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北京的專家,到咱家門口來了?!?/p>
“看得特別仔細,講得非常有耐心,真的沒想到?!?/p>
4月7日,青島市城陽區人民醫院迎來歷史性時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專家團隊正式入駐,并開啟常態化坐診!開診首日,肛腸中心、胸外科、眼科中心、肝膽外科、心臟外科、疝和腹壁外科六大科室專家齊亮相,慕名而來的患者早早前來候診。盡管采取預約制,各診室仍不斷追加號源,力求讓每位患者都能看上“北京號”。不少患者當場敲定了手術檔期,更有患者現場辦理了住院手續。
心臟外科:住院患者“轉場”來就診
當天早晨,72歲的陳大爺在家人攙扶下趕到城陽區人民醫院。這位同時背負著冠心病支架術后、賁門癌中晚期雙重病史的老人,是專程從市區醫院 “轉場”來見心臟外科專家陳生龍的。經過細致問詢,陳生龍敏銳地發現了新問題——患者升主動脈可能存在慢性夾層。面對冠狀動脈、升主動脈以及賁門癌等多病侵襲,陳生龍建議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療。
還有一位84歲的住院患者同樣慕名而來,他做過主動脈瓣置換、起搏器手術,近兩個月因反復發燒住院。陳生龍考慮患者感染性心內膜炎幾率大,建議患者先以抗感染為主,去除感染灶。聽完專家分析,讓原本焦慮的患者家屬頻頻點頭:“心里有底了,也不慌了,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做了?!?/p>
肛腸中心:憑一句話就知得啥病
53歲的趙女士走進診室時,滿臉愁容、神情焦慮,她告訴肛腸中心主任王有利,自己被肛腸疾病折磨月余,整日被“做不做手術”“究竟多嚴重”困擾著。王有利仔細查看她的檢查報告,耐心問詢并給予解答?;颊呓Y束問診后,王有利感慨道:“很多患者都是這樣的狀態,著急、心里沒底,這個時候大夫更多的是要理解患者,再去講解疾病。”
同樣,37歲的患者陳先生描述疾病時有點不好意思,說自己肛門處長了個小東西,王有利引導著繼續詢問,并從零散信息中快速捕捉到關鍵點,“好了,我知道你的情況了,但為了進一步證實,需要給你做一個檢查,你同意嗎?”征得同意后,王有利對患者進行了檢查。走出診室,陳先生既驚訝又欽佩:“這真的是北京專家!我一句話他就猜到了可能是什么病?!?/p>
疝和腹壁外科:就診解了心頭惑
疝,是一種外科常見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會增高。在生活中,很多人對疝依然比較陌生,29歲的曾先生發現自己疝的問題是在15年前,一次偶然從高處跳落后發現有個“跑出來的鼓包”,但躺下后“鼓包”又消失了,便沒有在意。胡煜強介紹,這就是疝狡猾的地方,劇烈運動時跑出來,躺著休息時又自己回去,很容易讓人忽略。針對患者擔心的各種手術問題,胡煜強從手術方式、“補片”的選擇、術后恢復時間等多方面予以說明。
“手術沒有大小之分,只有難易之分,曾先生的這個手術并不難,卻也考驗著醫生的精細化手術水平。”胡煜強說。這次就診猶如上了一場疝氣科普課,解了曾先生心頭疑惑,他打算趕緊預約手術時間。
眼科中心:眼睛紅腫竟是“倒睫”
王女士清晨起床發現眼睛紅腫,急匆匆搶了個號帶孩子來就診,這次就診讓王女士很有收獲:“竟然不知道孩子有倒睫,我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學到了很多?!?/p>
劉慧峰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鮑永珍教授團隊的一員,也是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深度參與者。從不“有病說病”,而是全面看診是她的就診習慣,醫生多說一句多問一句,就有可能給患者省掉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比如,64歲楊阿姨視力模糊其實是糖尿病眼底出現病變;40歲的張女士眼睛酸澀原來是干眼癥,加上眼瞼病變。更讓患者佩服的是,那些聽起來生澀的疾病名稱和病因在她這里都有生動形象的解釋,就連12歲的男孩文文都知道“倒睫就是睫毛往里長了”,不能長時間玩電子產品。
肝膽外科:搶上“北京號”現場辦住院
28歲的蘇女士終于搶到了肝膽外科專家朱衛華的號?!俺醪綉岩墒悄懩已装榻Y石”,經過詳細問診后,專家建議根據炎癥情況,盡快安排手術治療,蘇女士直接開了住院單辦理入院。
當天上午,朱衛華接診了10余位患者,其中大多數都是老患者。比如一位48歲的患者身患肝硬化、肝癌多年,前后去過上海、深圳等醫院,朱衛華從手術方案到風險預估,再到術后管理,事無巨細地為患者一一解答,并建議他可以進行介入治療,進行多學科會診。朱衛華認為:“患者對手術對治療有顧慮,他們曾經多次就診,都是帶著問題而來的,醫生要做的是,怎樣把新理念新技術講清楚,讓患者能夠理解并接受?!?/p>
胸外科:癌癥患者帶著病歷輾轉而來
一上午時間,胸外科專家周健的診室開開合合,預約的患者接踵而至。他們中一半是因肺結節而來,另一半則是患有食管癌、肺腺癌等復雜病情的患者。
59歲的李女士于6個月前查出肺腺癌,她訴說著自己化療的痛苦和對疾病的無奈,周健認真翻看患者的檢查報告、化驗結果,并建議患者“踏實吃,不用想這么多”“現在有靶向已經很幸運了,而且效果還這么好,副作用也可以接受,往好了想”。同樣,60歲的孫女士在一次體檢中查出毛玻璃狀結節,懷疑早期肺癌可能性大,周健建議做局部切除術,目前已經預約了手術時間。
相關鏈接:城陽百姓家門口享“國家隊”醫療服務
在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戰略推動下,2025年4月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組團式”全面進駐城陽區人民醫院,首批17個學科的20位大醫專家組成“大醫天團”,強勢入“城”。從“患者跑”到“專家來”、從“單打獨斗”到“組團匯聚”,他們的到來將為城陽乃至青島地區醫療水平注入強大動力,讓更多患者就近得到“國家隊”水平的醫療服務。
“專家多跑路,患者少奔波”
“北京專家來到家門口,省下的不僅是路費,更是健康保障!”診室里,這樣的感慨不絕于耳。胸外科專家周健算了一筆明白賬:赴京就醫不僅要承擔高昂的交通食宿費用,還要面對漫長的候診排隊,術后復查更是舟車勞頓。如今,通過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與北京同質的醫療服務。
肛腸中心主任王有利見證了這種變化帶來的輻射效應:“我們的患者群體已經從城陽本地擴展到即墨、膠州等地,甚至吸引了臨沂、菏澤等周邊城市的患者?!痹趪覅^域醫療中心的框架下,北京與城陽醫療團隊正在攜手推進診療行為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通過持續提升醫療質量,讓優質醫療服務真正惠及基層百姓。這種“專家多跑路,患者少奔波”的新模式,正在重新定義區域醫療服務的標準。
“京醫”帶“城醫”
4月7日首診結束后,6位專家直奔相應科室,而有幸在各診室輔助接診的城陽當地醫生的小本子上更是記得滿滿當當。疝和腹壁外科坐診醫生說:“胡煜強主任和患者溝通后,還及時問詢科室的情況,接診一上午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边@種模式不再是簡單的“輸血”,而是持續“造血”,真正實現留下一支“不走”的團隊。
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我國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減少患者跨區域就醫、減輕患者負擔的民生舉措。隨著北京大學醫學專家團隊分批常態化入駐,通過日常診療、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等多維度合作,一個集醫療、科研、教學于一體的區域醫療高地正在形成。更值得期待的是,通過開展疑難重癥診療技術攻關和前沿醫學研究,醫療服務能力將實現質的飛躍。
接下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專家坐診團隊持續擴容,肝膽外科李澍、內分泌科朱宇、腎內科隋準、風濕免疫科李春、眼科孫搖遙、呼吸睡眠醫學科丁啟迪、消化內科王智峰、神經外科劉波、醫學心理科謝稚鵑、血管外科李清樂、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余兵、創傷骨科張培訓、神經內科李華軍、腎內科王磊等專家將陸續來到城陽人民醫院開診。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