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高質量發展區市行|高新區:從“鯤”的量變到“鵬”的質變

    □郭清鑒 尚萌萌 李青健

    有人說,膠州灣就像一張拉滿的大弓,而位于灣底的紅島則像是蓄勢待發的“箭頭”。被視為青島創新發展主引擎之一的高新區,在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中,再次沖到最前端。

    作為省委、市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和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創新舉措,去年10月份以來,以體制機制為核心的改革,讓高新區以全新的精神風貌,不斷創新、打磨、調校著自己的發展新路徑。

    2020年1~4月份,在經濟面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高新區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抓好經濟社會穩定發展,見勢早、行動快、力度大、措施實,有效對沖了疫情影響,企業復工復產加快,市場基本供需得到有效保障,經濟運行正有序步入正常軌道,一季度完成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0%。

    今年一季度,青島高新區完成進出口總額超31億元,同比增長20.18%,在全市位居前列,實現“開門紅”。

    一季度,青島高新區公共資源交易大廳共有進場建設工程交易項目11個,交易總額達11.717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2.69%,節約資金1.045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2.53%。

    01

    九大攻勢和七種機關文化

    “勇爭第一、唯旗是奪”“扎根高新、奉獻高新”“尊重企業、愛護企業”“深入思考、扎實行動”“立說立行、馬上行動”“充滿活力、追求時尚”“嚴守規矩、守住底線”……

    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交通瓶頸突破、“雙招雙引”助力產業集群發展、創新創業、“人才特區”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培育企業上市、環境品質提升、加快人氣商氣集聚……

    在近期舉行的高新區作風建設大會上,青島高新區管委主任、工委副書記李鴻雁表示,要把考核作為“指揮棒”,把指標作為“生命線”,全面發起九大攻勢,大力倡導七種機關文化,打響高質量發展“攻堅戰”,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落下的任務補起來、把發展的節奏拉上來,確保實現疫情防控和全年目標任務的“雙勝利”。

    去年10月底開始,作為省、市功能區改革的試點區域,青島高新區按照“瘦身、強體、放權、搞活”的原則,對原有體制進行了系統性、整體性、重塑性改革。

    機構由原來的22個部門壓縮為“八部一委”,人員由341人精簡為156人。功能區改革之后的高新區,明顯“瘦身”。

    2200多項職能被重新梳理,KPI考核體系重新進行打造……一項項的改革舉措讓高新區不斷發生著新的變化。

    結合紅島高鐵站、膠東國際機場、地鐵8號線的啟用,提前規劃布局公共交通體系,織密公交網絡、優化擺渡線路,加快構建“3+1+2”(3即膠東國際機場、地鐵8號線、紅島高鐵樞紐站;1即區內循環擺渡線路;2即高新快線、公交路線)立體公共交通網絡,實現與高新區核心區的無縫銜接、互聯互通;用好中以“國際客廳”,加大項目招引力度,打造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服務于一體的“超級市場”;盤活載體資源,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制定更加精準的政策,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印發《青島高新區推進2020年企業上市行動計劃》,建立上市企業“白名單”制度,辟“綠色通道”,重點推動高測股份等企業盡快上市;建立后備上市企業數據庫,提前介入、全程服務,幫助企業盡早啟動上市程序。

    以“全域景區化”理念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對道路、景觀、水系、綠化等進行深度提升,打造一批“網紅打卡地”,營造“枕河聽海、九水一區”的城市生態品牌;全力保障康復大學、青島眼科醫院、五十八中高新校區等重大項目建設,提升區域承載力和吸引力。

    推動利群商業綜合體項目盡快落地開工,首創奧特萊斯、魯商城市綜合體等項目年內完工,世茂52+項目年內開業,打造2~3條特色商業街區;加快商貿設施發展規劃編制,有針對性地布局一批商場、影院、農貿市場等配套設施,建設一刻鐘便捷生活圈。

    2020年,高新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指標、穩增長已經成為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完成“九大攻勢”,干成一批標志性的大事,取得一批突破性的成果,才能完成既定的目標任務。

    同時,大力倡導七種機關文化,保持“靠上、拼上、豁上”的精神狀態,爭做攻堅克難的開拓者、披星戴月的奮斗者、實干擔當的創業者,爭當全市科技引領城建設的主引擎和主陣地、當好山東半島國家自創區的龍頭,化危為機、搶占先機,不斷書寫青島高新區更加絢麗的新篇章。

    一場高質量發展“攻堅戰”,已經在高新區如火如荼地展開。

    02

    “336”,激發功能區改革內生動力

    功能區改革是省委、市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和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創新舉措。作為青島市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高新區要最大限度地釋放改革紅利,關鍵看能否激發出干部的內在動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激情活力。

    5月7日,高新區下發《關于激勵擔當作為、爭創一流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及容錯糾錯辦法、優化營商環境正面清單等系列配套制度,引導干部隊伍凝心聚力、擔當共識,最大限度為功能區發展注入內生動力,推動區域實現從“鯤”的量變達到“鵬”的質變。

    此次出臺的《意見》中“6項機制”直指營商環境,為高新區經濟發展與項目投資開辟出一條特殊的“高新通道”。

    為打造讓企業家感到舒服的營商環境,青島高新區通過《意見》建立起讓企業家來評價的監督機制,建立倒三角監督體系,聘請管理與服務鏈條上的企業管理者、投資者、創業者等作為監督員,對“雙招雙引”、項目落地、政策落實、涉企服務等事項開展以市場為導向的全鏈條監督,建立企業家與紀工委書記的“直通車”。

    同時將運用大數據監督多渠道采集干部在重大工作中的擔當表現數據,并專項開展損害營商環境問題專項整治行動。

    高新區特別提出,當好“擔當作為、干凈干事”守護者行動,加強對擔當作為者的呵護和激勵。

    《意見》將在青島高新區干部中發起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章黨規黨紀和法律法規政策“3項教育”,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同時建立了“學習和創新”“容錯和糾錯”“激勵和約束”的“3項制度”,包括建設“三化一型”高素質干部隊伍、對干部表現進行定性定量評價、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整治等內容。

    推出的容錯糾錯實施辦法,在嚴守黨紀國法、保持清正廉潔的前提下,探索寬嚴相濟的制度機制,為履職盡責的干部卸下包袱、輕裝上陣,提供“護航”。

    《意見》還包括圍繞“四種形態”激勵擔當、建立干部作風評價、開展專項巡察糾偏促規范等內容。

    青島高新區正著力打造的“親清智力島”廉潔品牌,為凈化政治生態、優化投資環境注入“廉潔基因”,培育成熟的市場化法治化環境,在全區內實現由“行動準則”到“文化理念”的認同。

    立下了“鐵規矩”,樹牢了“硬杠杠”。針對各種“短板”問題,高新區一一“破題”,在破與立中尋求突破。

    03

    營商服務創出“高新效率”

    受理線上業務辦理3565件;為29家企業實行“遠程視頻勘驗”審批服務模式;為33件“戰疫”申請開通“審批綠色通道”……

    疫情期間,高新區主動靠前的服務,頂格化的協調推進機制,不僅為企業列出了明確的審批事項清單,構建起了更加合理、無縫銜接的審批服務流程,更讓涉及部門間的審批服務更加精準、高效,讓營商環境創造出非常時期的“高新效率”。

    好的營商環境是生產力也是競爭力。疫情特殊形勢下,營商環境更是承托經濟復蘇的有力臂膀。

    疫情發生以來,青島高新區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緊抓“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全面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尤其是在政策扶持和“點對點”幫扶上,優化營商服務,讓轄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凝心科技創新,搶抓機遇促發展,聚力筑穩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日前,青島高新區新出臺了企業復工人群新冠肺炎病毒核酸篩查檢測和“點對點”包車的補貼政策,對區內企業職工核酸檢測費用給予50%的補貼。不僅支持企業項目盡快復工復產,同時又精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此前,青島高新區還推出了《共同應對疫情扶持企業平穩發展若干政策》,從資金、市場、研發、生產、稅費等11個方面扶植企業。同時,以獎促企,為區內海特生物、漢唐生物、簡碼基因等首批10家企業頒發“防疫抗疫突出科技貢獻獎”,共獎補582萬元支持他們的技術創新和在疫情防控中的責任擔當。

    疫情期間,悟牛智能、漢唐生物、海爾醫療、佳明測控、通產智能、簡碼科技等高新區科技企業,發揮了企業的科技優勢。

    其中,機器人企業悟牛智能在疫情發生后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第一時間研發出消毒機器人實現了爆發式增長,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000萬元,全年預計實現1億元,而企業去年全年的營業收入才300萬元,可謂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04

    “雙招雙引”攀“高”創“新”

    5月14日,李鴻雁在高新區創業大廈會見了歐洲第二大酒店集團——法國盧浮宮酒店集團TULIP INN CHINA首席執行官邳海旗一行,雙方就項目合作相關事宜進行洽談,并簽署框架合作協議,有望將全國示范性人工智能酒店落戶高新區。

    實施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后,青島高新區聚焦主責主業,把“雙招雙引”作為發展的第一生命線。

    為消除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高新區在招商引資方面做了大量嘗試和創新。

    建“國際客廳”、設“招商集團”、“云”上招商、制度“減負”,開設官方賬號短視頻招商、線上培訓招商團隊,打造“云招商”體系,作為高新區重要工作的招商引資工作,也是頻出“高招”。

    借助“外腦”整合招商資源,制定招商地圖,通過“云謀劃”,為靶向招商打好基礎;構建抖音、微博、微信等招商引資新媒體矩陣,通過視頻會議等新模式,廣泛開展“云推介”;避免面對面接觸,“云拜訪”“云洽談”促進項目推進;最終通過“云簽約”實現項目落地。

    疫情稍微有所緩解,高新區有關領導就第一時間北上北京、南下上海,奔赴招商“前線”。

    圍繞青島高新區“3+1”主導產業,謀劃一批、儲備一批、洽談一批、落地一批,為2020年的招商工作贏得了“開門紅”的良好局面。

    對于落地的企業和項目,青島高新區除了已有的區位優勢,營商優勢,還不斷提供完善的“3+1”主導產業政策支持。按照企業需求提供產業、人才和科技“三輪驅動”的全方位政策扶持體系,打造專業化和網格化“貼身服務”。

    在金融支持方面,青島高新區打造了“科技信貸+股權融資+金融服務”三位一體金融服務體系,為科技企業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山東省規模最大的融資性擔保公司、首家政策性小額貸款公司、青島市僅有的兩家科技支行均已落戶青島高新區,并集合了160多家基金創投機構的近200億元資金助力高新區的各類企業項目加速發展。

    05

    創新引擎換擋加速

    引進一個項目,帶來一批企業,形成一個鏈條。

    高新區作為“創新孵化器”聚集區的功能更加完善,逐步形成一個生態系統,為創新、創業提供各種要素支持,并形成這些要素間的連接。

    近日,2020年青島市首批市級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名單公布。全市共133家中心納入本次支持建設名單,“工業機器人與物流裝備集成技術創新中心”等29家位于青島高新區的中心榜上有名,數量占全市21.8%,位居全市第一。

    高新區僅2020年首批市級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數量已超去年全年4倍,且仍有部分創新中心儲備資源有望年內獲批。

    在做好各級各類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專業化建設及在孵項目服務的同時,青島高新區積極做好各類孵化器升級提檔工作。

    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2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42家,引進孵化創新創業項目2500余個;已建成高質量產業載體33個,累計認定科創慧谷、盤古空間等區級以上孵化載體37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17家,投入使用孵化器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可為入區企業提供充足、多樣的發展空間,建成了完善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孵化鏈條。

    2019年,青島高新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獲評國家“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區域雙創示范基地”并列入國辦激勵表彰名單(全國共14家,青島高新區是山東省唯一獲表彰單位)。截至目前,青島高新區孵化載體先后獲評共青團中央“全國青年創業示范園區”、國家工信部“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國家教育部“全國高校育人創新創業基地”,省人社廳“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省級留學人員創新創業示范園”等資質。

    在高新區的核心位置,我們會看到密密麻麻的企業LOGO,騰訊、華為、中興、百度、微軟(中國)、甲骨文……形成了全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孵化平臺扎堆的地方。

    高新區的創新孵化,加快了在產業鏈、綜合功能配套和輻射帶動提升區域經濟“三個層次”實現“無縫銜接”和良性互動。

    創新創業是一座城市發展的主旋律和永恒主題。把高新區建成一流服務高地,吸引優質產業投資落戶,力促青島高新區成為全市創新發展主引擎和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龍頭。

    轉型升級后的高新區已輕裝上陣,正蓄勢加速奔跑。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