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門國鋒)1-10月份,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32.6%,居全省第一位;工業信息化系統備案內資工業技術改造項目數及計劃投資總額均同比增長38%。今年以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起實施“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緊緊抓牢項目建設這條發展的生命線,創新政策惠企業、強化服務助產業、引導投資穩經濟,精準推進一批重點工業投資項目快建設、早達產、增實效,開啟了青島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速度”。
完善項目管理體系
建立工信系統縱向聯動的項目建設工作體系,發揮工業運行工作專班等機制,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結合機構改革職能調整,合并原工業轉型升級重點項目庫和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庫,形成全市重點工業投資項目庫。項目庫堅持以季度集中調度為主,動態補充和優化項目資源,提升服務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印發2019年重點工業投資項目名單,列入工業經濟發展重點任務。重點推進“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7+N”攻堅戰產業項目,推動做強做高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新興未來產業、改造提升傳統支柱產業。全年滾動推進計劃總投資2271億元的756個重點工業投資項目建設,力神動力電池項目一期、海爾年產300萬套節能空調能效升級改造項目、太平貨柜冷凍集裝箱生產制造項目等183個項目竣工投產,共完成投資125.5億元。一批重大工業投資項目投產達效,強勢拉動傳統產業加速轉型升級。
提升服務企業水平
緊盯重點產業、企業、項目,做好技術改造“雙百”(百戶重點企業,百個重大技術改造項目)跟蹤服務。開展“技術改造服務提升月”系列活動。實地走訪海爾洗滌、正大制藥、萊茵科斯特等30余戶(個)重點企業和項目,挖掘出一汽解放二期擴建項目等近20億元的項目資源。先后赴西海岸新區、即墨區、膠州市,召開技術改造政策對接服務座談會,講解政策申報、項目推進及備案管理等存在問題,面對面回答企業提出的個性化咨詢問題60余個。9月份,舉辦面向全市的2019年企業技術改造綜合獎補政策申報指南解讀會,來自200余家企業的340多名項目和財務人員參會,現場座無虛席,企業申報熱情持續高漲。擴大政策覆蓋面和知曉度,創新政策宣傳報道新模式,通過青島廣播電臺《法制政府之聲》、青島政務網“網絡在線問政”活動、“青島工信”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快速準確發布政務信息,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引導企業內涵式發展。
持續創新政策措施
2017年,創新推出了企業技術改造綜合獎補政策,突出設備、強調貢獻、側重事后、簡單易行,具備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和開放型的特點。去年首次組織申報,為69家企業安排撥付綜合獎補資金8771萬元,設備投資杠桿率達到12倍以上。今年繼續完善政策內容,修訂了企業技術改造綜合獎補政策實施細則,設備投資獎補比例從8%提高到16%,標準從最高300萬元提高至600萬元。且實施了重大技改項目差異化“重磅”扶持,單戶企業獎補上限可達到2000萬元,鼓勵龍頭企業大踏步、跨越式改造,精準支持重點產業發展。今年綜合獎補政策申報,能夠支持企業超過150家,預計部分企業可獲得頂格扶持,企業發展動力進一步激活。
促進企業集約發展
去年,我市出臺《青島市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創建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指出“大企業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發展、特色化培育、綠色化轉型”的推進路徑。今年,結合首批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創建及“技術改造服務提升月”系列活動,先后赴青島市汽車產業新城、青島西海岸新區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等17個產業集聚區現場考察,重點圍繞集聚區產業發展方向、空間布局、招商計劃、安全環保、基礎服務等進行深入交流。指導產業集聚區鎖定并縱深發展主導產業,開展重點產業鏈協同創新、協同改造、網絡化異地協同生產或者圍繞龍頭企業產品配套打通產業鏈,打造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中小企業配套能力顯著提升的產業生態。不斷完善產業配套和服務環境,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使產業集聚區加快成為承載工業項目的“聚寶盆”,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爭創新舊動能轉換的示范區及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