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正在發起的15個攻勢,是一個相互交叉融合的整體,需要各個部門主動作為,找準在15個攻勢中的位置,突破條塊、協同推進,這才能搶下險灘、攻下碉堡,瞄準戰役路徑,實現戰略目標。今年以來,市科協圍繞打好15個攻勢,發揮科技優勢,主動作為,搭建平臺,以會為媒,服務發展,成功舉辦2019青島國際水大會、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等高端學術交流會議,匯聚全球智慧,搭建“雙招雙引”平臺,為打好15個攻勢作出了科協貢獻。同時,勇于同高手同臺競爭,贏得中國科協年會明年舉辦權。這些會議受到新華網、人民網、大眾日報、山東電視臺等幾十家媒體的關注報道,向國內外展示了青島的城市形象和魅力。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搭好平臺:聚智慧、聚項目、聚人氣
充分發揮科協系統智力密集、學科齊全、聯系廣泛的優勢,整合各方資源,搭建會展平臺,助力海洋攻勢、“一帶一路”建設,營造科技創新發展大生態。一是搭建聚智匯賢平臺。青島國際水大會邀請7位國內外院士專家作主題報告,300多位專家、企業家和技術人員在28個專題分會場作報告, 20個國家地區的專家學者圍繞“加強融合發展”“打造智慧水業”“服務鄉村振興”等達成《青島共識》,發起組建中國水行業創新戰略聯盟。世界海洋科技大會,以“創新海洋科技 引領產業發展”為主題,邀請15位國內外院士專家,圍繞宏觀海洋戰略、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等領域作主題報告,近1000名專家學者分別在海洋工程科技前沿與創新發展戰略高端論壇、水下無人系統技術高峰論壇等8個分會場進行學術研討,大會發布“海洋多尺度能量串級與輸運、海洋觀測與探測技術”等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和工程技術十大難題,發表《世界海洋科技大會青島共識》,為打好海洋攻勢聚集了全球海洋人才、學術、產業資源。二是搭建“雙招雙引”平臺。緊貼“雙招雙引”需求,利用平臺宣傳推介青島的投資環境、招商引資政策,會前發布、會中對接、會后跟蹤,確?!半p招雙引”出實效。青島國際水大會召開“青島市雙招雙引洽談會暨環境產業發展和企業并購私董會”,邀請32位企業、金融機構負責人,與19家本地企業和20余個“雙招雙引”單位進行深度交流對接,促成“將來網”與中國水利企業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整合水行業全產業鏈,建立常態化項目、人才對接渠道和信息共享機制,搭建精準專業的水行業網上交易交流平臺,目前正推進水行業產業園區落地青島。世界海洋科技大會深化“雙招雙引”推介合作,會前向駐青科研院所征集九大類涉海項目200余個,形成30多項合作成果,150余家企事業單位參加對接,6個重點項目在開幕式現場簽約。三是搭建會展聯動平臺。堅持以會促展、以展助會,做好“會”與“展”互推共贏的文章。世界海洋科技大會同期舉辦“2019中國(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展出了水下導航、水下無人裝備、全固態多功能雷達等千項世界海洋科技前沿智慧技術和儀器裝備,邀請涉海、用海的9000余家專業采購商,逾3萬人次參與洽談和參觀,特別是吸引美國、瑞士、韓國等國外專家、企業組團參觀,助推海洋科學技術交流、產品展示、成果交易等,放大了會議效應。
二、創新模式:撬動市場、多元參與、專業辦會
堅持市場化方向,靈活運用市場手段、市場資源、市場機制,撬動市場力量辦會,在節約行政成本的同時,有效集聚配置資源,實現辦會價值倍增。一是用活市場資本。創新辦會模式,采取財政資金引導、市場力量主導,放大財政資金使用效應,達到“四兩撥千斤”效果。青島國際水大會就引入了市場化模式,由大會承辦方中國水利企業協會依據市場需求,采取會議注冊收費方式籌辦,市、區兩級財政僅投入30萬元作為引導資金。世界海洋科技大會采用“財政支持+自籌”模式解決,用180萬財政資金撬動各方資源,財政主要承擔主會場費用,分會場、對接會等費用則由各承辦方和企業承擔。二是引入專業力量。改變以往政府“包攬一切”的做法,運用專業化思維,引入社會化專業辦會機構,讓專業的人做專業事,提高辦會效能。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的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版塊,引入青島連城創新技術開發服務公司承接,依托其“產業+技術+孵化+投資+基地+服務”的生態轉化服務體系,會前半年開展大會項目征集,吸引了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韓國釜山經濟振興院等機構的加入。首屆海峽兩岸暨港澳中青年企業家創新創業發展論壇,引入賽創未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承辦,舉辦“雙招雙引”項目及創投風投推介會,目前已征集路演項目30個,實現精準“雙招雙引”。三是凝聚社會力量。注重發揮社會機構作用,精準整合政府和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媒體等方面資源,凝聚協同辦會合力。世界海洋科技大會舉辦過程中,組織青島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等,分別承辦8個分會場,藍谷管理局同期舉辦“??普埂?,充分聚集科研院所、高校、學會、企業的資源,搭建“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的開放平臺,共享海洋科技發展新成果。
三、瞄準高端:精心策劃、提早對接、放大效應
深挖青島資源稟賦和發展優勢,特別是利用好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建設的重大機遇,爭取與青島發展耦合度高的國家級學會的學術會議在青召開,特別是承辦好中國科技領域最高層次的年度盛會——中國科協第22屆年會,將辦會方式創新與青島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助力青島打造高端學術交流集聚新高地,在青島建設“國際客廳”進程中體現科協擔當。一是精心策劃辦出特色。圍繞承辦中國科協年會,深度謀劃推動,精準設計主題,邀請著名科學家、科技企業家、投資者及科技政策專家與會,打造頂級思想盛宴。堅持融合創新、突出特色,動員各方力量,力爭辦出山東水準、青島特色,確保把中國科協第22屆年會辦成高水平科技盛典。二是提早對接助力發展。堅持平臺思維、生態思維,深挖年會資源,提升固有版塊水準,植入“雙招雙引”元素,創新增設一批對接活動,辦好國際海洋科技發展論壇、“一帶一路”論壇、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論壇等,推進大會與山東經濟、青島產業發展深度契合。提早與有關區市、園區、高校、企業等精準對接,梳理山東需求、青島需求,力爭形成一批成果,把年會打造為青島乃至山東“雙招雙引”平臺和新舊動能轉換的引擎。三是持續跟進放大成效。注重延伸大會效應,對“將來網”等會議期間達成的人才引進、企業投資、成果轉化等事項,開展重點跟蹤服務,力爭打造一批產業集中、特色鮮明、技術領先的專業機構、示范園區。運用“將來網”等網上平臺,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高端科技聚合大平臺。繼續辦好青島國際水大會、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企業家創新創業發展論壇等高端學術會議,不斷提升會議層次。
(執筆:朱習基、宋來蛟;審核:尉黎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