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初春的平靜,老師學生隔屏相見,特殊的學習方式,對學生、老師、家長和學校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也催生了新的變革契機。青島晚報教育周刊“直面疫情這一課 校長有話說”邀請青島九中校長馬志平,聽他分享全體師生的特殊線上時光。
馬志平
記者:從2月17日線上開學到現在,接近六周時間,青島九中如何組織學生進行線上學習?
馬志平:一是教學方式多維度實現。原本學校在寒暑假就安排了PAD教學的作業、線上答疑,基于累積的經驗,此次疫情爆發導致的延遲開學,學校的線上教學開展得還是比較順利,學校不但制定了詳細的實施計劃、線上教學規范、學生聽課規范,而且還打造了多維度立體授課形態,錄播課、直播課相結合,作業講解、試卷分析、錯題回顧微視頻與新授課的回看回訪相結合,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獲、學有所得。特別是我們專門搭建的直播平臺,高三首先推行,廣受家長學生好評,目前已經延伸到了基礎年級,很好地解決了課堂現場感差、學生參與度低、教師跟蹤難這些難點,通過我們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信息,大家可以發現老師、家長、學生都很滿意。
二是教學內容覆蓋多領域。延遲開學期間的線上教學,除了傳統的鞏固復習、課程講授,我們還兼顧到了課后的作業批改、錯題分析,并加入線上考試、試卷講評,將教學工作的閉環,在線上也完整地呈現。當然不但有傳統文化課知識的線上教學,還有學生處組織舉辦線上的智力運動會,比賽項目有國際象棋、圍棋、中國象棋等;體育老師專門錄制了居家健身的指導視頻,引導父母和孩子一起鍛煉、互動;心理健康教育與生涯規劃指導中心專門錄制了“心理體操”的教學視頻;團委組織了二外、模聯、服裝、辯論、心理、拍客、街舞等各類社團的第二課堂;國際部舉行了“我為老爸老媽做頓飯”的實踐活動,這些既是對傳統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拓展,更是對學生居家學習生活的有效豐富和調劑。
記者:開學時間不斷延遲,家長和學生難免會有焦慮情緒,對此青島九中做了哪些工作?
馬志平:用快速反應的行動讓家長和學生安心——開學延期通知發出后學校第一時間出臺了《青島九中抗擊疫情心理危機干預應急預案》,制定了 《青島九中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心理防控計劃》,建立學生發展處、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衛生室與班主任的防疫情工作網絡;開通學校防疫心理援助熱線;設立心理援助電子郵箱;各班班主任在班級群里第一時間跟學生和家長互致問候、互相表達關心……
用精準的專業工作讓家長和學生順心——心理組通過心理委員的工作網絡,以訪談、問卷等方式,及時捕捉學生們的心理變化,開出了系列心理放松的練習視頻,制作了《抗疫居家Pad學習之心理20問》;體育組老師不僅錄制了居家鍛煉的指導視頻,還推出了訓練意志力等心理拓展的視頻課等……針對近期高三家長撥打熱線的頻率有所上升,我們又及時組織了高三家長線上心理沙龍活動,與家長朋友探討親子溝通和情緒管理的話題。我也給孩子們寫了兩封信,表達學校對他們的關心和慰問。
記者: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學校教學有哪些啟示?
馬志平:一是對教育內涵的啟示。如何重視對學生的生命教育、科學教育、責任教育,引導學生尊重生命、崇尚科學、敢于擔當,如何把“人生”這堂“大課”開設得更為豐滿、更為立體、更為完善,這是需要所有教育人思考和實踐的。
二是對教學實施的啟示。我想互聯網教學、云教室、智慧課堂等這些概念,在這個假期不單是進入了我們視野,而且實實在在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應該重新定位線上教學、虛擬課堂、遠程教育的作用,準確把握互聯網對教育生態的改變,真正實現網絡學習與線下學習的融合。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趙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