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10點,一場特別策劃在“青島環?!惫俜轿⑿?、微博同時開啟,全網推送1小時內閱讀量超過萬次。
是什么這么吸引網友?讓大家這么關注呢?
原來,這是青島市生態環境局首次推出的環境教育基地“線上開放”活動,當日開放的是省級環境教育基地——山東省青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網友留言:不出門,想參觀
市生態環境局宣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最近有網友咨詢疫情防控期間,環境教育基地有沒有不去現場的學習平臺?或者相關的學習資料?”
對此,市生態環境局聯系到全市各級的環境教育基地,對他們的復工復產和環保設施開放情況做了初步的摸底,著手籌備策劃一場不出門的“線上開放”活動。讓公眾足不出戶就能了解環保工作進展,學習生態環保知識。
“青島環?!保何也邉潱饶銇?/strong>
據了解,青島市目前擁有國家級環境教育基地1家、省級環境教育基地8家、市級環境教育基地43家,年接待公眾超過10萬人次。此次“線上開放”的第一家就選擇了日常公眾開放活動中參與度和關注度都很高的——山東省青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既然是不出門、不見面,就對“線上開放”的形式和內容提出了要求,既要體現專業性又要增強趣味性。對此,市生態環境局廣泛征求網友意見,學習和借鑒了其他城市經驗做法,并創新以“微課堂”視頻+圖文的展現形式,策劃了海洋、輻射、空氣質量三站參觀學習內容,其中既有我們常見的海洋小動物、又有我們沒見過的輻射安全裝備、更有我們每天都關注的“空氣”小知識。
觀后感:下一站,很期待
為了及時掌握網友“線上”參觀效果,市生態環境局在活動當日進行了體驗回訪,聯系到了幾位結束參觀的市民朋友。
青島市實驗小學 學生 譚又愷 “我最喜歡海洋生態部分,竟然還有心形的海膽,真漂亮,還有螃蟹也很好玩,這些我以前都沒見過,真有意思,下次什么時候還能看到這個課? ”學生家長也回復說:“用這種視頻的形式推送非常好,大人和孩子都能增長知識,在疫情防控時期,豐富了我們居家學習的形式”。
青島市洛陽路街道鄭州路社區 居民 侯琳 今天讓大家足不出戶就能學習和了解環保知識,帶我們走進了平時好奇卻不會經常去的環保場所,通過視頻講解和現場演示,十分新穎,希望今后可以有更多的互動交流形式。
青島市市南區棲霞路幼兒園 教師 滕曉斐“做的真好,網頁做的綠色自然,很有環保的氣息。講解使用動畫導入,激發孩子的興趣。畫面清晰,解說語言簡練易懂,重點介紹的部分都有近景和圖片,很適合孩子們觀看了解,給你們點贊!”
對于市民關心的“下一課何時推出”?宣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后續我們將繼續策劃多種形式的“線上”環境教育活動,大家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有什么想聽的、想看的、想學的都可以聯系我們,希望通過參觀體驗、互動交流,讓人人都成為環保衛士,大家共同努力,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
【新聞鏈接】
“線上開放”參觀概覽:
【第一站】海洋生物實驗室。這里承擔著膠州灣和黃海近岸海域的海洋生物監測任務,括浮游植物,浮游動物以及底棲生物的監測。
實驗室包括兩間顯微鏡室,一間標本庫。這次重點參觀的是標本庫,也是實驗室的“海寶庫”,里面有保存了近40年積累的400余種底棲生物。
參觀中,監測人員依次為大家介紹了解放眉足蟹、關公蟹、海豆芽和心形海膽等海洋生物,作為海洋環境中的一個重要的生態類群,大型底棲動物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有限,不易受短時或者隨機性的一些短暫環境變化影響,從而能更準確的反映出所處環境的長期、宏觀變化。
【第二站】輻射監測實驗室。主要負責青島市的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突發性輻射環境事件應急監測及輻射相關的信訪監測。這里配有先進的監測裝備“大咖”,也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大拿”。他們圓滿完成了許多大活動期間的核與輻射安全保障工作,多次在國家、省技術比武中有出色表現。
【第三站】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中心。這里承擔全市空氣自動監測平臺的數據監控、空氣自動監測站運行管理和質量保障、空氣自動監測數據的分析與報告編制,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及大氣污染成因及防治科研等工作。
通俗的說,市民平時所說的“空氣質量指數”就是從這里發出的。針對市民關心的“空氣里都有什么污染物?如何分析?什么是“AQI”?這個數據是怎么獲取的?”都會在這一站找到答案。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陳璐 通訊員 王諾 孫義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