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日前,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印發《2020年青島市農民技能培訓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今年全市開展農民技能培訓目標任務2萬人,其中,西海岸新區4000人,即墨區3850人,膠州市3800人,平度市4400人,萊西市3950人,旨在培養壯大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民隊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方案》提出,抓實培訓統籌。堅持系統思維、需求導向,統籌種植、畜牧、農機各領域,推進培訓對象、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各環節資源整合。遴選培訓對象,重點面向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農村社會化服務人員、小農戶,開展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服務技能培訓,小農戶應占到培訓總數的30%以上。各區市要深入摸底調查,統籌種植業、畜牧業和農機領域培訓需求,建立培訓對象庫,合理確定培訓比例,組織農民參加培訓。健全培訓機構,統籌區市農廣校、農機校等公益性培訓機構,加快培訓資源整合,推進人員、機構和培訓融合。鼓勵符合有能力承擔培訓任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主體,建設培訓基地和田間學校,承擔培訓任務。加強實踐教學標準化建設,促進農民田間學校規范化發展。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引進有資質的培訓機構,充實培訓力量,優化培訓體系。優選培訓內容,致力于鄉村“五個振興”,推進培訓內容模塊化、專業化。以新政策、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和新裝備為主要內容,開展生態文明、安全生產、市場營銷、質量提升、畜禽養殖、疫病防控、農機農藝等分類培訓。編制相關培訓教材、課件、視頻等培訓資料,建立教學資源庫。
抓好培訓創新。堅持創新思維、市場導向,推動培訓轉型升級,強化培訓績效,提高學員的參與度和認同感。創新培訓形式,堅持以農民為中心,結合疫情和生產實際,靈活運用實踐教學、集中授課、網絡課堂、觀摩研討、送科技下鄉等多種方式,開展參與式、啟發式、互動式培訓。加大在線培訓力度,用好農科講堂、云上智農APP等教學資源,學習內容、培訓機構、教師安排等在線可查。積極探索“網紅帶貨”等新型營銷方式培訓。優化師資隊伍,開展教研活動,提升師資教學水平。加強與科研院所、農業高校合作,引進專家團隊,提升師資水平。發展“土專家”“田秀才”,開展技能培訓“傳幫帶”。做好師資備案管理,推薦優秀授課教師,加入全國農民培育師資庫。提高培訓管理人員本領,增強政治意識、服務意識和培訓業務能力。強化績效考評,做好目標管理和績效評價,鼓勵開展第三方績效考核,增加考核透明度。創新參訓農民考評機制,合理運用理論考試、過程評價和生產經營服務水平考察等多種評價方式,探索簡便、有效、適合農民的考試考核辦法。每期培訓結束,應組織開展學員滿意度測評,提高服務水平。
抓細培訓管理。堅持底線思維、問題導向,強化培訓監督、績效考核,推進廉潔培訓、高質量培訓。強化過程監管,健全培訓管理制度,明確目標責任,加強對培訓全過程監督管理,確保課程設置、課堂講授、互動交流、考試考核、簽到登記、招標、驗收等環節規范完整。做好信息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組織好走進市辦實事見證民生項目活動,積極聽取各界代表和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規范資金監管,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落實項目資金主體責任,嚴肅財經和培訓工作紀律,加大項目資金監管力度,確保資金使用效益。明確項目資金主要用途,所需資金從切塊下縣的鄉村振興資金中統籌使用,重點保障宣傳引導、培訓組織、培訓過程和規范管理等方面支出,確保培訓資金專款專用,杜絕違紀違規問題。加強檔案管理,建立規范統一、信息完整、內容真實的培訓檔案,要有工作部署、實施方案、培訓計劃,要有培訓臺帳、教材講義、師資庫和培訓機構名錄,形成培訓工作簡報、工作總結、績效評價自評報告以及宣傳報道材料等,作為監督管理和考評驗收的重要依據。
《方案》提出,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制度,加大宣傳引導,確保培訓安全。各區市農業農村局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體系建設、落實培訓計劃、推廣典范培樹和健全培訓檔案等指導服務工作。結合疫情實際,采取靈活的方式,抓緊啟動培訓工作,疫情期間要以線上培訓、室外培訓為主,室內集中培訓要做好疫情防控。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制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及時排查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確保培訓場地、出行交通、餐飲衛生等各環節的安全,切實保障參訓農民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充分發揮典型引路示范作用,著力從培訓機構、實訓基地、授課教師、農民典型等方面,樹標桿、立典型、講經驗、推模式,利用各種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全方位呈現農民技能培訓工作成效。
通訊員 馬秀珍 孫鳳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