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智慧城軌2025青島現場會召開之際,青島地鐵智慧城軌示范線——6號線一期,迎來開通一周年重要節點,用實際效果向島城市民交出了一份“智慧地鐵”的滿意答卷。作為全自主運行系統TACS的示范線,6號線一期基于城軌數據要素,以人工智能、城軌云、5G等前沿技術為支撐,打造了智慧建造、智慧運行、智慧運維等一系列智慧化系統,不僅大幅提升青島市民的出行體驗,更是重塑了城市軌道交通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繪就了“軌道上的青島”新圖景。
TACS列車在正線自主運行
一年前的4月26日,隨著首班列車劃破晨曦,青島地鐵6號線一期載著科技與未來的想象,駛入城市動脈。當列車自主喚醒后駛向站臺,當智慧車站提前識別特殊需求乘客,當巡檢機器人不知疲倦穿梭于軌道間,那些曾在科幻電影里震撼人心的場景,在6號線化作觸手可及的日常。
如今,6號線一期滿載成果,累計客運量近1700萬人次,16項行業對標指標12項“0觸發”,13項達到或超過既有線開通同期最優值,正式向城市與乘客遞上首份閃耀的年度答卷。
硬核科技:解鎖“未來地鐵”新體驗
作為一條建造、運行、運維全過程、全維度智慧化的地鐵線路,6號線一期是青島地鐵集十年建設發展經驗于一體的落地成果,成為青島地鐵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先行線和示范線,并為國內軌交行業加快數智化轉型升級打造了樣板。
TACS列車出庫上線運行
來自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一高級中學的吳同學是一位資深的地鐵迷。青島地鐵的每條線路他不止坐過,還畫過一遍。對于吳同學,地鐵6號線就好像他的“阿貝貝”?!拔椰F在上高三,晚上放學我喜歡趴在車頭看一會兒,學習一天的壓力就沒有了?!眳峭瑢W在接受采訪時說。
吳同學用視頻記錄TACS列車自主運行
6號線一期開通后,TACS列車因自主運行迅速走紅,成為“網紅”打卡地。TACS的應用取消了傳統的列車司機室。乘客可以站在車頭位置直觀感受列車行進過程。地鐵列車實現了“自己跑、自己停、自己回”,自己判斷運行。
TACS實現了從傳統的“自動運行”到智能的“自主運行”,在技術創新上真正實現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技術跨越,達到國際領先的水平。相較于傳統列車控制系統,TACS具備系統可用性更高、運行更智能自主、運營更高效靈活、更有效益、更易互聯互通與舊線改造等5大優勢。
溫暖服務:智慧守護乘客出行每一程
科技有溫度,服務更貼心。6號線一期通過AI視覺識別系統,讓特殊群體感受到“隱形守護”。去年,輪椅女孩李子萱在6號線一期的無障礙出行體驗爆火網絡。視頻中李子萱沒有提前預約,也沒有開口尋求幫助,剛一進站車站工作人員已經等候在她乘車的動線上。
車站工作人員執行特殊人群主動服務場景
在地鐵6號線一期,輪椅乘客等特殊人群進站后,車站工作人員如同變魔術般及時出現,其背后離不開智慧車站的支持。6號線智慧車站可通過AI視頻監測識別技術,精準聚焦乘坐輪椅、行動不便等需要幫助的特殊人群,自動開啟特殊人群主動服務場景,提供更加精細化、主動式的服務。目前,地鐵6號線已累計服務輪椅乘客2700人次。
輪椅女孩李子萱體驗地鐵6號線智慧車站
青島地鐵6號線通過構建一套高效智能的智慧運行系統,提升了對行車控制、客流趨勢、服務質量等全方位智慧化調控,打造了以乘客為中心的一站式智慧出行服務體系。
創新升級:機器人+智慧系統重塑運維模式
新質生產力成為推動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力量。巡檢機器人成為青島地鐵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實踐。
在接觸軌帶電工況下,智能巡檢機器人巡檢列車可提升生產效率75%,每列車每年可節約730人工時。此外,在抓馬山主變電所,全部采用供電機器人進行巡視。
智能巡檢機器人在車底進行巡檢作業
地鐵6號線一期建成了應用車輛、供電、機電、工務、通號五大專業智慧運維的線路,推動設備智能化巡視、設備狀態感知、機器人檢修、運維場景信息可視化、設備故障精準定位及預測等百余項全景運維需求,實現設施設備運維從“故障修”“計劃修”向“狀態修”“預測修”的轉變,故障率較線網其他線路開通初期下降約51%。
供電機器人
借助智慧運維,地鐵6號線一期實現設備巡視由人工向系統自動化轉變,巡視周期延長,智能化替代人工巡視占比58%。
AI賦能,提質未來:基于人工智能打造新質生產力
在地鐵6號線一期智慧城軌基礎上,基于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2024年初,青島地鐵制定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智慧城軌規劃,將大模型融入智慧城軌技術體系,建設智算中心、AI平臺、模型測評平臺,開展數據治理,研發青鐵大模型和智能體,實現城軌運營提質、增效、降本的進一步提升。
基于業務場景驅動,規劃了設備維修、乘客服務、運營組織、應急處突、通用服務5個業務大類智能體和18+個場景智能體。已完成供電、車輛、機電和智慧車站4個智能體的上線試運行。
從緩解交通壓力到引領行業變革,青島地鐵正以智慧城軌建設為筆,書寫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的新篇章,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注入強勁動能。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