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德說:“這個世界好看的臉蛋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
而對一座城市來講,歷經滄桑流變的老字號便是隱匿于街頭巷尾的“有趣靈魂“。今天, 提到老字號時, 不單是古老的企業名稱, 還包括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工藝、設計等。它們沿襲的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是精湛技藝,擁有的是鮮明地域特色。
老字號,是城市的靈魂,也是最接地氣的城市文化名片。
青島作為一座現代化的城市,雖然只有120多年的發展歷史,但其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也形成了自己的獨有的特色,是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在德國、日本、美國等西方工商資本壓制下崛起的典型生態樣本。在這期間,眾多的老商號、老品牌開始孕育發芽,不斷成長。當然,它們的命運也各不相同,有的固步自封、日漸衰落,有的搭上”創新列車”、重煥新生。目前,島城擁有“中華老字號”企業19家,“山東老字號”企業23家。
時光向前,1891年,萬和春始于與青島開埠,無數文人墨客在此把酒言歡,品味正宗魯菜。1900年,嶗山太平山南麓腳下的“刺猬井”被開采,中國歷史上第一瓶天然礦泉水——嶗山礦泉水由此誕生。1912年,青島牌葡萄酒也開始生產中國第一瓶大香檳、白蘭地、威士忌。1917年,中國第一瓶濃香花生油生產商長生誕生,滴滴濃香,其前身為東和油坊、三井油坊。1925年,中山路上第一家由中國人經營的食品店“萬源永 “南貨店開業,取意“萬源輳集,年永財廣”,這也是青島海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1931年,中國電影院,第一座由中國人投資建設的電影院成立。1941年,一碗小小排骨米飯,由萬和春精心熬制,成就一座城市的專屬味道。1950年,在一間簡陋的棚廈里工人生產出了美味的糕點,此后的青食加鈣餅干也豐富了每個青島人的童年……凝視著它們,歷史深處的老青島城仿佛重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從制造到食肆再到商貿,這些老字號,穿越百年滄桑,仍舊熠熠生輝。曾經為城市的商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時至今天,它們對于青島的意義,卻早已超出商業的范疇,而成為島城歷史和文化的注腳之一。新時代下,這些老字號也緊抓新舊動能轉換契機,不斷發展特色產品和服務,既堅守又創新,積極適應了社會需求的變化。
近日,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在青島老字號協會協助下,深入多家老字號企業開展專題采訪報道,挖掘它們的前世今生,探尋它們的創新秘訣,希冀弘揚老字號工匠精神基礎上,講好青島故事,讓更多人了解青島品牌,品味城市之光。
它們從歷史風雨中堅實走來,擦亮招牌,浴火重生,也將向未來果敢邁進,期許下一個不老傳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