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科創亮出“成績單”

    近日,記者從青島市科學技術局獲悉,近年來,青島市科學技術局以國家、省、市重大戰略和創新鏈布局為導向,加快創新平臺載體建設,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功能互補、開放共享、多元投入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2024:青島科創“成績單”

    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百強科技集群榜單上實現“五連跳”“145”科技創新工作思路、“10+1”創新型產業體系、科技型中小企業近萬家、推出時速450公里全球最快高鐵列車、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700億元……2024年,青島科創交出了一份較為滿意的答卷。

    2024年,青島市完善科技創新頂層設計,明確市級科技專項資金要以每年10%的速度連增五年。修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編制科技強市行動計劃,配套出臺成果轉化、海洋科技、研發投入、科技金融等專項政策,形成科技創新“組合拳”。成立市委科技委員會,實現科技創新體系高效運轉。

    創新型產業體系組織實施百余項關鍵技術攻關,首次布局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獲批21項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承擔2項省科技示范工程、入選2項省股權聯動重大科技項目……2024年爭取省級以上科技資金近18億元。青島高新區“一區多園”排名穩居全國第13位、升至全省首位。

    2024年,青島市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成績斐然,涌現出一批“青島好成果”。   郭清鑒 攝

    新爭取省級配套項目支持132項、資金339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9777家。構建“企業申報—區市推薦—專家評審—部門聯審”高新技術企業工作鏈條,高企數量達8650家。“云端研發”模式在全省推廣,8300余家企業注冊“云上研發中心”,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超93%。全市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達1.2萬家,加計扣除總額超392億元、創歷史新高。

    全國重點實驗室總數16家、省重點實驗室90家、市重點實驗室297家。省市級新型研發機構達149家?!爸偃A”熱物理試驗裝置二期主體完工;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建設,推出時速450公里全球最快高鐵列車;與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簽署協議,探索“雙中心+離岸孵化器+本地加速器”合作模式;專班化推進山東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省實驗室、青島能源所“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產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硫化物固態電池等引領性成果。

    2024年,青島面向52家重點高校院所機構和128家重點企業征集成果和需求4100余項,促成“校企牽手”合作775項。實行科創平臺走訪調研“包干制”,將191家省級以上科創平臺“包干到戶”,加速本地轉化。海洋科技大市場建成啟用,促成產學研合作近百項。3家單位入選首批省概念驗證中心試點,累計培養技術經紀人2200余人。

    承辦的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10家青島單位獲總決賽優勝獎,數量居全國第一;3位外國專家獲中國政府友誼獎,數量居副省級城市首位;第13次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構建多層次、專業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幫助企業融資超800億元。

    對標先進仍需努力

    對比自身、對比過往,青島的科創工作雖然取得一些進步,但與國內甚至省內一些城市地區相比,有的方面、有些指標還有明顯的差距。

    近年來國家層面建設3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包括北京科技創新中心集中了大量優質科教資源,北京擁有全國最多的高校、最多的科研機構、最多的央企,具有非常豐富優質的創新資源,它的主要任務是打造全國科技創新的策源地;上??萍紕撔轮行闹饕羌写蛟旒呻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3大產業的創新高地,在全球擁有影響力和話語權;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中心則是重在發揮廣東改革開放前沿、港澳國際化程度高的優勢,打造全球最大的中試驗證和成果應用推廣基地。

    包括四川的成都和重慶的成渝地區、武漢和西安形成了3個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而從創新布局來看,青島乃至山東目前還未進入國家布局。從研發投入來看,青島市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量居全省首位,但與國內同類城市相比差距較大,增速方面,也有一定的差距。研發投入強度方面,青島市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從基礎研究來看,青島市基礎研究支出占研發投入比重、基礎研究支出增幅方面,與先進城市也存在不小差距。從企業創新來看,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占比都需要繼續努力。從成果轉化來看,技術合同成交額、規模以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速等也需要繼續提升。

    青島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天傳表示,下一步,將圍繞“10+1”重點產業,加強科技供給、匹配創新資源,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引領、以科技成果轉化為主線、以海洋科技創新為特色、以科技研發投入為保障,高質量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強市。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郭清鑒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