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家韓國獨資企業,能在2月10日順利復工,離不開城陽區和流亭街道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闭勂鹌髽I在短時間內復工復產,青島迪世亞制鋼有限公司負責人激動不已。該企業位于城陽流亭街道空港工業園,企業員工有330余人,復工首日有116人回到工作崗位,目前已全面復工復產。3月1日,記者從城陽區獲悉,為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流亭街道打好外資企業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的“組合拳”,一方面健全完善外企疫情防控管理體系,實行人員動態健康監測,另一方面“點對點”解決企業訴求助力復工復產。目前,街道50家規模以上工業外資企業已全部復工。復工外資企業總職工11034人,已返崗8716人,返崗率達79%。
圖為青島迪世亞制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動態健康監測 做好企業疫情防控
為盡快協助轄區企業復工復產,流亭街道第一時間成立復工復產工作專班,組建七大行業組,制定《流亭街道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方案》,分行業對全街道外資企業復工事宜進行全面部署和指導,緊緊抓住龍頭企業和規模以上企業復工這個核心,及時跟進企業復工進度,帶動上下游全產業鏈復工復產,確保備案質量、效率“兩不誤”。同時成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外籍人士工作專班,招募外語志愿者,打造外籍返青人員動態數據庫,實時掌握外籍返青人員信息,做好政策解答等相關工作。
為了更好地做好企業服務工作,流亭街道建立外企各行業“1對N”微信群,及時發放明白紙、員工防護手冊等材料,實現答疑解惑、信息提報“一網通辦”;實施日報告制度,依托大數據分析平臺,精準掌握復工企業每日動態。近日,按照相關要求,街道第一時間向各社區、商住小區、外資企業印發中英、中日、中韓互譯《告知書》,在街道微信公眾號及時推送《致外籍友人一封信》,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告知外籍返青人員做好自我防護,自覺配合社區和企業做好管理工作。
圖為盈凡電氣產品(青島)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忙碌。
流亭街道健全完善外資企業疫情防控管理體系,對外企返崗員工實行動態健康監測,建立“一人一檔”臺賬;做好口罩、測溫儀等物資保障,設立企業測溫點或臨時隔離室,加強廠區全面消殺;實行廠區封閉管理,加強防護知識全員培訓制度。為把好外企安全生產關,街道統籌應急管理、企業服務等部門人員力量,組建10個現場核查組,聘請20名專家進行專業“會診”。同時加強監督檢查,不定期抽查復工外資企業,采取加強指導、靠前服務、專家幫扶等措施督促復工外資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為全面掌握外企外籍人員返青情況,近期,流亭街道安排4名機關干部常駐機場,配備兩輛專車,實時掌握航班班次,摸排登記轄區外企外籍返青人員信息,提供高效篩查、嚴格檢測、實時登記、專車送達等“一站式、鏈條化”服務。建立街道、社區、企業三級聯防聯控和服務機制,為外企外籍員工提供專人對接服務,抽調社區專門力量與外籍人員建立專屬微信群,做好日常溝通、體溫報告、收集反饋訴求等工作。加強社區、廠外公寓與企業的密切配合,對外企外來返青人員實行特殊通行標記“紅卡”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復工企業、員工“雙承諾”,暢通員工通勤便利,恢復企業復工生產力。
“點對點”包聯 及時解決企業訴求
“在員工無法按期復工,防疫物資缺乏,進出口業務無法正常進行的關鍵時刻,流亭街道辦事處及時組織企業進行了座談,了解企業的難題,對防疫物資采購、員工返崗交通、社區人員進出、進出口業務等方面都給予了積極的協調和幫助。”青島迪世亞制鋼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道。
“復工初期,部分員工出入不便,造成車間人員緊張,我們將問題反映給街道后,街道積極協調,幫助員工盡快回到工作崗位?!庇搽姎猱a品(青島)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道。
疫情期間,轄區內的多家外資企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青島阿莫泰克有限公司、IFE-威奧軌道車輛門系統(青島)有限公司等8家外資企業存在用工不足的問題;青島大門鑄造有限公司、青島奔達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等7家外資企業存在原材料供應不足的問題;圣戈班舒熱佳特殊鍍膜(青島)有限公司、青島天時油氣裝備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近10家企業反映物流未能完全恢復,影響了原材料的采購和訂單及時交付。
為及時解決企業訴求,流亭街道建立機關干部“點對點”包聯企業工作模式,發動機關干部“點對點”下沉企業,提供“一鍵呼叫”、上門指導、宣傳政策、傾聽訴求、解難題等“貼心化”服務。面對外資企業防疫物資不足、人員短缺、資金緊張和各類境外招商活動延期、取消的困境,機關干部及時反饋匯總,街道領導和復產工作專班及時跟蹤解決。同時,由街道疫情防控和專家咨詢組牽頭,安排5名醫務人員向部分外資企業提供醫療咨詢服務,圍繞企業醫療需求、物資保障、防控知識等問題,提供專業解答并協助解決。
目前,街道已累計幫助30家外資企業協調口罩2.6萬余個,協調解決外資企業員工入住問題100余次,幫助外資企業實現物流外包10余次,協調恢復產業鏈10余次。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林紅 通訊員 張瀟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