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硬道理,項目是硬支撐,抓發展說到底是要抓項目,而龍頭項目正是引領一地高質量發展的“龍頭”。
盤點2019,年初政府工作報告確定了煙臺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打造世界級高端鋁業基地、高水平建設海爾、浪潮等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高質量項目”、帶動力強的“龍頭項目”。這些項目進展得怎么樣了?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進行梳理,深刻體會到:
項目建得快與慢、好與壞,服務保障至關重要。一個龍頭項目,從立項、審批到建成、投產,從環評、土地到貸款,牽涉若干部門、多個環節,哪個環節“掉鏈子”,都可能影響全局。加快項目建設,必須在各個環節上做到位,尤其要推進制度創新,優化項目流程,拿出“硬招數”啃下“硬骨頭”。“2019項目”表明,誰的社會環境優、市場發育好、服務效率高,誰的流程再造搞得好,誰的要素供給更準,誰就能在項目落地、項目推進上率先取得突破,那里的高質量發展就會生機勃勃。
建好龍頭項目,關鍵在人,關鍵在領導干部,關鍵在擔當作為。過去一年,面對同樣機遇、挑戰、困難和壓力,為什么有的敢做敢當、破舊立新,抓住時機推進項目建設,新動能不斷強化,新業態不斷涌現,有的卻“前怕狼后怕虎”,說不清、盯不緊,項目進展緩慢,好政策也落不了地?有多大的作為才能干多大的事業,有多大的擔當才會有多大的成就。主要領導要敢作為、敢擔當,對中央和省委要求干好的事情,堅定地干、大膽地干、扎實地干、精準地干、決不回頭地干,對重點項目親自研究、親自對接、親自推動,才能保證優質資源向大項目好項目集聚,全面完成年初確定的大項目、好項目、龍頭項目。
聚力產業培育,壯大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
2019年山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力產業培育,壯大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快推動煉化一體化,全力推進煙臺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動鋁業高端綠色安全發展,延伸拉長鋁產業鏈條,打造世界級高端鋁業基地;高水平建設海爾、浪潮等工業互聯網平臺;啟動建設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爭取承辦國際工業設計產業博覽會……
煙臺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
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將其作為全省石化行業新舊動能轉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標志性工程。
6月27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公布第四批化工園區和專業化工園區名單的通知》。與此前的公示名單相比,新增了山東裕龍石化產業園。與其他園區直接確定四至范圍不同,省政府授權煙臺市政府按照《山東省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規定,確定園區起步區面積和四至范圍。
6月28日,山東裕龍石化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20億,南山集團有限公司占股71%,萬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占股20%,山東發展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占股9%。
8月7日,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工作會議在煙臺召開,對重點工作任務逐一進行分解落實,明確完成時限,責任具體到人,對確保“年底前獲批核準并開工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8月19日,煙臺市生態環境局發布“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同日(8月19日),煙臺市生態環境局龍口分局發布的《山東裕龍石化產業園總體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稱,2019年到2035年,將在山東煙臺建成原油加工能力6000萬噸/年的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萬眾矚目的裕龍島項目邁出了堅定的一步。
10月21日,煙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山東裕龍石化有限公司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核發公示,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擬建設2000 萬噸/年原油加工能力,2套150萬噸/年乙烯裝置及配套聚乙烯、聚丙烯、芳烴等裝置。這標志著這一承載地煉行業轉型升級愿景的標志性項目,正在持續推進。
打造世界級高端鋁業基地
鋁產業是濱州“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之首,是濱州第一大支柱產業。濱州作為鋁業行業發展的“排頭兵”,扛起了打造世界級高端鋁業基地這個“大旗”。
4月,濱州市政府印發《打造世界高端鋁業基地的若干政策》,提出打造世界高端鋁業基地,力爭鋁原料在當地轉化為中高端鋁制品的比例一年提高到30%,二年提高到50%,三年實現80%,規模以上涉鋁企業突破100家,鋁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600億元。
4月28日,世界高端鋁業峰會·2019在濱州市開幕。開幕式上,包括北汽集團濱州汽車輕量化生產研發基地、山東金來鋁業鋁包裝材料和濱州高端鋁加工產業基金等在內的5個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項目計劃總投資189.32億元。在“選擇濱州”經貿洽談活動中,又集中簽約了市政府與省建行戰略合作、建筑用裝配式機器人等19個項目,計劃總投資442.08億元。
濱州的企業不斷創新,推動企業產業鏈從上游向下游延伸、產品由低端向高端轉變、價值鏈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提升。
渤海活塞國6高效汽車活塞智能制造項目實現了數字化制造,節省用工90%,質量提升30%,能耗降低10%。其產品輕量化新型鋁活塞和鍛鋼活塞是下一代國6排放發動機的標配,已在濰柴“藍擎”系列柴油機中廣泛應用。山東創新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從賣產品到賣技術,公司技術研發能力年年在提升。公司參與制定的標準“變形鋁及鋁合金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獲得全國技術標準一等獎。公司目前擁有交通輕量化、電子型材兩個“省重點建設項目”,特別是10萬噸軌道交通輕量化項目,產品涉及軌道交通、汽車輕量化、電子、醫療器械、建筑材料等多個領域,種類型號達1000多個。
高水平建設海爾、浪潮等工業互聯網平臺
11月6日,工信部發布十大工業互聯網平臺,海爾COSMOPlat、浪潮云In-Cloud上榜。
海爾COSMOPlat全面加速生態構建,實現場景替代產品、生態覆蓋行業的轉型引領。目前,COSMOPlat已孕育出建陶、房車、農業等15類行業生態子平臺,覆蓋華東、華北等六大區域12個示范基地,在20個國家復制推廣,為工業互聯網時代下的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寶貴經驗。今年,海爾啟動了COSMOPlat“生態領跑者計劃”——2019工業APP創新應用大賽。海爾依托大賽面向全國工業軟件企業、社會團隊及高校人才征集優秀的工業APP產品、招募優秀的合作伙伴,將用戶的碎片化需求協同整合,實現源源不斷的創新。
浪潮云In-Cloud工業互聯網平臺依托云平臺支撐能力、企業信息化支撐能力、先進制造業的模式經驗這三大優勢,已面向工程機械、電子信息、電力等10大行業,構建了涵蓋研發設計、采購供應、生產制造等9大領域的解決方案。在智慧園區方面,浪潮云基于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通過云邊端 5G新型基礎設施賦能智慧園區,整合包括環保、物流、應急等行業的物聯網感知數據、政府數據、互聯網數據等,按照新技術賦能、體系標準化、場景智能化的建設路徑,打造安全、高效、綠色的智慧型園區,助力形成富有活力的數字經濟和智慧便企的數字服務。
建設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承辦國際工業設計產業博覽會
今年2月,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煙臺高新區正式注冊成立。這是“十三五”規劃提出建設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以來,成立的全國第一個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據悉,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自掛牌成立以來,已建成8個工業設計創新服務平臺和2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引進孵化10個全球工業設計領軍企業落戶煙臺,與省內15個地市86家企業建立了聯系,與北極星、張裕等20家企業開展了設計合作,為煙臺乃至全省創新發展提供了全新引擎。
10月18日,2019世界工業設計大會暨國際設計產業博覽會在煙臺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設計組織和機構共同協辦,是全球設計產業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產業發展峰會。通過本次大會,儲備在談項目200余個,達成初步合作意向80個,項目投資總金額近百億元。其中,投資類50個、項目金額50億元;技術合作、開發設計類20個,項目金額41億元;貿易代理類10個、項目金額約2億元。
聚力區域發展,構建新舊動能轉換總體格局
2019年山東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聚力區域發展,構建新舊動能轉換總體格局:濟南市要在數字經濟、健康醫療、量子通訊,青島市要在現代海洋、智能家電、軌道交通,煙臺市要在核電裝備、虛擬現實等領域,布局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標志性大項目;支持淄博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
濟南
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和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建設穩步推進
濟南將健康醫療產業擺在突出位置來抓,集中精力、集中資源,以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等項目為抓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促進健康產業發展。
8月21日,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存儲中心實現單體封頂,按照施工計劃將于2020年具備交付條件。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存儲中心項目占地約108畝,規劃總建筑面積約19.7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約15.5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約4.2萬平方米,工程總投資約14.5億元。
8月27日,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第二批重點項目舉行集中開工儀式。本次集中開工的11項工程,承載招商落地的山東中能醫用加速器濟南基地、山東施爾明國際眼科醫院、醫療健康科技創新創業園和國家人類遺傳資源山東創新中心暨精準醫學產業園等16個高端醫療服務和產業項目,2項公共配套建設及5條市政道路,總建筑面積150萬平方米,工程投資148億元。
量子產業開啟從1到無窮大的新時代
3月8日,濟南發布國內首個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成為全國首個量子科技和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濟南將打造世界級量子信息科學中心、新舊動能轉換輻射帶動極、國內領先的“量子+”應用示范區以及量子信息產業國際品牌高地。
在齊魯軟件園周邊,高新區已布局三大量子產業載體。其中,一期項目為占地27畝的量子大廈,這里將布局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籌)濟南基地、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委員會秘書處,二期項目為占地47畝的孵化器,這里將布局展示中心、孵化創新基地、應用研究基地、人才培訓基地和運營服務基地;三期項目占地156畝,將布局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及產業鏈配套企業生產基地。
濟南市傾心呵護量子科研團隊,讓量子產業的人才在舒適、寬松的環境下,撲下身子搞研發。高新區擁有量子通信領域國際和國內標準化工作的主要研究團隊之一,量子領域的研究人才隊伍持續壯大,現有院士工作站并有在站院士1人、中組部“萬人計劃”和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泰山學者”3人、濟南市“5150人才計劃”2人。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高新區落戶。
青島
向海而興、建設國際海洋名城
青島依海而生、向海而興,正在迅速發起海洋攻勢,全力建設國際海洋名城,大力發展藍色經濟。
4月,青島現代海洋國際科技同創產業園開工建設。園區將通過傳統學科技術、新技術等交叉融合產生變革性技術成果,重點建設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制藥等研發轉化中心,建成集海洋科技新材料、海洋生物制藥研發、人工智能、3D打印等多位一體的綜合示范園區。預計2022年投入使用,達產后三年內產值15億元以上。
在2019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召開期間,青島羅博飛智能海洋裝備研究院舉行了揭牌儀式。青島羅博飛智能海洋裝備研究院將聚焦海洋觀測裝備用傳感器技術及先進技術的研發、功能開發及應用,海洋機器人(AUV、ROV)等觀測平臺的開發及應用,海洋觀測數據處理及應用,搭建智能運載平臺、智能立體感知網絡平臺、智能數據分析與服務平臺、綜合集成與公共支撐平臺、領域計算與智能應用平臺五大平臺,聚焦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突破核心技術,形成核心產品,打造智能海洋裝備全球創新中心,讓科學家、企業家共享商業價值。
地鐵建設步入“快車道”
青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全面擂響戰鼓,在建項目繃緊“建設弦”,地鐵建設步入“快車道”。1、4、8號線按計劃推進,2號線跑出了發展“加速度”,年內打響延長段(輪渡站泰山路站)開工、西段通車的“雙響炮”。作為青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發起以來新開工建設的首條地鐵線路,2號線延長段啟動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頂格協調、密切配合,僅用9個月時間完成了項目全部前期工作,創造了青島地鐵當年規劃、當年開工的“新速度”。此次開工的延長段長約3.84公里,全部為地下線,設輪渡站、小港站、國際郵輪港站3座車站,連接大港、小港、團島等重要功能區,與2號線一期工程連通,向西預留過海條件。該工程將有效解決西部老城區沿線交通需求,使其接入快速公共交通走廊,更好地支持大港區域轉型改造和開發,助力郵輪母港開發和建設。
煙臺
核電產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核動力”
煙臺核電產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海陽核電站十項運行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同時在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核電高端裝備企業支撐帶動下,形成了萊山、海陽兩個省級核電產業園區。立足良好的工業基礎和制造業優勢,依托項目建設,煙臺市初步建立了集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于一體的核電產業體系。目前,煙臺市聚集了山東核電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臺海集團、頓漢布什、煙臺金潤核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30多家核電裝備制造及配套企業,產品涉及核電應用各領域。煙臺市核電裝備企業占據山東省核電裝備產值的80%,是全省核電裝備制造業支柱城市。
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打造膠東半島核能清潔能源基地,5月,海陽市政府與山東核電有限公司簽署了全國首個核能商業供熱項目—海陽核電廠核能清潔供熱項目協議。11月15日,面向包括山東核電有限公司員工倒班宿舍、海陽部分居民小區在內的70萬㎡的核能供熱項目一期工程第一階段正式供熱,這意味著全國首個核能商業供熱項目正式啟動,開辟了海陽核能綜合利用的新紀元。
10月30日-31日,中國(煙臺)核能安全暨2019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召開,峰會取得豐碩成果:設立了“煙臺高效換熱技術產學研基地”、“國家核電核島裝備產業計量測試聯盟”、“煙臺大學核電技能培訓中心”3個產業創新載體,簽署了14項合作協議,其中包括煙臺市人民政府與中國廣核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簽署的全面深化合作協議,標志著煙臺核電產業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虛擬現實技術研究和產業發展方興未艾
煙臺把握當代科技發展趨勢,激發創新活力,虛擬現實技術研究和產業發展方興未艾。煙臺開發區作為全市制造業中心和電子信息產業聚集區,已擁有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及關聯企業超過60家。
一批銳意創新企業和團隊,釋放“原創”動能,助力虛擬現實技術產業升級。山東鳴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新“VR/AR”內容開發,成功研發出VR+工業數據精益設計平臺軟件、Makeblock·VR對戰機器人系列等多款原創行業應用軟件和產品。山東博銳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工業機器人減速機研發方面獲得重大突破,并以自主機器人減速機為核心,結合AI/VR/AR,研發出機器人一體化關節,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一批高精專特企業,深耕應用領域,推動虛擬現實技術廣泛運用于工業制造、海洋勘探、休閑娛樂等多個行業。山東爾灣海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海洋智能水下機器人性能指標超出國外產品,突破國外技術管控,填補國內海洋勘探技術設備空白。山東東晨軟件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OK大師傅”已經發展成為設備運維保障領域內最大的流量入口。歐瑞傳動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方位工業電氣傳動與自動化系統及新能源行業解決方案,助力智慧化工廠建設。
淄博
新材料產業成新舊動能“引擎”
2017年,淄博從全國120個老工業城市和262個全國資源型城市中被選中,成為山東省唯一入選的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淄博立足新材料產業基礎優勢,不斷整合和優化科技創新資源,形成了以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物醫藥新材料為代表的多種材料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打造全國新材料產業高地。
精細化工及高分子材料是淄博市的總量最大的特色主導產業。在淄博市集中打造的“四強”產業中,新材料排在首位。目前,淄博擁有齊魯石化、東岳集團、魯華泓錦、匯盈新材料等近30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能力全國領先的骨干企業,形成了精細化工、有機氟硅材料、聚氨酯、工程塑料、膜材料等產業創新集群和產業鏈。
山東東岳未來氫能材料有限公司“150萬平方米燃料電池膜及配套化學品產業化項目”作為東岳集團打造“氫能‘芯片’、中國膜谷”的核心項目,正在順利推進中。東岳掌握的高性能燃料電池質子膜被稱為燃料電池汽車發動機的“芯片”,歷經十六年科研攻關,并與奔馳福特進行緊密應用技術合作,公司形成了從原料、中間體、單體、聚合物、到成膜技術、功能化技術等全產業鏈條,具有自主研發技術和成本競爭力。東岳高性能燃料電池膜通過了奔馳福特6000小時測試,已在商業化推廣上取得實質性突破,被廣泛用于燃料電池交通運輸領域,并與眾多下游龍頭企業建立起產業合作關系。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徐超超 孫秀嶺 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