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集中力量辦大事 青島科技資源配置不再“撒芝麻鹽”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郭清鑒)優化流程再造,深化科技管理改革……記者今天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針對近年來,社會普遍反映科技資源配置存在“撒芝麻鹽”現象,市科技局局長呂鵬表示,市科技局樹立市場思維,再造了科技計劃管理流程。

    呂鵬表示,以往青島的科技計劃項目中10萬、20萬、30萬的項目每年大約有160個左右,這些項目最后的驗收成果都是專利、論文,基本上是只能把錢變成紙的項目,而很難把紙變成錢。造成資源配置分散,績效不高。

    針對這個熱點問題,青島市科技局以市場化思維推進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出臺改革方案,把這些項目全部砍掉合并。

    呂鵬舉例說,青島科技有一塊資金是科技惠民的項目,今年就拿出700萬專門用做平度、萊西新生兒的先天殘疾和聾啞基因篩查,這些項目既配合了其他的攻勢,比如突破萊西、平度攻勢、鄉村振興攻勢,形成了攻勢之間的協同作戰;另外也給落地青島的企業提供了政府訂單,對科技型企業也是一個支持。

    另外,青島市設立了重點研發專項,專門用于支持有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良好前景的大企業,今年在這個專項中設立了500萬的項目10個。

    通過砍掉這種“撒芝麻鹽”的做法,集中力量辦大事,而且這些大事能夠真正做到科技惠及民生,把錢真正花到老百姓身上,使科技賦能產業,讓這些產業能夠真正給青島帶來主營業務收入和稅收。

    相關鏈接:

    青島市高企總數預計突破3600家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 (記者 郭清鑒)     記者從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青島市委市政府全面發起“十五個攻勢”,市科技局圍繞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堅持問題導向,實施流程再造,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在開展高企培育行動中,改革創新,升級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百千萬”工程2.0版,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培育庫,形成“培育一批、服務一批、推出一批、認定一批”的培育機制,全年高企總數預計突破3600家。

    青島高企培育行動

    對標國內先進城市,我市上市高新技術企業較少、高端科技服務機構缺乏、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等問題依然存在。對此,市科技局在科技服務提升上下功夫,著力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

    2019年,青島啟動高企上市培育行動計劃,成立高企上市服務聯盟,為入庫高企開展上市前培育和專題輔導,新增上市高企4家,總數達24家,海爾生物醫療成為我市首家登陸科創板企業。全面推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稅收減免優惠等政策,降低企業創新成本,今年全市4252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1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3%和98%,659家高企享受所得稅減免20.66億元。

    改革項目評審和立項機制

    在項目遴選立項時進一步加大企業界、基金界、咨詢專家的參與度和話語權,今年在市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指南形成過程中邀請10余位投資、管理、技術專家參與論證,將成果轉化、產業落地作為主要評價標準。探索實行“以賽代評”,以創新創業大賽結果取代創新創業項目評審。

    改革簡化項目管理流程

    堅持放權松綁,簡化事前程序,進一步簡化各類項目材料報送和預算編制。

    優化事中監督,減少或取消項目執行期檢查、抽查和審計次數,對項目變更、資金調整的權限能放則放。強化事后評價,規范項目驗收管理,分類開展績效評價。

    開展科技計劃管理改革試點

    對海洋生物醫藥、高速列車、智慧生活、軍民融合等4個科技創新中心牽頭單位,下放項目立項權和資金分配權。

    建立平臺化推進機制,由原來的依靠政府分配項目,轉變為由創新中心牽頭單位利用市場空間打造集聚平臺,實現價值倍增。

    改進業務辦理流程

    部分企業反映技術合同認定、外國人工作許可辦理時限長等問題,市科技局結合主題教育,立行立改,簡化工作流程,大幅壓縮辦理時限,兩項辦理時限均達到全國同類城市最短。

    市科技局優化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流程。降低服務辦事成本,全市各技術合同服務點實行上門收取、登門送達的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服務,實現技術合同服務對象“零跑腿”、“零負擔”。大幅壓縮辦理時限,對主要用于辦理免稅、符合認定登記條件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合同登記,由30個工作日縮短至當天辦結;對其他技術開發、轉讓、咨詢及服務合同由30個工作日縮短至7個。

    按照應放盡放原則,推動區、市設立技術合同登記機構,對單筆成交額在1000萬元以下技術合同,由區、市技術合同登記機構進行審查和認定,先行在西海岸新區、市南區以及藍谷進行試點。

    優化外國人工作許可辦理流程

    目前,我市現有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受理窗口1個,年均辦理業務8000件,辦理量占全省一半以上。

    為加強外籍人才引進,今年對外國人工作許可業務進一步加以優化,一方面,將辦理時限由國家規定的25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工作日;另一方面,對長期(超過90天)來青工作外籍演職人員,取消學位、工作經歷、年齡等限制,適當放寬辦理門檻。

    1-11月,辦理外國人工作許可7245名,其中高端(A類)外籍人才1054人,占全省71%。

    青島市第八次成功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十強名單。

    科技與金融結合行動

    在傳統金融領域,通過“科技貸”“高企貸”“投保貸聯動”“專利權質押保險貸”四個科技金融產品,累計為1099家中小微科技企業提供貸款36.8億元。

    在創新金融領域,積極招引基金,安排銀企對接。設立科創母基金,總規模500億元,首期120億,明年1月將投出第一批項目。

    開展孵化器提升行動

    引入知名科技服務機構,以平臺思維打造標桿孵化器,推動孵化器由“量”向“質”轉變。已引進啟迪、華夏基石、春光里、創業黑馬、中國科技開發院等優秀孵化機構,大力支持檸檬豆等本土孵化器,爭取三年內打造十家標桿孵化器,在日本、以色列、英國、意大利等國家依托合作企業設立離岸孵化器。

    改革創新創業大賽組織形式,首次設立深圳賽區,促成投資意向47項,深圳賽區獲獎的6家企業已經全部落戶青島。

    開展產學研對接專項行動

    聚焦科技成果轉化信息不對稱問題,組織產學研對接活動200余場,發布成果近2700項,達成合作意向530余個,合同金額超2億元。加快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全市技術經紀人達到839名。面向全球配置創新資源,海爾亞洲研發中心成為我省首批離岸創新創業基地。

    呂鵬表示, 2020年,青島市科技局將秉承以下思想扎實推進工作:在服務國企的同時,更加關注和服務好民企;在服務大企業的同時,更加關注和服務好中小微科技企業;在關注論文、專利這類科技成果的同時,更加關注成果轉化和產業落地。我們將推動人才、資本、平臺、科技服務等創新要素持續快速集聚耦合,努力打造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創新型城市。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