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的畢業生就業季,往往也是各地“搶人”的最大時機。根據往年的經驗, “金三銀四”, 3月和4月往往是各個企業集中向社會招聘的黃金時期。然而受到疫情影響,企業延遲復工,各地的春招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根據教育部統計顯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為874萬,比去年增加了40萬,達到了歷史最高位。在經濟形勢不斷下行、疫情危機未完全解除的當下,畢業生的求職、面試等皆面臨很多不便,這讓本就不明朗的就業形勢愈發嚴峻。此外,除了高校畢業生之外,勞動力市場也出現了很多新變化,其中,廣泛吸納就業的服務業受到重大影響,很多中小企業壓力較大,這給就業市場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
3月16日,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的一位老師觀看用人單位代表的在線招聘宣講。新華社發
或迎“最難就業季”
盡管每一年春天畢業季時候都有人稱當年是“最難就業季”,但2020年恐怕真的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難”一些。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避免大型招聘會人員聚集,各地都先后通知取消了現場招聘會。日前,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五部委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在疫情沒有得到有效緩解之前,為了防止大規模的人員聚集產生聚集性疫情,將暫停各類高校畢業生就業現場招聘活動。
與2003年非典時期相比,今年的新冠肺炎影響范圍大,感染人數多,傳染速率較快,形勢更為嚴峻。在疫情的還未得到有效清除的時候,推遲甚至取消春招確實是無奈之舉。
根據往年經驗,應屆畢業生、年前有跳槽愿望的員工、往屆未就業人員在春節后大量涌入就業市場,大部分企業都會集中在每年的春天3、4月份安排招聘計劃或舉行現場宣講會,因此才會有了“金三銀四”的說法。有機構對2020年春節后十天的招聘市場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2月3日至2月12日的就業市場新增招聘需求較2019年同階段減半,應屆生新增崗位規模同比減半,活躍求職人才規模同比下降約30%。這些需求在2月10日各地陸續復工后有望增加,但增長趨勢很可能放緩。
此外,這次疫情讓吸納了大量就業的服務業受到重創。從行業看,餐飲、旅游、交通、教育培訓等線下行業的招聘需求幾乎降到了最低點,甚至出現大量裁員、解散現象。從企業規???,各大企業的招聘需求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春招很可能縮減甚至不招。在疫情中受到沖擊的中小企業生存困難,在形勢未發生顯著好轉的當下,廣大中小企業的目標是“活下去”而非“擴張”。而根據數據顯示,中小微企業貢獻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力就業,企業供給的職位“縮水”后,讓原本就“僧多粥少”的就業市場形式更為嚴峻。有報道顯示,2003年的非典曾導致了當年的就業崗位減少了120多萬。而2003年應屆畢業生只有212萬,與今年的874萬相比,十幾年間,中國的畢業生數量翻了好幾番,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就業環境原本就不樂觀,如今在疫情下,就業渠道繼續呈收窄趨勢,使這次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很可能超過非典。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教育部已經針對防控疫情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加強網上就業服務。鼓勵高校和用人單位利用互聯網進行供需對接,實行網上面試、網上簽約、網上報到。
線上招聘成重要補充
就讀于青島一所高校的畢業生小王最近剛剛結束了一場遠在北京的企業的線上面試,在去年秋招時并未找到心儀工作的她本寄希望于能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的春招。小王介紹,在疫情尚未發生的時候,也有企業會采用視頻面試的方式,但這樣的企業很少?,F在,線上視頻面試成為不少企業的主動選擇,很多畢業生也會通過錄制自我介紹視頻的方式推介自己。除此之外,小王還關注了學校、人社局為指導就業開通的線上招聘活動。
記者了解到,自疫情發生以來,不少有用工需求的企業已經全面轉向線上招聘。華為在寫給應屆畢業生的一封信中表示,華為2020屆應屆生招聘工作仍在有序進行,不過招聘由線下全部改為線上。應聘者收到面試通知后,下載視頻面試所需要的客戶端,在面試開始前輸入指定的“會議ID”進入視頻面試界面。網易公司開放2600個崗位,實行無接觸招聘,應聘者在線投遞簡歷、在線面試、在線入職,甚至可以在線上簽署勞動合同、參加入職培訓。
為保障疫情時期的就業,青島在出臺的《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促進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的實施意見》中提到,將“先落戶、后就業”政策放寬到畢業學年在校大學生,已落戶的可享受本市購房、申請人才公寓等政策。與此同時,青島市也啟動了多次大型人才線上招聘活動,初步來看效果不錯。在2月中旬的一場名為“賀新春”綜合性大型人才線上招聘活動上,有1100余家企事業單位發布招聘需求,提供崗位數一萬多個。青島市人才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招聘會提供的崗位主要集中在現代海洋產業、信息技術、現代物流、商貿服務、教育培訓等行業,發布需求的企業中包括雙星集團、青島大學、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青島研究院、特來電新能源、即發集團、中科人工智能創新技術研究院、高科通信、上海漢中諾軟件科技有限公司青島研發中心、青島市政空間開發集團等大型企業。
除了網上面試,北京市教委在制定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方案》中提到,北京高校應屆畢業生可以在網絡雙選會上進行選擇,網簽協議、網上辦就業手續,自2月26日起,北京各高校不同主題的網絡雙選會陸續舉辦。有專家表示,雙選會“上網”,因為涉及人數多,幾百人同時在線,企業很可能無暇顧及很多應聘者,戰線會拉長。這是特殊時期的權宜之計。
有大型企業人事工作人員表示,招聘要求并不會因為疫情而降低。因為審核嚴格,所以只會根據應聘者表現形成初步意向,其他流程將待疫情結束后再走。
保企業才是保就業
如果說招聘模式的創新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手段,那么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受疫情沖擊巨大的企業更應該受到保護。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基礎。中小企業貢獻了我國80%的就業,所以,只有保住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才能穩定就業,進而穩定民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表示,疫情中勞動力市場發生了一些變化。因為企業復工時間推遲,勞動力返崗時間有所錯后,疫情嚴重的地區、旅游餐飲等服務業和一些中小微企業也反映穩崗壓力加大。與此同時,與疫情相關的行業企業缺工明顯,部分招聘求職活動暫時性推遲。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曹遠征認為,疫情沖擊下,企業極易出現現金流緊張,蘊藏著關閉的風險?!俺郎p稅降費等彌補企業支出成本外,不抽貸壓貸展期順延,甚至支持性政策貸款也十分必要。以外部現金流來補充內部現金流不足應成為金融支持抗疫的重要政策安排,以舒緩企業經營困難?!?/p>
記者觀察到,雖然旅游、餐飲等行業受到沖擊,甚至出現裁員、倒閉現象,但也有很多行業出現崗位需求增長,如互聯網行業、線上教育、理貨員、配送員等。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廣大中小學生在家上課,無形中推動了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有些行業員工缺口較大,甚至出現了“共享員工”的新現象。據報道,盒馬鮮生聯合西貝、云海肴、探魚、青年餐廳等餐飲品牌達成了“共享員工”合作,員工參與的是分揀、上架、打包等工作。京東、每日優鮮、蘇寧等也開啟了類似用工計劃。疫情也讓很多行業重新引起了大眾關注,如在中國人才缺口比較大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社區服務等領域,這也為下一步的人才培養、就業指導等提供了方向。
這些用工領域的新現象,也代表了企業在轉型與創新發展模式上的突破。疫情的影響畢竟是暫時的,在疫情過后,優秀的公司會迎來“新時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