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市應急管理局:全災種、大應急格局初步形成

    市應急局局長張建剛接受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采訪

    市應急局局長張建剛述職

    尊敬的各位市民代表,大家下午好!

    今年是應急管理改革元年,市應急管理局全面整合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防震減災等四大五小13項職能,可以說集“急難險重”于一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一年來,全市應急戰線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始終把“為了城市平安、為了群眾安全”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邊改革、邊組建、邊防范、邊應急,堅持“以100%不出事的目標做好安全管理,以100%要出事的假設做好應急準備”,全年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亡人數量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最低,分別同比下降5.6%和3.2%,這是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謝。去年“三民”活動,我局收到意見建議13條,全部采納并按期辦結。今年受理各類舉報1909起,除25起正在辦理中,其他均已全部辦結。

    一年來,許多變化在我們的身邊悄然發生,具體匯報如下,請市民評議:

    一、知風險,不知風險是最大的風險

    青島作為我國重要沿海開放城市,“山、海、城”一體,海、陸、空、地下,多種風險交織并存,防控壓力大。為此,我們堅持把功課做在前面,加強對重大風險源的感知和監測。

    ——我們在全國率先構建城市風險一張圖,啟動綜合性風險評估,對人員密集場所及大型橋梁、隧道、地鐵、危化品集聚區等重點區域的風險進行評估,梳理城市重大風險源1882處。

    ——針對重點監管企業開展大摸底大排查,建立重點企業“風險檔案”,實現企業風險防控、預警響應有的放矢。

    ——不斷健全完善預警發布體系,全年累計發布各類預警信息30余萬條。

    這是變化一——城市風險的底子更清楚了。

    二、會防治,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基本盤、基本面

    我市有規上、工貿高危企業1萬余家、中小型企業12萬家,大型在建工程1829個,面對數量龐大的監管對象,我們始終做到“四個堅持”,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一是堅持執法倒逼。實行全員執法和差異化執法,每周三天全員下到一線,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和“線索移交”機制,把“六種形態”和“兩個必罰”落到實處,全年立案查處違法企業719家,停業整頓40家,關停56家,查出的95589項企業隱患全部“閉環清零”。

    二是堅持標準引領。推行“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告訴企業怎樣做最安全。形成包括青島港“人安和一”、雀巢“安全第一”、青啤“我的安全我做主”等一大批企業安全理念。

    三是堅持正向激勵。實施企業自查和互查、專家幫查整改、最后執法驗收的“四查一免”工作機制,一來企業問題藏不住,二來企業在查改問題上有了主動權,積極性大幅提升。今年在與去年執法力度和尺度一致的情況下,罰款數額同比下降24%。

    四是堅持服務保障。今年我們在全國安全生產領域率先推出“秒批+承諾制”審批服務改革,為90余家企業辦理相關業務,“秒批+承諾制”的背后,是更加嚴格的執法監督,企業自主建安、規范經營的意識大幅提升。

    這是變化二——我們身邊的放心企業更多了。

    三、能應對,在應急救援一線堅守初心

    一年來,全市應急戰線始終牢記初心和使命,365天在崗、24小時履職,為城市筑牢安全防線。

    ——強臺風“利奇馬”登陸期間,全市主要應急聯動單位全天候值守備勤、重點部位24小時嚴防死守,期間緊急轉移安置群眾23836人,實現了王清憲書記提出的“不亡一人、不失聯一人”的工作要求;

    ——全市建成302支應急救援隊伍,合計21000余人,其中,消防救援隊伍全年出警10577次,解救群眾1294人,12支志愿者救援隊伍、10萬名社會第一響應人,全年參與救援1392次,救助760人,成功搶救危重傷員132人。

    這是變化三——我們身邊的安全衛士更多了。

    四、有準備,應急工作有備無患

    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取決于事前的預防準備水平,準備充分、處理得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之,小事變大、大事變炸。為此,我們全力推動關口前移,著力提升社會防災減災水平和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一是突出預案演練“新模式”。全市各級全年組織開展各類應急演練1萬9千余場,超過30萬人次參與,市級專項預案市領導牽頭掛帥、全程參與,指揮部專業處置能力全面優化。

    二是推出基層減災“新名片”。全市建成國家、省、市綜合減災示范社區293個,榮獲國家防災減災示范城市;在高校、機場、車站、景區等人員密集場所配備心臟體外除顫儀328臺,用于市民突發情況緊急治療,建成微型消防站952處,擔負起“第一現場”救早、滅小的重任。

    三是打造宣教培訓“新高地”。聯合山東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建成青島市應急管理學院和安全科學研究院;全市建成4處大型應急安全體驗館,累計培訓中小學生超35萬人;全年完成“三項崗位”人員培訓考核14.9萬人次,占全省總量的28.3%;我們著力打造的舞臺劇、電視劇、電視曝光欄目、兒童繪本以及公益廣告等諸多文化產品,讓更多的市民了解應急、學會應急。

    這是變化四——市民當中的安全專家更多了。

    回望2019年,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問題依然不少:比如大企業距離“本質安全”還有很大差距;小企業懂生產、懂經營,不懂安全、不重視安全,小廠大災、小火大難的問題依然存在。為此,我們探索實施“一三三三”流程再造,通過推動體制、機制、標準三個創新、打造安監、應急、網格化三個數字化平臺,實現效率更高、靶向更準、防線更牢的目標。

    以上是政府應急安全工作情況。安全和風險就在我們身邊,安全的生活需要大家共同參與。去年我給大家帶來了兩張圖片,講了兩個故事。今年再向大家展示兩張圖片:第一張圖片是常閉式防火門,現在很多不常閉,一但發生火災,不但不能逃生,反而會形成“煙筒效應”,非常危險。第二張是燃氣爆炸和一氧化碳中毒,尤其是冬季到來,風險加大,大家是否有為了家庭安全去購買和安裝自動報警和切斷裝置。

    今年11月,我們在萬象城舉辦了首屆“青島市家庭安全產品展銷會”,取得了良好的反響。我們計劃明年要建設全國首個民用安全產品網站(鵪鶉網),讓市民可以有去處買到放心的應急安全產品。在這里我想為我們的產品和平臺代言,“生命只有一次,最好的挽救就是預防”。謝謝大家。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