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 青島召開全市科技工作會議,回顧總結2024年全市科技創新成果,總結分析當前發展形勢并研究部署了2025年科技工作任務。
2025年,青島科技系統將錨定“一個總目標”,聚焦“四個主攻方向”,瞄準“五年五個翻番”,做到“六個持續發力”,特別突出抓落地、抓落實,注重目標引領、緊盯關鍵環節,縱深推進、一以貫之,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一個總目標”,就是要高質量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強市?!八膫€主攻方向”,就是要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引領、以科技成果轉化為主線、以海洋科技創新為特色、以科技研發投入為保障。按照《青島市深入推進科技創新 加快建設科技強市行動計劃(2024—2028年)》,爭取到2028年,五項重點科技創新指標力爭實現“翻一番”,包括科技型企業數量翻一番、超過2.2萬家,全社會研發經費總量翻一番、超過800億元,省級以上科創平臺數量翻一番、超過20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翻一番、超過1200億元,技術經紀人數量翻一番、超過3400名。
六個持續發力,涵蓋科技產業融合、科技企業培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策源、科技創新生態、科技體制改革六個方面舉措,將有效支撐“一個總目標”“四個主攻方向”“五年五個翻番”,進而帶動一批創新項目、一批創新企業、一批創新機制、一批創新平臺、一批創新要素、一批創新打法。
首先,在科技產業融合上持續發力,組織一批創新項目。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一體兩翼、驅動雙輪,要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夯實應用基礎研究,面向太赫茲、海洋物聯網等重點賽道,布局10項左右重大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破解產業重大科學問題和共性技術難題,產出更多“0”到“1”的原創性、顛覆性成果項目。抓實關鍵技術攻關,針對先導產業、新興產業、優勢產業、未來產業,實施“強鏈”“建鏈”“布鏈”等專項計劃,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能源、智能裝備等重點領域,組織140余項關鍵技術攻關項目,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做實科技示范工程,強力推進實施“通途智行”“AI海洋生物醫藥開發”等一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加速示范應用與迭代升級。
抓好產業賽道項目。鈣鈦礦電池賽道,全力推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省科技示范工程落地,形成30*40cm2電池組件制備能力,完成鈣鈦礦疊層小試線建設。固態電池賽道,加速硫化物全固態電池技術突破,加快建成20Ah硫化物全固態電池中試生產線。合成生物賽道,支持糖蛋白、糖苷類高值功能制品等生物合成示范項目,打造合成生物專業園區。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賽道,推進“藍色藥庫”開發計劃,加快免疫抗腫瘤新藥BG136等海洋創新藥物研發進程。深海開發賽道,推動成立海洋工程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推進深海采礦裝備產業化項目。衛星互聯網賽道,強力實施“星?;ヂ摗笔】萍际痉豆こ?,導入中國星網等資源,加快低軌衛星產業集成創新。
聚焦“10+1”創新型產業體系,按照“在建一批、新建一批、儲備一批”思路,統籌謀劃梳理調度好,總投資過千億元的200余個科技領域重點項目,力爭2025年實現投資超300億元。堅持項目化清單化,逐項抓落地抓見效,突出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深化橫向部門之間、縱向市區之間協同聯動,充分調動高校院所、科技企業、科研機構等各類主體積極性、主動性,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使科研優勢更好轉化為產業優勢。
出臺未來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打造“8+X”未來產業體系,構建特色鮮明的未來產業發展高地。實施“預見青島”行動,建立產業趨勢研判機制,加強對顛覆性技術跟蹤識別,敏銳捕捉未來產業前沿方向。出臺生命健康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和合成生物賽道發展行動方案,塑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藥倉·中國康灣”新地標。出臺科技創新引領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塑強一批創新企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建立一批創新機制??萍汲晒D化是連接創新和產業的重要橋梁。要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將更多科技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
在科技創新策源上持續發力,打造一批創新平臺。面向重大戰略和產業需求,統籌好各類創新平臺建設,在提升平臺質效上狠下功夫,不斷增強創新平臺的產業“契合度”和“顯示度”;在科技創新生態上持續發力,集聚一批創新要素,科技創新的全速奔跑,離不開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要加強對創新資源要素的組織和統籌,營造關心科技、支持創新的良好氛圍;在科技體制改革上持續發力,形成一批創新打法,科技領域是最需要不斷改革的領域,要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創新體系效能持續提升,科技創新創業活力持續迸發。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郭清鑒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