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門國鋒)12月29日,作為青島市即墨區2019年為民要辦實事項目的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到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文化和文史委員會委員張頤武作了題為“國學傳統與當下人生”的演講。
張頤武教授的演講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人的精神變化,中國傳統的精神內在意義,中國人的生活之道和取今復古、別立新宗四個方面展開。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最接近于“道”。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水的精神、玉的境界體現了中國人內斂、深遠的性格。他以“敬、凈、靜”三字概括了儒釋道合一的傳統文化精神,對中國人的自我修養、人生境界、人際關系與自然觀做了分析與指導。分析了當下人生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是我們價值錯位和精神困擾的源頭,我們需要品味人生、感悟生命,在國學傳統里找尋中國人所需要的文化精神和傳統價值,指導我們提升自我修養和處理人際關系。
部分精彩內容分享:
1.我們的人生中有很多錯位所造成的困擾,比如價值錯位——中與西,精神錯位——物與心,情感錯位——欲與靈,觀念錯位——人與我等等。90后在文化方面表現自我的想象力重于表現社會的生活;在經濟方面重視財富的分配重于重視財富的積累;在社會方面,關注人類普遍問題重于關注中國的特殊問題。中國傳統文化里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用一個音來概括“jing”。我們用最簡單的方式詮釋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是尊敬的“敬”,道家是安靜的“靜”,佛家是干凈的“凈”。
2.南懷瑾說:“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沒有精神食糧。佛家是百貨店,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東西。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會它,一旦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不可?!?/p>
3.我們要追求“物”的超越,“欲”的升華,“心”的安放,這些都需要在傳統文化里面找到自己的根基。
4.林語堂先生講,蘇東坡是中國傳統人格的代表,從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規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這位詩人在心靈識見中產生了他混合的人生觀。這個人物的美好,就在于他有中華文化獨特的人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