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與濟南:雙城何時真正成“雙核”

    2020年開始實施的地方GDP國家統一核算結果最近陸續公布。這是地方GDP統一核算改革正式實施后,各地首次根據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和授權發布GDP數據。

    綜合來看,廣東依舊一騎絕塵,表現穩定。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671.07億元,比上年增長6.2%,成為我國首個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元的省份,經濟總量甚至超過了全球不少國家。而山東省在擠去“水分”后,GDP核減約萬億元。

    作為山東省經濟龍頭的青島市,201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1741.31億元,增長6.5%。2018年的數據修訂后,由原來的12001.5億元變為10949.38億元,核減千億元左右。在“同量級”的寧波、無錫、長沙、鄭州“夾攻”下,青島在全國城市GDP排名中的位次大概率將下滑至15名左右。在省內,自2017年開始,濟南經濟突然發力,尤其是合并萊蕪后,2019年濟南GDP達到了9443.4億元,增速7%,很可能是山東省下一個破萬億元的城市。

    青島、濟南同處一省,無論是經濟總量的對比,還是科教文衛等綜合實力的比拼,多年來經常上演“相愛相殺”的戲碼。這種“弱省會”與強市的“雙子星”組合在臨海省份并不鮮見,沈陽與大連、南京與蘇州、福州與廈門……當將視野置于更加開闊的世界,濟南、青島的命運呈現出一種微妙的相通:都在角逐國家中心城市,都有新舊動能轉換的壓力,都是區域經濟的龍頭而帶動力不強……作為山東半島經濟群未來發展的兩極,青島有青島的定位,濟南有濟南的目標,但山東的奮起,兩座城市都責無旁貸。

    01

    國家中心城市之爭

    如果只看經濟總量,青島顯然比濟南高一個量級。在山東省內,濟南2018年才實現對煙臺的反超,從第三名上升為第二名。此外,人均GDP、常住人口、財政收入等,濟南與青島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然而最近兩年,濟南有不少亮眼表現,從經濟增速和對人才的吸引力來看,發展后勁較足。2018年,濟南的人口增量是14萬,青島只有10萬左右,這證明了濟南對人口的吸引力在增加。

    多年來,濟南的“存在感”不可謂不低,GDP只占山東省的10%,其他省會城市大都在20%以上?!叭跏钡年幱伴L期籠罩下,不少人擔心會形成“中間塌陷”。觀察最近20年青島與濟南的經濟總量,會發現青島一直一馬當先,濟南處于追趕狀態。這樣造成了兩個結果:一個是濟南作為省會城市的競爭力弱化,另一個是魯西地區因為缺乏強有力的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與膠東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也被以鄭州為核心的城市群擠占了發展空間。

    ▲山東將構建以濟南、青島為引領的“兩圈四區、網絡發展”總體格局

    變化發生在2019年1月,萊蕪市正式并入濟南,濟南區劃面積由原來的7998平方公里增為10244.33平方公里,總人口由732.12萬人升至869.75萬人。山東省對濟南的定位很明確:支持濟南市全力打造央企和跨國公司中國北方的總部基地,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切實把濟南這個“山東的龍頭”揚起來。這是一個信號,代表在多年蟄伏后,濟南要向強省會邁進。同時,與濟南一樣,青島市也被寄予厚望,方向是“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提高綜合承載和輻射帶動能力”。山東省的整體目標,就是“以同城化為方向,培育發展濟南都市圈和青島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從這個層面上看,青島與濟南的“雙子星”關系還將繼續。

    與青島相比,濟南的獨特優勢在于區位獨特,擁有深廣的經濟腹地。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于蘭軍認為,濟南北連京津冀、南臨長三角,西與中原城市群毗鄰,地處多個國家重大戰略的鏈接區域,戰略意義突出,同時也是山東半島城市群向中西部拓展腹地的戰略前沿和參與環渤海地區合作的重要支撐,在協同區域發展進程中,有著其他城市無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這是濟南獨有的優勢之一。向西,濟南可以配合鄭州,向東,可以連接青島,處于中心位置。

    此外,長期以來,濟南是全國范圍內重要的交通樞紐。一個半小時到北京、三個半小時到上海,京滬和青銀兩大全國綜合運輸通道在濟南交匯。已建、在建和擬建高鐵將形成“米字形”布局,支撐著濟南深度融入全國城市網絡。在已獲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的國家中心城市里,很多是鐵路樞紐城市。

    在強省會之路上,濟南手中的牌并不弱。

    02

    誰的野心更大

    曾有一個說法“南有深圳,北有青島”,青島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學深圳、趕深圳”,要“解放思想,優化營商環境”,爭取做“北方的深圳”;而濟南則頻頻亮相京滬,要“對標上?!?,學習借鑒上海營商環境建設和城市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拉升工作標桿。

    兩城的連連動作,可以看作扛起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大旗的擔當之舉。各自發力的雙方,也關注到了對方的進步。一直以來,青島是濟南追趕的目標,然而去年年中,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的一番話引發了熱烈討論。“濟南干部這兩年來在雙招雙引、項目落地方面的狀態和成效,的確值得青島干部學習!”“濟南正鉚足勁沖刺一萬億GDP大關,我們要有緊迫感?。 ?/p>

    濟南在招商引資方面確實達到了歷史上的新高度。2018年度,山東省雙招雙引考核中,濟南和青島同拿了一等獎。有媒體評價:“濟南越來越有國際范兒了。全球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濟南有;全球自動化技術隱形冠軍企業,濟南有;對標硅谷、中關村的創新谷,濟南也有。最前沿、最尖端、最重頭的項目為何青睞濟南?濟南式服務、濟南式環境給出答案?!比ツ耆?,濟南公布《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為精準服務“雙招雙引”,濟南還打造了一支由50個單位、100名“服務大使”組成的服務隊伍,為項目落地和企業發展提供全過程、保姆式的“店小二”服務。

    僅以去年5月底的濟南營商動作作為參考:5月23日,“選擇濟南共贏未來”濟南與中央企業合作對接會在北京舉行,拿下39個、總投資額1395億元的項目單;5月29日,濟南代表團專門前往浦東新區行政服務中心,實地考察辦事窗口,學習 “一窗受理、分類審批、一口發證”先進經驗;5月31日,聚焦世界500強高質量“雙招雙引”推介會在上海舉行,簽約40個合作項目,總投資額達到1127億元……5月下旬的短短10天內,濟南代表團在京滬兩地馬不停蹄,北上南下,開展招商推介活動,共拿到2500億元的招商項目。

    無怪乎在與濟南相比的時候,青島會著急。青島所標榜的一直是“開放前沿”,意圖與深圳比肩的寓意也在于深圳一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在做到更進一步的開放上,青島應該做出自己的特色。在“雙招雙引考核”中拿到了第一等成績的雙城,落地與實效的比賽才剛剛開始。

    03

    群山還是山丘

    風物長宜放眼量。

    一省推二市同時爭取國家中心城市,似乎加大了勝算。這建立在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上:山東當前區域發展戰略能級不高,大城市不夠大、不夠強,輻射帶動作用不足?!叭荷浇詾樯角稹?,這是山東半島城市群所面臨的尷尬現實。

    在全國范圍內,一個省份擁有一兩個超級大城市的不少,大城市對經濟的輻射拉動作用明顯。譬如,廣東擁有深圳、廣州、佛山3個GDP萬億之城,深圳、廣州更是分庭抗禮,兩城GDP之和占據廣東的二分之一。江蘇同樣豪強并列,南京、蘇州、無錫等城市皆過萬億。作為一個GDP超過7萬億的大省,山東目前僅有一個GDP過萬億的城市青島,和一個準萬億級城市濟南。這兩者的體量與深圳、上海等相比,龍頭帶動作用偏弱,而超級城市的缺乏,使山東在吸引資源上明顯處于劣勢。山東一系列的政策,都在試圖打破均衡發展的模式,過渡到強省會與超級大城市為核心的時代,這也成為其“舉全省之力”發展濟南的動力所在。

    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在地方GDP實施統一核算之后,擠去了數字上的水分,其目的是向高質量發展要數字,這給很多城市帶來了新的考驗。向過去告別,重新站上起跑線,我們想看到的,是青島、濟南雙城何時真正成為區域經濟的“雙核”。

    ▲濟青高鐵開通,兩城越走越近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