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青島市農業系統科技成果展在市圖書館開幕,一批彰顯青島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亮相展覽,受到與會農業專家的關注和觀眾的歡迎。
活動現場
記者在展會現場獲悉,近年來,青島市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持續放大以“四新”為特點的農業新質生產力效能,助力全市農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全市糧食、蔬菜、肉蛋奶和果品總產量分別達318萬噸、678萬噸、111萬噸和125萬噸,重要農產品保障能力位居全國36個大中城市首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7萬元,同比增長7.3%,農業科技貢獻率突破71%。據介紹,作為青島市科技活動周的重要板塊,本次展覽將持續到5月22日,為廣大市民呈上農業科技的盛宴。
近年來,青島市牢牢把握科教興農戰略“關鍵支撐”,注重用好科技管理體制改革“關鍵一招”,突出抓好科研成果轉化“關鍵環節”,農業科技成為助力農業增長的新動能。本次展示的96項科研成果,為青島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青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青島市畜牧工作站、青島市智慧鄉村發展服務中心等自主選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試驗推廣的農業科技成果,其中“青研”“青砧”作物品種、“糧油作物‘兩選四適’一播全苗技術”種植技術,“智能豬舍一體化關鍵技術”畜牧養殖技術裝備等首次集中亮相。
放大種質資源投入 推動新品種儲能
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緊跟發展形勢需求,將種業處設置為局內設機構,種業創新牽頭抓總作用顯著,推薦9家單位入選首批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建成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7個品種入選首批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數量居全省第一。在全國首創種業撥改投業務,設立種業領域財政股權投資資金“種子金”,首期投資3000萬元支持優勢種業企業,帶動社會投資7億元,被投企業總估值達160億元。在全國率先推出種業專項信貸產品“琴島·種子貸”,對45家種業企業提供信貸支持,貸款規模超2.8億元,預計帶動創收超9億元。
青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展出的4個蘋果矮化砧木品種,于2023年完成獨占實施權轉讓,轉讓費506萬元,與國外引進的常規矮化砧木比較,“青砧”系列蘋果砧木嫁接富士品種增產幅度在20%以上,且耐鹽堿、抗干旱、早果豐產、適應范圍廣、建園成本低,被中國工程院院士束懷瑞譽為“蘋果矮化栽培的中國根”。已在山東、陜西、新疆、四川、甘肅、寧夏等蘋果特色產區得到推廣應用,累計推廣面積13萬畝,年增加經濟效益4億余元?!扒嗾琛毕盗刑O果砧木解決了我國蘋果矮化栽培長期依賴國外砧木的“卡脖子”難題,使我國的蘋果砧木育種研究躋身國際領先水平。
2024年3月,青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將山東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品種小麥品種“青研126”生產經營權成功轉化,轉讓費35萬元,該品種具有抗病、抗寒、高產等特點,2019-2021年山東省小麥品種高產組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583.7公斤,較“濟麥22”增產4.4%。
秉持創新攻關使命 推動新技術賦能
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引導構建并完善了“駐青高校-科研院所-領軍企業”三級科技創新體系,注重產、學、研優質資源聯合攻關,在全市布局建設農業技術集成示范基地50個、畜牧科技推廣試驗示范基地18個。
青島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與青島農業大學聯合推出的“小麥-玉米滴灌水肥一體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2023年實現小麥、玉米一年兩季畝產糧食最高紀錄1.95噸,探索了綠色增糧示范區“青島場景”。
青島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展出的“農業有機廢棄物可移動式高溫好氧生物多效堆肥田間應用技術”,既可以有效解決農業有機垃圾污染問題,還可以變廢為肥、就近施用,大大降低商品有機肥使用成本,提升土壤地力。
依托智慧農機加持 推動新裝備釋能
發展智能高端大型復式機械,推進“互聯網+農機作業”,提升農機裝備作業智能化水平,全市100馬力以上拖拉機達1.1萬臺,北斗導航自動駕駛拖拉機達2000余臺,植保無人機達1800余架,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1.6%,有效帶動了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
組織小麥玉米機收減損大比武9次,培訓各類農機手1萬余人,小麥玉米機收損失率控制在1.5%和2.5%以內,減少糧食損失3萬余噸,護航糧食豐產豐收、顆粒歸倉。在即墨區、平度市和萊西市建設畜牧業養殖機械化示范基地3處,開展重點畜種養殖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
青島市畜牧工作站研發的“移動式智能方艙仔豬保育舍”,應用9項自研專利技術,建成的集畜舍建筑設施、養殖設備、飼喂設備、環控設施設備和糞污收集等的一體化畜牧養殖工程裝備,仔豬成活率98%以上、節能50%以上、比傳統養殖模式節省勞動力80%,從源頭上減輕糞污處理壓力,獲中國豬業山河論壇新技術獎。
激發數字農業優勢 推動新模式擴能
青島市畜牧工作站展出的“‘禽-沼-田’立體復合循環農業模式”,以規?;託夤こ虨榧~帶,將畜禽養殖及屠宰、沼氣工程、農作物種植及飼料生產有機結合,建成的沼氣工程每年可處理360萬羽肉雞產糞量,可實現年產沼氣約900萬m3,相當于天然氣470萬m3,年產沼肥約8萬噸,產生的沼液可替代或部分替代2-5萬畝農田化肥使用量。
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開發的青島市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構建了多維度、可視化的動態圖景,開發了“農業家底一張圖”,實現“一圖知家底”。實施主要產銷地批發市場及重點冷鏈庫農產品價格及交易信息采集分析租賃服務項目,開發青島農品價格行情監測小程序,累計采集數據50余萬條,高效引導公共決策、市場預期。每年采集空氣溫濕度、降雨量、土壤溫濕度等14類數據1054萬條,助力種植業的轉型升級。
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識別衛星遙感影像,統計分析青島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和產量,有效監測農作物生長期內的長勢情況。在全市統籌布局600余個監測點位,建成苗情墑情、地膜殘留等多要素農情監測系統,實現田間信息遠程監測、智能分析。建成全國首個畜禽糞便肥料化數據庫,常態化檢測畜禽糞便樣品有機質、微量元素等18項指標。以重大突發病蟲害監測為重點,依托130余處疫情阻截帶監測點和風流孢子捕捉儀等設備,實現70余種病蟲疫情全時監測、主要農作物病蟲害防控全覆蓋,織密織牢糧食和重要農作物生產安全防護網。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通訊員 魏石川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