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緊鄰地鐵施工線路,施工噪音擾民怎么解?一老一小遇到不文明養犬問題怎么辦?小區電動自行車多了,車棚無法滿足居民停放需求怎么辦……小區治理是基層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感,是夯實基層治理的“民生大事”?。
近年來,青島嶗山區中韓街道為提升小區治理水平,不斷完善基層“微治理”工作機制,豐富議事協商形式,規范議事協商流程。通過“收集社情民意、多元參與逐事商議、限時辦理反饋評價”等組合拳,逐漸形成了“有事多商量,遇事好商量”的議事氛圍,讓居民難題有人回應、有人行動、有人反饋,實現了治理工作從“談訴色變”向“未訴先辦”的轉變。
多措并舉了解居民煩心事
中韓街道根據街道區域、人口分布等,將轄區分為162個網格,配備167名網格員,負責日常巡查、排查安全隱患、調解鄰里糾紛等工作的同時,收集社情民意,每日形成工作日志并上報。
各小區也結合自身情況開展全面的“問情、問需、問計”工作,如中韓街道溫哥華社區金光麗園小區通過“問情萬家”問卷調查等活動和“支部接待日”等方式,發放并收回有效問卷800余份,不僅掌握了民情信息、民意需求、居民微心愿等方面的“第一手資料”,還收到了200余條小區居民“評閱”意見,為小區治理提供了有針對性的提升參考。在摸清找準小區居民“需求點”的基礎上,動態建立“民情賬冊”,實時梳理“議事清單”,為小區開展精細化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群眾基礎”,確保“為民辦實事”能夠做到居民心坎上。
中韓街道新宏路社區便民服務站
搭建多元參與協商議事平臺
議事協商,是解決基層問題的“金剛鉆”,也是中韓街道多年來優化“微治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據了解,中韓街道不斷探索、深化“居民議事制度”和“共議共治”治理模式:成立社區居民議事會,由居民代表、社區工作人員、小區物業等轄區單位代表組成,定期召開會議,討論社區公共事務。對于網格員等無法即時處理的訴求,列入議事會討論議程,充分聽取各方意見,民主表決形成決議,會后公示并跟進落實。
就各小區而言,通過廣泛招募,把小區里愿議事、能議事的人摸出來,組建了含有退休干部、能人達人、黨員中心戶等多元結構的黨群議事隊伍,搭建了“樓院板凳會”等各具特色的議事平臺,月月定主題、月月論難題,讓居民擁有更多“話語權”。
如中韓街道新宏路社區依山伴城錦城小區,電動自行車已超過200輛,但小區內現有的電動車棚無法滿足居民的停放需求,電動車亂停亂放、電瓶上樓的現象日益嚴重,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居民就該問題在議事會上說需求、提方案、獻良方,后小區黨支部協調物業公司,最終將原3個車位改造為“智能電動自行車充電棚”,解決了居民的停放需求及安全隱患。
搭平臺聚資源推進社區共建
真正做好基層治理工作,解決居民的訴求,需要聯動更多的資源。據介紹,中韓街道搭建平臺,引入專業社會組織,為社區提供養老服務、青少年教育及困難幫扶等服務;同時與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系,把能奉獻、有資源的單位請出來,建立多元治理“共同體”,參與社區建設。
中韓街道新宏路社區便民服務站內,為居民提供縫紉和維修服務的工作室。
記者在中韓街道新宏路社區了解到,為了取得居民的信任,社區及小區工作人員通過辦活動的形式與居民“交朋友”,義診、電影周、磨剪子磨刀、科普講座、反詐宣傳等活動豐富多彩。“居委會成立約一年半的時間,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百余場,與居民之間由‘陌生人’變為了‘熟人’。”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辦活動是與居民交朋友很好的方式。
同時,該社區還打造了“第二課堂”,目前已與32家單位簽訂共建協議。如與老年大學打造的課堂,包含養生、書法、聲樂等課程,每學期學員已超過200人。此外,與教培機構打造的課堂每周開設1-2節公益課;與醫療機構開設的課堂定期舉辦義診活動,甚至開設了專門的義診室。
中韓街道新宏路社區便民服務站內的圖書角
據了解,中韓街道下轄25個社區,還有1個待建社區,每個社區的治理工作各具特色,但背后的邏輯是相通的,那就是主動出擊、不再被動接收,提前征集社情民意,多方聯動,協商處理,力爭把居民的訴求解決在小區和社區。用新宏路社區工作人員的話說,協商一次不成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總能商議出辦法!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張海杰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