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林紅 通訊員 王一) 3月9日,一封快遞郵件寄到黃島區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馬先明手中,本以為是當事人郵寄的訴訟材料,打開一看竟是一封近千字的感謝信,信中寫道:“通過這件事情,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黃島法院這種即時、高效的運作機制和充分尊重法律、注重人文關懷的辦案方式。正所謂‘疫情無情人有情,司法為民沐春風……”
圖為法官馬先明打電話與雙方進行溝通。
當天收案 當天保全
2019年9月,青島某貿易公司與天津某公司簽訂了兩份焦炭買賣合同,合同標的4000萬元。合同簽訂后,雙方履行過程中有關細節沒有確定,青島某貿易公司支付3000萬元貨款后,對方遲遲未發貨。期間雙方協商了4個月,因內部工作人員業務銜接問題,爭議不斷升級。此時年關已近,如果問題不盡快解決,青島某貿易公司將面臨多起合同違約,無奈之下起訴到法院,要求天津某公司交付貨物并承擔違約責任。
法官馬先明接到案件時,已是臘月二十八?!鞍讣说木薮螅汗澐偶偾坝行┕ぷ鞅仨毻瓿?。”馬先明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對青島某貿易公司提出的財產保全申請進行審查,及時移送執行保全,并將案件情況與負責保全實施的執行團隊進行了溝通,在團隊間的高效配合下,當天收案,當天保全。
調解突破 “雙難”變“雙贏”
一方急需巨額貨物履行合同,一方巨額賬戶資金被凍結,快速處理該案一天也不能等。在春節上班首日,馬先明立即通過電話與雙方當事人聯系,聽取雙方意見?!吧暾堌敭a保全并不是我們的目的,4000萬元的貨都已經派發了訂單,當務之急是盡快發貨,履行合同義務。否則我們將面臨大量的違約賠償?!彪娫捴星鄭u某貿易公司急切地說。與此同時,天津某公司也有怨言,他們認為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青島某貿易公司存在違約,但他們不正視自己的違約責任,所以公司才拒絕發貨?,F在法院采取了財產保全措施,公司賬戶資金無法使用,如果青島某貿易公司同意解除保全措施,可以考慮先發貨再解決違約問題。
疫情期間無法面對面開庭審理,但雙方都有積極履行的意愿,馬先明認為可以先調解,如果能促成天津某公司發貨,就可以做工作解除部分保全或者采取其他變更保全措施,讓雙方公司先運轉起來。隨后,他多次通過電話、微信與雙方進行溝通,本著換位思考、正視困難,鼓勵交易的原則,促使雙方履行合同,并給出了中肯的調解建議:天津某公司發貨,青島某貿易公司同意部分解除保全措施,讓雙方公司先運轉起來,對于有爭議的違約金部分,可以再行處理。
在多次耐心調解下,兩公司一致同意該意見。3月初,天津某公司克服物流困難將貨物交付給青島某貿易公司,青島某貿易公司也同意解除對天津某公司3300萬元資金的凍結。目前,該案尚未結案,但通過馬先明幾十個電話和無數條微信調解,雙方當事人尚未謀面便對部分內容達成調解,且均表示非常滿意。
下一步,黃島法院將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審慎采取保全措施,加大涉企業案件的糾紛實質化解。在特殊時期,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支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