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惠譽4月3日發布的報告決定將中國長期外幣發行人主體評級自A+下調至A,評級展望為穩定。遠東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東資信”)指出,中國政府具有集中資源應對風險的制度優勢,政治抗風險能力極強。經濟規模龐大且多元化,經濟增長穩健向好勢頭持續鞏固,新的增長空間正在打開。中國政府財政運行展現出較強韌性,財政逆周期調節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有助于促進有效需求的增加,提振經濟活力,財政運行將更加健康穩健。中國政府整體債務風險可控,中央政府杠桿率是全球最低的經濟體之一,化債措施推進下地方債務風險得到有效緩釋。中國外匯儲備充足,外債風險較低,外債償付能力將保持穩定。
遠東資信指出,中國政府具有集中資源應對風險的制度優勢,政治抗風險能力極強。中國政府的抗風險能力,表現在豐富的外部危機應對經驗、制度化的資源動員機制,以及深度嵌入全球經貿體系的外部韌性,為其在復雜國際環境中維持主權信用穩定性提供了結構性支撐。中國在應對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2011年歐債危機,以及2020年全球疫情等沖擊外部沖擊風險中,均展現出了極強的政策應對及資源動員能力,增強了市場對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信心。中國穩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地區和全球經貿格局中展現出日益增強的國際影響力,政治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截至2024年末,中國已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與超過150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2024年,中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1592.7億元,同比增長11.3%。全面取消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擴大服務業開放,吸引外資規模維持高位,深化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嵌入度,為中國維持主權信用穩定性提供了結構性支撐。
不僅如此,中國經濟規模龐大且多元化,經濟增長穩健向好勢頭持續鞏固,科技創新及新質生產力帶動下增長新動能有望進一步釋放。遠東資信稱,2024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134.9萬億元,規模穩居全球第二位,GDP同比增長5%,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對于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30%。從增長動力看,2024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4.5%,拉動GDP增長2.2個百分點,且最終消費支出對于經濟增長的拉動空間依然巨大。隨著“兩重”建設和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落地顯效,有效投資穩步擴大,投資結構繼續優化。中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地位日益穩固,2024年凈出口穩中有進。2025年,預計中國最終消費將保持增長,投資結構將持續優化,新質生產力不斷培育壯大,制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的結構性轉型持續發力,重點領域補短板投資和重大工程和項目建設將加速推進,出口依然具有強大的競爭力。預計中國2025年經濟同比增速將達到5.0%左右,經濟向好勢頭持續鞏固,增長新動能有望進一步釋放。
就財政方面而言,遠東資信認為,中國政府財政運行展現了較強韌性,財政逆周期調節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有助于促進有效需求的增加,提振經濟活力,財政運行將更加健康穩健。中國政府財政運行在復雜環境中展現出較強韌性,整體財政狀況健康可持續。202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3%,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其中,增值稅、消費稅等主體稅種的結構性調整與政策優化有效對沖了部分下行壓力,加大資源資產盤活力度等舉措拉動了非稅收入的增長,體現了政府財政的靈活應對能力。支出方面,2024年,財政資金向基本公共服務傾斜,圍繞民生保障在經濟發展關鍵領域精準發力,同時加大了核心技術和科研投入,賦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2025年,預計中國政府財政政策將延續“積極給力”基調,通過提高赤字率、優化支出結構、深化債務化解等手段穩增長,赤字率的階段性提升可以有效地帶動投資,促進有效需求的增加,提振經濟活力,進而為財政中長期可持續性奠定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整體債務風險可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得到有效緩釋,且舉債產生了大量有效資產,中央政府加杠桿的空間較大。截至2024年末,中國政府債務余額合計約82.11萬億元,控制在限額之內,政府負債率約60.9%,中央政府杠桿率是全球最低的經濟體之一,債務風險總體安全可控。從國際比較看,中國政府負債率顯著低于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不同于部分國家將債務資金用于福利性消耗支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主要用于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工程、能源水利等生產性領域的資本性支出,項目未來的正收益為債務償還提供了可靠來源。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方面,自2023年7月一攬子化債方案推出以來,各地迅速開展債務置換工作,置換債平均成本普遍降低2個百分點以上,還本付息的壓力大幅度減輕,有效緩釋了地方債務風險。相比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央政府杠桿率顯著偏低,且中央政府加杠桿用于保障國家安全與兜底民生,有利于增強經濟與財政運行的穩健性。2025年,中國政府防范系統性風險的總基調不會改變,債務風險有望進一步下降。
遠東資信還指出,中國外匯儲備充足,國際收支可持續,外債風險較低,外債償付能力將保持穩定。2024年,中國外債規模小幅下降,幣種結構優化,期限結構保持穩定。截至2024年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24億美元;總外債余額為24198億美元,較2023年同比下降1.1%。2024年末,中國外債負債率為12.8%,債務率為63.8%,償債率為6.5%,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例為42.4%,均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以內,且有不同程度改善或保持基本穩定,外債風險總體可控。2025年,美歐等主要經濟體預計將延續寬松貨幣政策基調,美元、歐元等外幣融資利率成本下移,有利于外債融資償付。國內方面,通過科技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疊加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協同發力,依托完備產業鏈配套能力和持續改善的營商環境,穩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與提升跨境融資便利化水平,有利于保障中國外債償付能力的穩定。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責任編輯 榮曉敏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