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觀察│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什么?

    2020年新年伊始,歷時兩年的中美貿易戰隨著第一階段協議的簽署暫時吿一段落,尚未從外部壓力中完全解脫出來的中國經濟,并沒有獲得很好的喘息機會。幾天之后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給了下行中的中國經濟當頭一棒。

    在距離農歷新年僅有兩天之際,來勢兇猛的新冠肺炎,迫使有著“九州通衢”之稱的中部樞紐城市武漢正式宣布封城,這在新中國建國以來尚屬首次。封閉的城市,停擺的交通,空無一人的商店,內憂外患下的中國經濟無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很多人拿這次的疫情與2003年的“非典”作比較。“非典”疫情最早于2002年11月出現在中國廣東省,結束于2003年7月。 非典”與新冠肺炎爆發的時間點類似,最初病例都是在上一年的年末發現。然而,“非典”時中國政府一直處于維穩、瞞報的狀態,否認病毒的嚴重性,直到4月19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剛警告地方官員瞞報會被嚴厲處分,第二天北京的病例就從37例突增至339例?!胺堑洹逼陂g,中國對疫情規模的瞞報曾遭到世界衛生組織批評,而這次世衛組織對中國應對疫情的迅速反應提出了贊賞。

    不少專家表示,與“非典”相比,這次的武漢肺炎更須要當心,因為現今的交通與經濟的互通性,較“非典”時期更為發達。另外武漢肺炎爆發的時機點落在新年期間,大量人流回鄉團聚,不久后又將回到城市工作,使得疫情傳播的風險更高。

    新冠肺炎盡管沒有非典那么致命,但新冠肺炎的潛伏期更長,達到14天,導致其很難提早被檢測出來,無形中使得病毒被傳播的可能性更高,要控制病毒散播就變得很困難。

    事實上,在疫情爆發后的短短30天內,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就已經超過了“非典”的確診人數。當前全國各省份已經接連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1月31日,世衛組織宣布將此次疫情認定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不少國家切斷了來往中國的航班。如此種種,都加劇了疫情對經濟的凍結。這似乎意味著,新冠肺炎疫情雖與“非典”相似,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似乎會遠高于“非典”。

    服務業7天損失一萬億

    “非典”曾經對服務業造成重大沖擊,但凡餐飲、零售、教育、旅游、交通等需要人與人接觸的服務業都受影響。17年過去,如今中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已經從當年的42%上升到54%,超過工業占比,從一個制造業大國,轉型成一個消費大國。相較SARS,本次疫情對服務業的影響,將會對整體經濟帶來更大的沖擊。

    非典較為嚴重的時期在2003年4~5月,而本次疫情高峰期發生在春節消費旺季,對第三產業沖擊更大。春節本是中國電影的“賀歲檔”,然而疫情來襲,所有的賀歲片都取消上映,整個影視行業顆粒無收。而在2019年,春節檔票房為58.59億元人民幣。

    在消費領域,作為服務業龍頭的餐飲零售行業以及旅游業的損失,對經濟的影響更為顯著。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新年黃金周,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一萬億元,旅游收入超過5千億元。2020年同期餐飲零售受損嚴重,全國旅游接待人數同期銳減約七成。

    中國經濟學家任澤平估計,今年春節黃金周,僅餐飲零售和旅游市場這兩部分損失就達到一萬億元。而2019年中國全年GDP一百萬億左右,粗略估算下,這兩個行業就讓中國經濟損失掉1%。

    對比2003年,受疫情影響較大的5月,全國消費品零售總額銳減近半;每年兩位數增長的服務業,增長率僅為0.8%。但是,2003年時,中國經濟處在快速上升期,SARS疫情是對經濟上升的一次短暫干擾,疫情減輕后需求回升帶動消費品零售反彈回升。2003年3月消費品零售增速為9.3%,隨后5月份快速下滑到4.3%,隨著疫情好轉,消費品零售增速迅速反彈,7月份增至9.8%的水平。

    然而,今天的中國經濟環境與17年之前相較,已是大不相同。如今全球經濟早已處于逆增長環境長達十年,中國經濟也正在經歷下行期,2019年的中國經濟增長已經是29年來最低記錄,就算沒有新冠肺炎這一“黑天鵝”事件的影響,也有不少專家表示,新一年來的中國經濟將繼續延續這一下行態勢。因此,任澤平等專家普遍認為,此次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將大于2003年非典,但由于此次疫情政府應對較快,經驗更為充分,影響時間可能更短。

    制造業“開工難”

    消費端的較大沖擊已成定局,相應地,疫情還將從生產端影響經濟。隨著春節返工潮的來臨,如果封城繼續,人口流動受限,中部人口大省的勞動力無法向沿海工業發達地區流動,可能造成“開工難”的問題,而工廠延長停工可能拖累工業生產和貿易。

    如今的中國作為全球的制造業中心,是不少跨國公司供應鏈上的關鍵一環?!胺堑洹苯o全球經濟帶來的經濟損失預計超過300億美元。但經濟學家認為,這次疫情給生產端的沖擊或會更大。目前已有包括科技、汽車、零售等多個行業的跨國公司暫停在中國的運作。這次疫情爆發的中心湖北省的GDP占到全中國的4%以上,省會武漢除了是中國電子和汽車制造的樞紐中心,也是國家發展芯片產業的戰略城市之一。但在封城之下,產能難免受影響。

    以蘋果公司為例,其手機的零部件、組裝都相當仰賴中國大陸工廠,各省嚴格控制人流并采取延遲復工來應對新冠病毒,如果收假后的工廠碰上缺工挑戰,電子業供應鏈的調度將受到干擾。

    一輛“復興號”動車組在總裝生產線上裝配(5月10日攝)。

    對于全球而言,在2003年非典爆發期間,中國經濟占全球經濟僅是4.2%,對世界GDP增長的貢獻率為18%;但目前中國的經濟體量已非當年,如今的中國早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GDP總量比17年前翻了近7倍,人均GDP已超過1萬美元,是17年前的18倍。中國在全球GDP中所占的份額已經升至近20%,其中中國占全球的增長也已經增至35%。

    與疫情集中在一個省份爆發不同,“非典”時期則呈“多點爆發”的局面、當時疫情直到擴散至多個省份及其他國家后才受到重視。SARS時期,中國內地有10個省市被世衛組織定義為“疫區”,其中不乏經貿重鎮——這些地區合并占當時全國GDP4成以上、貿易占比接近6成。盡管如此,中國經濟在2003年的全年經濟增長仍高達10%,實現了闊別7年的兩位數高增長,出乎很多經濟學家的預料。

    回過頭來看, 2003年正是中國剛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不久,享受全球化紅利和人口紅利的鼎盛時期。正是從2003年開始,中國經濟連年提速到2007年的14.2%,然后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回落至9.7%。2003年至2007年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五年”。這樣的發展勢頭之下,中國經濟的的增速如火箭發射般勢不可擋,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很容易被消解。

    然而,當前中國經濟則正在經受內部增速放緩和外部貿易摩擦的雙重壓力,盡管不少樂觀者們仍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整體影響的未必一定超過“非典”。但不少經濟觀察人士和市場參與者認為:如果消費需求難以盡快恢復,疊加節后返工延期,將嚴重影響實體企業復工和營收增長,部分中小型生產和服務企業可能面臨生存壓力。一旦大面積發生企業倒閉,投資的產出不利,造成債務違約潮,再傳導至銀行體系,系統性金融風險將陡增。

    不過,也有不少專家認為:相比于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中國降息空間還很大,調節經濟的政策工具還遠未用盡,將能在一定程度上沖抵疫情在經濟上的負面影響。

    (商周刊記者 于倢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