容能力的大市場、具有廣闊提質空間的“新消費”孵化地。要積極落實好中央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的有關政策,優化市場供給,完善城鄉融合消費網絡,積極運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構建“智能+”消費生態體系,著力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為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創造廣闊的市場空間。
叁|抓重大項目,育“四新”增長點,破痛點堵點難點
接下來,山東應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按照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的年度目標任務,遵循新舊動能轉換的規律和特點,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以“機遇”應對“挑戰”,全力全速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放大新舊動能轉換的戰略集成效應。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戰略和主引擎,重在塑造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產業支撐新優勢。建設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重在塑造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體制機制新優勢。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重在培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開放合作新優勢。深度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揚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內聯沿黃九省區、外聯世界大舞臺,在疫情背景下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內涵和外延,從空間戰略布局上開辟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天地。
深耕“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要把重大項目作為培育產業集群的有力抓手,完善“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以重大項目帶動若干項目,形成產業集群,對重點產業鏈實施補鏈、延鏈、強鏈,培植一批具有“鏈主”地位的引領型企業、具有“撒手锏”產品的關鍵零部件配套企業、具有公共服務功能的平臺型企業,形成“產業+配套、平臺+生態、技術+賦能”的集群發展格局。加快建設濟青煙國際招商產業園,緊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節能環保五大產業前沿,聚力引進支柱型、引領型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全力打造主導產業突出、產業生態系統完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九大高端產業聚集區。
加快培育更多“四新”增長點。疫情產生的倒逼機制,正催化著新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催化著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表征的新經濟發展。新技術方面,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已經在疫情防控、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大展用武之地。新產業方面,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顯現出強大成長潛力。新業態方面,外賣、網購、生鮮電商、VR直播、短視頻等“宅經濟”逆勢火爆,遠程辦公、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在線會議等“云經濟”迅速上位。這些快速成長的“四新”增長點,以其對市場需求的靈敏反應,綻放出光芒四射的經濟活力,將加快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步伐。
深化改革攻堅,激發新動能。疫情背景下,新舊動能轉換遇到的難點、痛點、堵點進一步凸顯,迫切需要改革攻堅來破解。對此,要緊緊圍繞影響新舊動能轉換項目落地的手續辦理、用地用海、能耗指標等難點問題,圍繞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痛點問題,圍繞企業和群眾辦事難、跑腿多、耗時長等堵點問題,圍繞強化人才、科技、金融等生產要素保障問題,持續破難攻堅,為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注入強大動力和體制機制保障。
(作者劉躍奎,系山東省委黨校新動能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清偉 李檬 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