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科技“主攻”煥新

    臨近年底,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傳出好消息,世界首例新型介孔沸石分子篩材料—ZMQ-1分子篩在青島研發成功,解決了傳統材料無法處理“大分子”的難題,為化工生產綠色化、高效化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從“無中生有”、原始創新的“0—1”階段,到成果轉化為技術的“1—10”階段,再到技術走向產品實現產業化的“10—100”階段,作為青島經濟發展的“強引擎”,青島科技“煥新”一直在提速。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公布《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GII)百強科技集群城市榜單,青島位列全球第20位,全國第8位,從全球第80位進至20位,成為近五年國內位次躍升最快的城市。一同公布的科技集群創新強度榜單中,青島位列中國上榜城市第2位,僅次于北京,比2023年度提升8個位次。

    2024年,青島全新設立市委科技委,建立更加高效的科技創新統籌機制,推動資源向創新集聚、政策向創新傾斜、力量向創新匯集。

    青島市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奮力爭先。

    “主攻”成果轉化

    科研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科技創新早已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基因”。

    青島擁有29所高校、84家省級以上實驗室,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93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8000家,匯聚38名駐青兩院院士及678名國家級人才。此外,還擁有海洋所、青島能源所2個整建制研究所和14個分支機構,國家級科研院所達24家。

    全國唯一海洋領域國家實驗室嶗山實驗室,以及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三個國字號產業創新中心……一系列創新載體和高水平科研機構相繼登場,成為鑲嵌在青島城市科創皇冠上的一顆顆寶石。

    “我們與黃海所聯合研發,針對高脂血癥、肝損傷、腦卒中等適應癥創制以海洋磷脂為原料的海洋藥物,目前已經在實驗室完成了小試,即將實施中試放大?!狈陼r(青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逢時科技)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三月,逢時科技參加了“青島好成果”系列活動暨海洋科技成果專場路演活動。

    他們通過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青島特種食品研究院、青島大學等院所高校建設國家級南極磷蝦超前研發與質量檢測中心、磷蝦油特種功能食品研發中心、慢病醫學營養研究中心等創新機構展開合作,圍繞南極磷蝦高值利用開辟著“新賽道”。

    青島聚焦海洋重點產業領域設立關鍵技術攻關項目,鼓勵采取競爭立項、“組閣揭榜”等方式,以最高每項500萬元的支持額度鼓勵產學研協同創新;鼓勵面向海洋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實施海洋科技創新示范工程,以最高1000萬元的額度,支持開展具有示范引領性的系統集成、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

    大健康產業與民生密切相關,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2024年4月,在青島市科技局的支持下,海爾大健康“盈康一生”牽頭成立了中國首個醫工科技創新產業化平臺—海醫匯,致力于促進基礎研究成果向臨床應用的轉化。一舉匯聚10多位院士、30多家臨床機構、100多位全球頂尖臨床專家,重點布局腦卒中防治與腦健康、血液與健康生態、生命科學高端科研儀器、免疫生態等6大領域,推進了8個科技創新前沿項目,其中4個創新成果將在青島實現產業化。

    今年9月,山東省人大批準修訂《青島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進一步突出了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并加強了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的內容。

    大幅面、高精度納米壓印光刻生產線,全球首款8K全色激光電視產品,全球首次實現鐵系梳枝丁戊橡膠材料規?;a、“反式烏頭酸微生物綠色制造技術”……青島的科技攻關成果“遍地開花”。

    在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世界首套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成功下線,實現高速磁浮領域重大突破;在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水稻品種與配套技術在國際上遙遙領先;在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軌道交通高性能鋰離子電容器卡脖子技術”成果實現量產,制備出的鋰離子電容器單體循環壽命居世界領先水平。

    成果轉化已成為青島企業創新發展的“金鑰匙”。

    青島在2024年提出建立“4+2+4”海洋產業體系,將從原先培育一個個海洋優勢產業的模式,轉變為加快構建更加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厚植科創沃土

    青島大學教師孫錫泉,是山東省教育廳第一批創業導師、科技金融特派員,他一直在琢磨如何讓擁有高價值專利的小微企業獲得創業資金。

    “我和團隊正探索一個全新模式的專利質押貸款平臺。試圖解決高潛在價值專利難以質押、專利價格評估難、專利后續處置難、貸款整體成本高等市場痛點。”孫錫泉希望通過引入好的模式,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幫助。

    截至目前,青島市科技金融特派員隊伍達430余人,形成了以“人才鏈”牽引“資金鏈”,融合“創新鏈”“產業鏈”動態共生的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走訪園區近1200家次、服務企業7000余家,幫助企業獲得融資支持逾280億元,輔導6家科技型企業成功上市。

    近年來,以“科小”、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為代表的青島科技企業梯隊不斷壯大,為青島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核心動力。

    AI大模型,也同樣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好幫手。

    今年5月,海爾海創匯用AI大模型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投服務提供解決方案,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事實上,這也是國內率先實現商業化落地的創投類AIGC。

    9月19日,在2024青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期間,海創匯大模型—專精特新創投智能體正式上線,對于科技創新型企業,以“陪伴式服務”,隨時隨地在線提供創業咨詢、商業計劃、融資對接、產業對接、專利技術、資質認定服務等核心服務,包括鯨準·極速融資服務、科技咨詢與認證服務,甚至可以實現科技成果跨國轉化。

    這是青島優化科技創新服務的一個縮影。

    2024年,青島通過完善科技計劃體系,由原來8大專項、28個小項精簡為5大專項、23個小項。深化科技獎勵改革,15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占全省43%,100項成果獲省科學技術獎、占全省36%。其中,3項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中青島占據兩席。

    科研和產業的距離不斷拉近。

    青島通過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等舉措,鼓勵各類投資機構“投早、投小、投科技”,截至目前,青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數量達到9777家,占全省的五分之一。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達8650家,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預見青島”新賽道

    “青島一家合成生物學領域企業,其產品中的合成乳清蛋白與天然乳清蛋白在成分上完全一致。而傳統奶牛實現產奶需要兩年時間培育,現在生物合成只需要三到五天?!鼻安痪茫鄭u市科技局局長李天傳透露了青島部分擬突破的產業賽道和領域。

    12月12日,青島市合成生物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該聯盟理事長表示,合成生物制造技術正在推動醫藥、食品、能源等行業生產模式深刻變革,具有巨大經濟價值和無限創新潛力。

    據專家測算,預計2030—2040年,生物合成技術每年將為全球帶來2萬到4萬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效益。李天傳表示,對于合成生物領域,青島市已經開始了相關的布局,今年制定了合成生物創新發展的三年行動方案。

    “將來,6分鐘就可以充滿電!”李天傳還介紹了一個青島研發機構在國內較早布局研究硫化物固態電池的項目。

    “硫化物固態電池,是用硫化物電解質替代傳統的液體電解質的一種新型的固態電池。其有望解決傳統電池易燃易爆、低溫掉電、壽命有限、里程短、充電慢等一系列的問題,是車載電池的最佳選擇?!崩钐靷鞅硎荆瑢τ谶@個項目,他們同樣給予了許多支持。

    今年,青島市科技局專門開展了“預見青島”行動。通過聘請科學家、企業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專家擔任科技情報顧問,共同分析探討青島將來應重點布局的新技術方向,為培育未來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決策參考。

    青島市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奮力爭先,落腳點就在鞏固提升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高端化工、海洋裝備、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優勢產業,大力推進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虛擬現實、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等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積極搶占基因與細胞、量子信息、未來網絡、空天技術等產業新賽道,創建未來產業先導區。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硫化物固態電池、碳纖維地鐵列車……一系列引領性、顛覆性前沿科技成果正在醞釀從“0—1”,直至“10—100”的遞進。

    圍繞優勢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海洋產業,青島市加強科技攻關布局。實施“強鏈”“建鏈”“布鏈”“海創”四大計劃,前瞻布局百項關鍵技術攻關項目。新體驗、新場景、新業態、新項目……如今的青島,成為不斷“上新”的科技“引力場”,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郭清鑒

    責任編輯:王海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